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革青春 X 自由香港 X 黃雀行動

  「羅孚羅海星父子的經歷是閱讀中國香港隱秘歷史的切入點,周蜜蜜的書是不為人知內幕最忠實的見證。」——林道群(香港資深出版人)

  「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陶傑(香港著名作家、資深媒體人)

  本書是香港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之自傳,
  一生經歷堪稱傳奇的才情女子,
  父母被批鬥成「黑作家」、早年被迫「上山下鄉」、丈夫及家翁曾被中共扣押,
  其顛簸的個人史對照從文化大革命到八九民運的時局動盪,
  本書談盡成長的磨難、戀愛情感、文化及生活見聞,地域緯度橫跨中港,
  其中,周氏追憶她的丈夫、民主運動家羅海星在八九年後因參與「黃雀行動」而被關押在中國大陸之創傷經歷,
  也寫其家翁、著名左派報人兼前《大公報》總編輯羅孚被北京告以間諜罪軟禁多年、終被釋放前後的種種軼事,
  為這兩段動魄驚心的歷史補上女作家之第一身見證,體察深刻且真實。

  此書也側面映照出文化精英的私人生活,
  寫及周蜜蜜一家與文化及政經名流相交、相知的足跡:
  包括《明報》創辦人及作家查良鏞(金庸)、「香江第一才子」陶傑、「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兒童文學作家冰心、作者母親黃慶雲、蔣緯國,左派報界名人如曾敏之、黃克夫等;
  也側寫張國榮、張立、馮寶寶等影視名人之身影;
  點滴友誼、恩惠、交流、情義,她都逐片細膩縷述筆下。
  讓讀者見識亂世中的人性,並走入由學養及識見構成的文化長廊。

  周蜜蜜出身雅士世家,秉性善良、優雅、正直,
  柔中帶剛,書寫感傷亦不失節制沉穩。
  不諱指涉時代黑暗面,面對強權不卑不亢,
  筆觸紀實、率真、酣暢。
  本書亦可見一位女作家同時身為職業女性的工作熱情
  處處流露出女性的自重自強。

本書特色

本書為香港作家周蜜蜜女士的回憶錄,由她在中國大陸文革時期上山下鄉、邂逅丈夫羅海星的青春歲月,到八十年代移居香港、在電視台任職的職業女性生活,再及家翁羅孚、丈夫羅海星先後成為「國家的囚徒」,周蜜蜜以至親身份照應、擔憂奔走的經歷,終於羅海星獲釋,在倫敦獲當時英國首相馬卓安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府接見。在種種的變化、波折與磨難中,周蜜蜜以作家、女性的視角,既捲入其中又保持一種旁觀的清醒,為歷史寫下了個人的證詞——而它同時是一個愛情故事,有樸素的浪漫。周蜜蜜寫的這些故事,都是善良、正直、優雅、興味盎然的,善感天真的視角與筆觸,在旁觀中為歷史作一番女性的敘事。女性視角與筆觸令本書更為柔和易讀,在嚴苛譎變的大歷史有不少溫情的閃光。

 

| 內容節錄 |

 

陶傑序

蜜意綿綿念海星  
陶傑 (香港作家、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


  羅海星逝世多年了,夫人周蜜蜜完成了她的回憶錄。這一代人有很不尋常的經歷,尤其是羅海星兩代。他生長於英治的香港,身為長子,卻因為父親的職業和信仰,少年時就要送赴大陸,此一命運並非他的選擇,遭逢「文革」,歷盡艱辛,卻在廣州成就一段婚姻。

  那個時刻去大陸升學,是他的不幸,遇到周蜜蜜,卻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我成長略知人事時羅海星已經不在香港,我的父母時時提起羅家兄妹這位傳奇的大哥。其時粵港兩地音跡不彰,看見報紙上提起的文革武鬥,羅海星正值此年紀,大人說起,不知一個少年在那般環境如何生存,時時不免憂心。看了周蜜蜜的回憶,像繞到那個時代的後台,得知海星在磨煉中原來也得到愛神的眷顧,在貧脊的一片赤地裡,他找到了一叢青翠。

  周蜜蜜得到母親遺傳,文筆裡有細緻的溫情,回憶中有流水般的感思,講故事的場景百轉間引人入勝,憶亡夫的往事千迴中令人無限婉惜。上一代「反帝反殖」的文化任務,衍生悲劇,卻想不到由「英帝國主義」的唐寧街來施援。在此一令人無言的歷史反諷裡,周蜜蜜的生花之筆訴說大澈大悟的羅海星如何浮過苦海,是如何的赤子之心依舊,愛國之情越殷。令人一讀三嘆,再思淒然。

  我是在倫敦初見聞名已久的周蜜蜜,但覺在那種政治環境長大,仍典雅而有教養,與純真的丈夫是天生一對,好像從未經那個時期的污染,我想可能是她母親辦兒童刊物的氣質教化之功。她在廣州的成長,亦可佐思於今日的香港下一代: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

  展讀此書,但覺銅山崩裂,洛鐘西應,其中有人我識之,有事我亦聞一二。那個早已消逝的香港,那時是何等的豐盈多采,皆因「自由」、而且是托蔭於殖民地統治的自由。那時的香港有何壓迫鬥爭可言?如羅海星那樣的有為青年,浪費了許多才情,唯此生有蜜眷如此,為後世留下青春的浪跡,燈下閱畢,已是海宇星沉,憶故人在病院的最後一面,握著他的手,在冬日的異國,在周蜜蜜的文章行氣之中,今夕透傳過來,遙覺隔世猶溫。

 

*** 

總編輯羅承勳先生,同時也是作家,筆名羅孚。他和我的父親原來已是認識的,也是作家協會的會員。年輕的一位是他的兒子羅海星,文革前入讀廣州外語學院,卻滯留在本市,一直不能回去香港的家,近年獲派到陶瓷出口公司工作,家人只能不定期地來探望他。我看見他們的皮膚特別白皙,尤其是羅海星,雖然是剃了平頭,但還是把頭髮映襯得格外烏黑,面龐上帶些微的嬰兒肥。這已經足夠我的兒童文學作家母親發揮童心想象,後來悄悄的以開玩笑的口吻對我說,他「活像是個來自北極的小白熊。」
 
羅家父子彬彬有禮,談吐文雅,晚餐吃得相當愉快。臨別時羅承勲笑咪咪地對我媽媽說:「我這個兒子就送給你了,以後你們可以幫我看着他。」沒想到他會這麼風趣幽默,大家都相視而笑了。
 
立於一旁的曾表叔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蜜蜜,你和海星都是年青人,應該可以談得來的。他的英文很好,你有空也可以跟他學一下。反正他就住在我家隔壁的二聯辦事處,你要去的話,也很近便。」
 
我因為與對方生疏,還不好表示什麼,他就先表態了:
「的確是很方便,我也可以過來這裡教你的。」
 
我對他笑了笑,點點頭,深知自己不能再在農場白白地浪費時間了,應該好好抓緊機會,盡量學習多方面的知識。
 
羅家父子
 
自此之後,他果然說到做到,每逢我從農場回來休假,他都會親自上門,為我講習英文課。他告訴我,他十六歲在香港的中學畢業,英文其實並非是來廣州入讀外語學院才學的,而是之前在香港請退休的英籍軍人私教補習的,所以,一早打下了比較良好的基礎。
 
「你說你十六歲之前,一直都在香港生活,各種條件似乎都很好。為什麼你非要到大陸,到廣州來讀書和工作呢?」
 
 
我不明白地問他。「一來是因為我父親的身分關係,二來自己也想換一個環境,試試看會有些什麼不同的發展。」
 
他說着,向我一一解釋。

 

原來,羅承勲,他的父親,是從年輕的時候起,就考入了創刊不久的《大公報》工作,由最低的職位,一直晉升到高層。期間經歷了抗日戰爭,有感於保衛國家的責任,參加了共產黨組織。多年以來,在香港的新聞界和文化界默默地努力奮鬥。而作為下一代的他,按照有關的規定,從小就入讀愛國學校,接受愛國教育。在當地完成了中學教育之後,就必須回國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前的一年,他才16歲,就要從香港到廣州,考入廣東外語學院英文系。大學的課程上了一個學期,就被文化大革命打斷了。與此同時,回香港的歸家路也被關閉了。萬般無奈,他只能滯留在這裡,身不由己地被文革的風暴猛烈衝擊。運動開展之初,他也曾和同學們一起,穿上舊軍裝,戴起紅袖章,匯入各地紅衛兵的潮流之中,有時徒步行軍、有時跳上火車,千辛萬苦地去韶山、上北京,進行所謂的革命大串連。但是,當激情過後,他發現了紅衛兵和造反派不合情理的過激行動,對學校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對他們大學的校長,實行有違人性的殘酷鬥爭,令他覺得很不對勁。於是,為了保護校長,他憤然與學校的紅衛兵造反派組織辯論抗爭,結果被與校長一同囚禁。事實真是非常諷刺,他不但保護不了校長,就連自己也保不了。不過,在囚禁的日子中,他反而可以冷靜地思考整個運動的過程和意義,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重獲自由之後不久,校長被殺害的噩耗忽然傳來,他在震驚之餘,更感到文革的破壞力難以估計。從無書可讀的大學草草畢業,他被分派到外貿機構——廣東省陶瓷進出口公司工作,這是很多人羨慕的「優差」,因為除了可以留在市區內上班,還能常常和外國商人打交道,每年兩度舉行的出口商品交易會,有如國際嘉年華會那樣熱鬧,成為全市矚目的焦點。但他本人卻並不看重這些,只不過對於公司的業務,就是陶瓷商品的製作還有些興趣,他會不時地到景徳鎮、潮州等產地出差考察,研究一下產品的設計風格和技巧創新。也對一些外國的陶瓷精品,像高級的骨瓷、燈影薄瓷,都十分欣賞,認為國產陶瓷技術應該向日本、英美等先進同業取經學習。
 
「真想不到,你在香港資本主義社會成長,還能這麼快就適應社會主義的大陸。說真的,這些年,你會懷念以往的日子,懷念家裡的親人嗎?」

我忍不住問他。

 

「當然會了。我在香港的家,是背山面海的大洋房,有一千多英呎,電冰箱、電熱水器、電視機什麼的一應俱全,還有工人照顧,算是香港中等階層的家庭生活條件吧,和我在廣州這裡的生活真是有天淵之別!但是懷念、牽掛也沒有什麼用,因為上頭不允許我這樣的人回去,都已經超過十年有多了!好在我的父母親和弟弟妹妹得閒時還可以來看看我,其他的就沒有什麼可盼的了。」
 
他說着,無奈地苦笑了一下。
 
聽了他的回答,我多少也能有點理解了,畢竟,他原先來國內升學讀書所抱的希望,與後來遇見的現實問題有太多的不相符,卻是萬般無奈,也只能屈就了,況且,回去的路已經被堵住,不得不像時下流行的一句話說的,只能是所謂的「就地鬧革命」吧。這麼一想,我覺得他這麼個「香港仔」,到底還是有令人同情的一面。
 
自從那一次交談之後,他和我之間無話不說,每一次當面說不完,就在信上寫。雖然我們見面的時間,相隔不是太長,他也常常寄信到農場給我,而每一封信上都寫得長長的幾頁紙,從社會、時事到家事,無論大小,一一道來,總有議論不盡的話題。
 
每當他的父親或母親從香港來廣州出差或者度假的時候,他們也來我家,或者邀我去酒店一起進餐。我更喜歡看他們從香港帶來的報紙、雜誌和書籍。那才是豐富多彩的精神糧食,尤其是一些翻譯的文學作品,為我們的靈魂打開了一扇奇妙寬闊的窗口,與大陸的文化封閉壓環境吹來一點點「香風」。
 
然而,羅海星的父親羅承勳工作實在太忙碌了,每次來廣州,都只不過是停留一兩天的時間。記得有一次,他和太太上來,匆匆忙忙的到我家作客,用餐後覺得非常疲憊,二人一起進了我父母親的房間休息,很快就入睡了。由於都是在報館工作,每一天都是晨昏顛倒,尤其是羅海星的父親羅承勲,在香港的報館每一個晚上檢閱報紙的版樣到夜半三更,怎會不睏乏勞累呢?可以說,他是我見過的最忙碌的一個香港人,那是難以想像得出來的。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周蜜蜜,
1953年7月生,籍貫廣西羅城,原名周密密、筆名周蜜,香港家諭戶曉的兒童文學家。出身於書香世家,為中國華南兒童文學家黃慶雲與作家周鋼鳴的女兒,也是著名左派報人兼《大公報》前總編輯羅孚(羅承勳)之媳婦、民主運動家羅海星之妻。父母在文革時被批鬥成「黑作家」,後得平反。丈夫羅海星因參與「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被北京扣押,周蜜蜜當年在電視上向有關當局要求釋放羅海星,並要求允許羅孚來港團聚,因此更廣為人識。

  1979年移居香港發展,曾任電台及電視台編劇、報刊編輯、出版社副總編輯。自1980年來業餘寫作,至今已出版60多本小說、散文集、電視劇等,主力寫作兒童文學,獲獎經歷無數,包括香港第一屆中文文學創作獎雙年獎、中國第二屆張天翼童話獎、中華文化盃優秀小說獎,並三度獲得中國冰心兒童圖書獎。2008年以編著《作家名人寫香港叢書》獲香港首屆書獎。

  兒童文學以外,周蜜蜜亦推出個人回憶錄《夢斷童年》(1999)、長篇小說《文曲譜:香港的離散與追憶》(2020),均以宏大的歷史浪潮作背景,包括文化大革命、文人南來香港移民潮、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等,擅長從自身在中港兩地的真實生活經歷取材,以紀實細緻的筆觸寫出政治風眼下的個體磨難,也著墨於離散社群、文藝圈生態等主題。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

HK$110.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周蜜蜜 

  • 出版社 | PUBLISHER

    二○四六

  • 書號 | ISBN

    9786269702305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3/01/1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