top of page
Booklist dec 2020 (1).png
離開
是為了歸來

HEAD HOLE ​ | 出走書單

「人比較夢想回家,勝過於離開家。」

——保羅‧科爾賀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留下需要勇氣,離開同樣需要。

 

若不是家鄉的空氣變得令人窒息,沒有誰會輕易捨棄身邊的溫暖,就匆匆離開吧。

離開以後的路也許會更崎嶇,你需要花更多力氣摸索和嘗試。

而無論天涯海角,記得這裏還有你的家人等著你回來。

 

在約定的地方再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人比較夢想回家,勝過於離開家。」

 

「在生命的重要時刻,我們卻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無能為力,只能聽天由命——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當你真心渴望某種東西,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每一個人都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卻毫無自覺。」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jpg
再見,柏林

「似乎有一種邪惡、一種疾病在感染今日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柏林,百廢待興,所有規矩與束縛也隨之解放,是充滿各種可能的自由之地,共產、法西斯等各式思想大鳴大放,各國人士薈萃於此,或鑽營或偷生。但沒有人會想到,燦爛火光伴隨著邪惡陰影,浩劫如此悄無聲息地降臨,一切已無可挽回。

再見,柏林.jpg
班雅明與他的時代:流浪‧孤寂‧逃亡.jpg
班雅明與他的時代:
流浪‧孤寂‧逃亡

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班雅明離開德國柏林,四處流浪,足跡遍及了西班牙伊維薩島、丹麥、義大利、法國。1940年,德軍攻陷巴黎,在納粹追捕下,他逃亡至法、西邊界,最終服毒自殺。

法國知名圖像散文作家帕雅克,以風格獨具的繪畫和詩意的文字,在三冊《班雅明與他的時代:流浪‧孤寂‧逃亡》中描述了班雅明八年間的流浪、逃亡生涯。

廖亦武-18個囚徒與2個香港人的越獄.jpg
18個囚徒與
2個香港人的越獄

12個囚徒用一根偷運入獄的棺材釘,一點點掏穿廣州監獄的厚牆,並選擇在龍捲風天氣,魚貫鑽出,再搭人梯,翻過第二道高牆,然後在追捕下逃進深山,11個人死了,唯一剩下的故事主角,在邊境地帶第二次被抓,又鬼使神差脫逃,最後投入巨浪咆哮的大海,游了11個小時41公里,從香港上岸——這是第一個關於自由的「勵志」故事;最後一個故事主角,則懷揣偷渡者們「集體創作」的《逃亡香港聖經》,千難萬險,也抵達香港,兩人都被港英政府接納和善待,令人不禁想到香港的今日,如果淪陷於共產黨之手,香港和中國人民都無路可逃……。

到英國的理由

我所知道的英國都是從書上看來的。英國是這世上被書寫得最多的國家,那真是個問題。讀一本有關中國的書籍,你會認為對那地方已經非常了解;但你讀過二十本有關英國的書,甚至連《英國人性格》和《鄉間騎蹤》都看了,卻清楚自己仍然僅是略識皮毛而已。

到英國去.jpg
港式臺派:
異地家鄉的生活文化漫遊

臺灣和香港,兩個親近卻又遙遠的地方,有著相似的事物和不同的經驗,以往卻常常只透過觀光的角度互望。

而當離鄉的兩個香港人,在異地台灣再相會,有了長期旅居的時間醞釀,和文化觀察之眼的沉潛,一場從芭樂開始的閒聊,才終能拉出一連串從語言帶到生活的日常經驗比對,而體悟了種種:有從鴿子籠小套房到寬敞廁所的都市景況、有單人火鍋到中秋烤肉聚會的人際遠近,也有從漂泊到再紮根的身分認同。

港視臺派.jpg

​瀏覽更多 

出走書單

相關圖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