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哈哈鏡》聚焦在中國風起雲湧的1880至1930年代,分析中國都市主體如何與新興的視覺文化互動。本書所考察的媒體和視覺形式包括石版印刷、照片、廣告、電影和劇場表演。小市民主動投身這視覺文化,甘之如貽,渴望着現代性的承諾:給人帶來新奇、刺激和潮流。

 

彭麗君仔細分析這些視覺再現的發展軌跡,強調各種視覺形式之間的互動。本書指出,各種視覺形式不是分散的文化現象,而是不斷互動,形成中國視覺現代性,在各方面影響其時的文化。

 

本書的討論始於十九世紀末的石版印刷術,全面考察其歷史,得出相關的理論,察看現代性如何執迷於真實。隨後的章節點出新視覺文化中對女體的痴迷,勘察文化如何在娛樂場所誕生,說明小市民如何理解新的現實,並與之互動。

 

名家推薦(按英文姓氏排序)

本書仔細地描繪出「視覺」的歷史形成過程。彭麗君沒有把觀看視作平常,精妙地指出視覺是現代的現象。她把視覺連繫到原居者觀看的各種文化形式,而這些形式在其時正值擴充和改變。本書一絲不苟地梳理不同的理論和實質例子,讀來處處有味,處處見洞見,使我們明瞭現代中國是如何去看。

──瑞貝卡.卡爾(Rebecca E. Karl),美國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是一本既嚴肅又有趣的書!作者成功地翻轉了過去視覺研究關於觀看與被看的窠臼模式,強調視覺再現的物質性、身體實踐以及集體性。書中挑選並且詳細討論的各種視覺細節,為我們展現了另外一種現代性的視覺歷史以及其中牽動的文化權力。

──劉紀蕙,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這書結合了仔細的檔案工夫和精妙的理論分析,真真正正的壯觀──之所以說壯觀,不只因這書成就極佳,還因為這研究以景觀理論作為透鏡,重新檢察晚清和民初的中國視覺文化,並同時以中國現代初期去重新檢視對景觀邏輯本身的流行理解。

──羅鵬(Carlos Rojas),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教授

 

彭麗君教授挑戰了現代中國研究中最精彩的範疇──視覺動力學。中國與現代視覺裝置的相遇有如萬花筒,令人目眩神迷。彭麗君教授由此切入,縱觀廣泛的景觀政治議題,由「新」的論述到媒體與再生產的技術,不一而足。《哈哈鏡》視野宏大,論證精彩,梳理出中國在現代歷史的關鍵時刻如何看,又如何被看。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本書圍繞視覺再現與主體經驗的互動這一話題,勾勒一個世紀前在雜沓光影裡中國都市階層驚艷攝魂的生命體驗,釐析自我在與文化他者、權力機制糾纏搏鬥中的馴化、扭曲、流變。紛擾難解的現代性,在彭麗君筆下,是永遠填不滿的慾望溝壑,是樂此不疲的文化再生產,是生機湧動的未完成的工程。受現代性理論的強悍驅動,《哈哈鏡》在疊映、拼綴的技術景觀中,揭啟現代中國的觀看之道。

──吳盛青,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

 

| 目錄 |

 圖片目錄
2018中文版序
譯者附注

緒論

第一部分 圖像

第一章 圖像轉向和現實主義的欲望
第二章 攝影、表演與女性形象的構成
第三章 廣告與女性的視覺呈現

第二部分 劇場

第四章 從聽到看的海派京劇
第五章 出入中國早期電影現場
第六章 魔術與摩登

結語 現代性:作為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參考書目
參考片目

 

 

| 作者簡介 |

 

彭麗君,現職香港中文大學,為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香港任教。研究範圍包括香港電影、視覺文化、知識產權論述、以及毛時代的中國和世界毛主義。中文出版包括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與實踐》 (2017)、《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2010; 2018),以及即將出版的雨傘運動專著。她曾於2008 年取得中文大學卓越研究獎,以及2012年蔣經國學術出版獎。

 

| 譯者簡介 |

 

張春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或短期任教,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著有《革命與抒情》、《女性解放與現代想像》,編有《「晚清文學」研究讀本》、《負笈百年》、《另一種學術史》等,譯有《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章太炎的政治哲學》等。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2017)。

 

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

HK$138.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作者︰彭麗君

    譯者:張春田

  • 出版社 | PUBLISHER

    手民出版社
  • 書號 | ISBN

    9789881423382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9/05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