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保育與城市發展兩個似乎互相矛盾的目標,是否一個零和遊戲,或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什麼是香港殖民地建築?只限於那些西式古典主義建築嗎?
‧香港唐樓也有保育價值?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唐樓?
‧什麼是「ESG報告」?有什麼可以展現ESG成績的建築保育項目例子?
 
在物質主義流行的香港,很多人把建築文物保育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看成對立的兩方,互相角力,成為一場零和遊戲的鬥爭。這種錯誤觀念是源於對建築文物保育缺乏了解。
 
要成功活化建築文物,經濟和文化本身是兩個密不可分的目標,若只考慮其中一方,勢將使活化建築文物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本書把建築保育的知識由淺入深組織起來,首先從建築保育的入門理論探索保育與城市發展的關係與目標,然後以實例介紹香港珍貴的文物建築及其價值所在,最後引領讀者思考香港保育界的種種啟示及未來方向。讀畢本書,讀者對「建築保育」所涵蓋的多個範疇將有更清晰和更有系統的了解。               
 

| 目錄 |

 

代序 狄麗玲教授代序 劉智鵬教授引言理論篇

第一章:建築保育入門

第二章: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的明確目標

第三章: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不是零和遊戲建築篇

第四章:香港的殖民地建築

第五章:香港的唐樓建築

第六章:香港的「包浩斯」建築

第七章:香港的舊式商住大廈建築

第八章:香港的「中華復興建築」

第九章:香港的軍事建築遺產啟示篇

第十章:藍屋建築群對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的啟示第

十一章:《攻殼機動隊》對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的啟示第

十二章:皇都戲院對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的啟示第

十三章:「ESG 報告」對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的啟示第

十四章:主教山配水庫對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的啟示總結篇

第十五章:建築可持續活化與城市發展

 

| 內容節錄 |

 

第八章 香港的「中華復興建築」

導論:一切從何東花園開始

 

2011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逾80年歷史的山頂何東花園準備出售和重新發展。為了避免這建築文物被清拆,香港政府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把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又一年法定古蹟的可能。筆者與數位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的教授獲政府委任撰寫報告,研究何東花園的建築價值。雖然最終因為與業主磋商不果,保育計劃未能成功,何東花園從此消失,不果,我們在研究中卻發現了何東花園原來本屬於民國時代一種充滿政治色彩的建築:「中華復興建築」(Chinese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中華復興建築」的名稱由來

 

在建築學上,一種建築形式初創的時候,並沒有公認的名稱,而是流行起來甚至是在沒落後,學者為了方便研究,才給它起一個標準稱號,「中華復興建築」便是如此。這種建築形式由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所創,他們在20世紀20年代留學歐美(以美國為主),當中包括1928年賓夕凡尼亞大學畢業的梁思成與其妻林徽音,前者畢業回國後創立了中國大學教育的第一個建築學系。這批充滿抱負的建築師學成回國後,決意回應當時孫中山「恢復中國」、「振興中華」的革命理念(源自孫中山《興中會章程》和《興中會誓詞》),發起一場建築革命運動,目的是重振經歷了清朝衰敗而成為落後象徵的傳統中式建築,令它符合現代中國社會的新型態而獲得重生,從而恢復中華民族對本土建築的自豪。這場運動稱為「中華建築復興運動」〔「Renaissance of Chinese Architecture」,源自1936年建築師董大酉發表於《天下月刊》(Tian Hsia Monthly)的文章。〕

 

.......

 

有趣的是,最終的定名卻是來自香港。首先,2004年香港特區政府的《文物建築保護政策檢討》文件稱之為「中式文藝復興風格」(Chinese Renaissance Style)。後來,在2008年把景賢里列為法定古蹟的文件,以及2011年把何東花園宣布為暫定古蹟的文件,在改稱為「中國文藝復興風格」(英文名稱不變)。不過此中文取名卻惹來著名作家陶傑的批評;他在2012年專欄中指出,並無所謂的「中國文藝復興風格」。於是,筆者再進行研究,認為這類建築的意識形態既然基於民國時代(1911-1949)孫中山的「恢復中國」、「振興中華」理念,正確名稱應當是「中華復興建築」(Chinese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李浩然,
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副教授,是該大學的建築文物保護碩士與學士課程創始人之一,亦是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的創會副會長。2000年受聘於香港大學前,是一家建築事務所的副董事。除教學外,曾獲委任為香港、中國內地與海外政府機構的專家顧問,參與評審文物保育工程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育獎項。

黎志邦,香港大學客席助理教授,曾撰寫多篇關於香港建築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章,著作有《從前有個香港仔》;持有建築文物保護理科碩士及中國語文文學碩士學位。任職建築及保養項目管理二十多年,現為英國皇家測量師,也是澳洲建造師學會及澳洲項目管理學會會員。服務香港鐡路有限公司十五年,退休後任教香港大學有關建築文物及建造房地產等課程。

保舊創新——香港建築保育與城市發展

HK$128.00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