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古代中國秦始皇「焚書坑儒」、中世紀羅馬教廷編製的《禁書目錄》、近代德國納粹的焚書儀式,無不揭示了自由寫作和閱讀是得來不易的。寫作史、閱讀史、出版史,是文化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書籍的命運,無疑標誌着社會文明的存在。在封閉社會中,當權者對作家言論和寫作高度控制,只為禁錮人的思想,維持國家秩序穩定。

 

然而,一些知識分子不顧自身性命,轉移地下寫作,秘密出版「薩米亞特」,繼續揭露真相。 「薩米亞特」,俄語的意思是「自發性刊物」,指蘇聯及東歐時代被禁出版,並秘密以手抄本、打字稿和油印稿形式於地下流傳,或偷運至國外出版的著作的代稱。在蘇聯的政治高壓下,「薩米亞特」湧現而出,小說《齊瓦哥醫生》就是於蘇聯被禁,輾轉偷運至國外出版的名著,作者更於出版翌年獲授諾貝爾文學獎,然而,更多的被鎮壓的作家和詩人的作品,根本無法面世。

 

本書從書籍審查制度說起,揭示權力與自由的衝突,並介紹著名的「薩米亞特」著作,訴說知識分子的命運,反映曾經有過的黑暗出版歷史。二十世紀是寫作和出版的死亡世紀,時人應牢記於心,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

 

| 作者簡介 |

林賢治,
詩人,學者,花城出版社編審,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製的海圖》、 《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夜聽潮集》;文學史著作《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政治學著作《革命尋思錄》;自選集《娜拉:出走後歸來》、《沉思與反抗》;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漂泊者蕭紅》;訪談錄《呼喊與耳語之間》等著作四十餘種。主編叢書叢刊多種。最新著作包括《巴金:浮沉一百年》,並策劃主編「五四運動百周年回顧」叢書。

 

| 相關資料 |

 

//林賢治說,魯迅講得非常明確,能憎才能愛。這個世界在我們面對它時,已經是向強勢傾斜的。魯迅愛人類,他就必定會對強勢的剝奪者、統治者,表達內心的憎恨。" 魯迅的愛隱藏在憎和仇恨的背面,他是通過仇恨、通過復仇去表達他的愛,這可以說是魯迅特有的一種思想形態。" " 官方意識形態塑造下的魯迅,我認為不是真正的魯迅。" 林賢治說,魯迅自由的反抗精神,意識形態不會強調,反而強調魯迅的" 愛國主義精神" ,這在魯迅的作品中並不是主要方面。即便說" 愛國" ,他也是在強調" 大眾" ,而非政府,但又反對" 合群的愛國自大"." 宣揚魯迅的愛國主義,往往把魯迅作為自由反抗個體的主要面給掩蓋了。"//

 

林賢治 憤怒的學術 | 南方人物週刊 | 2010/06/03

 

地下寫作和秘密閱讀

HK$108.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林賢治

  • 出版社 | PUBLISHER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 書號 | ISBN

    9789629374013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1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