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未完成的夢,必須用愛情、
用封建時代的大膽、
用一個少女的祕密去孕育。
橫跨五十年精選,收錄劉以鬯最多元、最具開創性的中短篇小說
本書匯集劉以鬯創作半世紀的中短篇小說,編選核心是「故事復修」,復修一詞源自建築學,是指將傳統建築融入現代環境的藝術,書中改編自《西廂記》的作品〈寺內〉,就是這一代表。寺廟原是禁慾的場所,戒律卻帶來誘惑,香燭和慾望的火焰在此糾纏,年輕男女的愛戀在佛像的注視下茁壯,發展出連孔夫子都會流淚的瘋狂。〈寺內〉詩化的文字中,擁有流動且多層次的空間結構,古物被賦予新生,和當代情境共存,使人置身在現代都市裡的古典建築中,既熟悉又神祕,既真實又夢幻。
《白蛇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盤古開天》等民間故事也在書中進行了重構。以靜態物件視角書寫的〈吵架〉、〈動亂〉;涉及種族文化的〈赫爾茲夫婦〉、〈黑妹〉;思索存在主義的〈鏡子裏的鏡子〉;講述蝴蝶效應的〈打錯了〉;再現歷史人物的〈北京城的最後一夜〉、〈除夕〉、〈迷樓〉,都可見作者在小說技藝上引領風騷、獨樹一幟的大膽實驗。
「一對會說話的眼睛。紅色與綠色。如來佛的笑容,搖扇的年輕人。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牆。牆。牆。牆似浪潮。般若波羅蜜多;一對嬌豔的眸子。藍色與紫色。如來佛有兩隻大耳朵。躡手躡足的閨閣千金。蘭閨深寂寞。無計度芳春。牆。牆。牆。牆似高山。南無阿彌陀佛。」──〈寺內〉
▌劉以鬯紀錄片《1918》紀錄片導演──黃勁輝親自編選本書
劉以鬯:「新不一定是好,但好的作品通常都有新意。」
黃勁輝:「有別於五四時期魯迅、郭沫若等作家努力於故事新編,具有某種民粹心態抗衡西方現代主義。劉先生更傾向思考在殖民地商業社會如何發展東西匯萃的美學和雅俗共賞的趣味,沒有學究和民族包袱。〈寺內〉筆法極盡纖細別緻,古代文字化作磚瓦保留,卻是供西方現代生活的空間,美不勝收,為代表之作。」
| 目錄 |
出版前言
微型小說
鏈(一九六八)
動亂(一九六八)
春雨(一九六八)
吵架(一九六九)
打錯了(一九六三)
故事復修
迷樓(一九四七)
北京城的最後一章(一九四七)
皇家山遇豔(一九五八)
借箭(一九六○)
崔鶯鶯與張君瑞(一九六四)
寺內(一九六四)
孫悟空大鬧尖沙嘴(一九六四)
除夕(一九六九)
蛇(一九七八)
蜘蛛精(一九七八)
追魚(一九九二)
他的夢和他的夢(一九九二)
盤古與黑(一九九三)
中篇小說
赫爾滋夫婦(一九六六)
鏡子裏的鏡子(一九六九)
黑妹(一九八一—一九八二)
編後記╲黃勁輝
| 內容節錄 |
動亂
1
我是一架吃角子老虎,不是老虎。老虎有生命,我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沒有生命的東西才可以吃角子。我與我的同類被幾個人用貨車載到這裏,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那幾個人在人行道上挖幾個洞,將我與我的同類像小樹般「種」在洞內。小樹有生命,我沒有。鎳幣是我的食糧,我吃了不少,卻不會像小樹那樣長大。人們對我的印象都不好。有錢人將鎳幣塞入我的口中時,臉上的表情不好看。窮人雖然不將鎳幣塞入我的口中,卻常常對我怒目而視。我肚中的錢,他們拿不到。他們對我不滿,我不在乎。我甚至對自己的受傷也不在乎。這天晚上,幾百個人像潮水一般從橫街衝出來。有人大聲喊口號。有人用紅漆在壁上寫標語。有人焚燒計程車。有人搗毀垃圾箱。有人走到我面前,兩眼一瞪,用很粗很粗的鐵棍擊破我的臉孔。我受了重傷。他仍不罷休,繼續用鐵棍打我,直到我彎了腰,才快步走去別處。
2
我是一塊石頭。在極度的混亂中,有人將我擲向員警,那員警用藤牌抵擋。我不能沖破藤牌,掉落在地,任人踢來踢去。
3
我是一隻汽水瓶。說得更清楚些,我是一隻「七喜」汽水瓶。一個女孩子將我肚裏的汽水喝光後,我被放在汽水架裏。我一直在等待,等工友將我運回汽水廠,繼續裝汽水在我肚裏。這天晚上,一個年輕人走來,伸出右手,握住我的脖頸,疾步下樓。我見到一片混亂。餐室門前有一輛計程車在燃燒。吃角子老虎被毀壞了。路牌被拔起。幾百個人在亂七八糟的長街上奔來奔去。警車疾駛而至,員警們各持木棍與藤牌,在街中心列成隊形。那年輕人像支箭般穿出人群,將我擲在員警的鋼盔上。我粉身碎骨。
4
我是一隻垃圾箱。在混亂中,根本不知道事情怎會變成這個樣子。我也有好奇,很想對當前的混亂情形看看清楚。幾個人忽然圍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將我搗得稀爛。這是一群憤怒的人,我看得出。我不知道他們為甚麼這樣恨我。我受重傷時,身上只剩六個字「保持城市清潔」。
5
我是一輛計程車。這天晚上,我停在計程車停車處。幾百個人從橫街像潮水般湧出時,有一名三劃警目 走進我的肚內。之後,我被人群圍住。人群圍了一個圈,像鐵箍。有人將火油澆在我身上,劃亮一根火柴,點燃火油。我被灼傷了。那警目面臨生死關頭,拔出左輪,對人群射了一槍。槍彈穿入一個中年男子的大腿。中年男子跌倒。人群散開。三劃警目逃得無影無蹤。我在燃燒中,像一盞汽油燈,照得大街通明。
6
我是一張報紙。我身上印滿了字,諸如「騷動區各校今停課」「香港華人婚姻須一夫一妻制」「勞資糾紛應忠誠解決」之類。這天晚上,一個婦人用我包裹一件銀器,走入當鋪。當掉銀器後,婦人將我擲在當鋪外邊的人行道上。不久,平地刮起一陣大風,我被吹到騷動地點。我在空中飄舞時,見到一片混亂。路牌、交通燈、垃圾箱、吃角子老虎……都被破壞了。我有點怕,希望大風將我吹去別處,但是我的希望落了空。風勢轉弱時我逐漸下降。我不想離開這個世界,卻在完全無能為力的情況中,飄落在那輛正在燃燒的計程車上面。計程車還沒有完全焚毀,我已變成灰燼。我不知道為甚麼要在此犧牲。這裏邊應該有個理由;我不知道。
7
我是一輛電車。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我的年紀可能最大。每天從早到晚,沿著路軌慢慢行駛。論速度,我無法與私家車、貨車或巴士相比,有時候甚至連腳踏車也趕不上;不過,大部分香港人都對我有好感。尤其是閒著無事而想看街景的人,總喜歡將我當作遊覽車。這天晚上,我從上環街市開出,向筲箕灣駛去,經過騷動地區,有人用鏹水 向我擲來,灼傷了兩位乘客,迫使他們從車廂裏跳出。就在這時候,那司機也被人用石頭擊中額角,流出很多血。我再也不會動了,呆呆地停在那裏。對於我,這是新鮮的經驗。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我只有好奇,一點也不緊張。我看到吃角子老虎被人用鐵棍打彎腰;我看到一輛計程車在燃燒。與那輛燃燒中的計程車比起來,我是比較幸運的。我只是被人擲了一瓶腐蝕性液體,這種液體給我的傷害不大。至於那位司機,雖然受了傷,救護車駛到後,就被人抬走。救護車與員警隊幾乎是同時開到的。員警開到後,列成隊形,用擴音機勸告群眾散去,群眾不散,就勸告鄰近的居民關上窗戶,然後發射催淚彈。我是不怕催淚彈的。那些群眾終於疾步散開。氣氛越來越緊張。我倒覺得相當有趣。作為一輛電車,我對人類的所作所為根本無法了解。
8
我是一隻郵筒,員警隊還沒有開到,就有人將一根燃燒中的木條塞入我的嘴內。我一向將信當作食糧,吃下燃燒的木條後,胃部出毛病。
9
我是一條水喉鐵 ,性格向來溫和。被人削尖後,竟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就在這天晚上,有人將我插入交通燈。
10
我是一枚催淚彈。在混亂中,我最具權威。我發散白煙時,人們就像見到一種古代怪獸似的,快步逃避。我從來沒有見過人類。這是第一次。人類實在是一種有趣的動物,尤其在驚惶失措時,奔來奔去,煞是好看。不僅如此,我對那些住在高樓大廈裏的人類也很感興趣。他們早已將窗戶關上。透過玻璃,我仍能見到四個人在打牌、學童在溫習功課、五六十歲的老頭子在戲弄十七八歲的少女、夫妻相罵、有錢人點算鈔票、病人吃藥、電視機的螢光幕上有一個美麗的女人、兩個中年男子在下象棋……我看到的種種,都很有趣。想多看一些,卻不由自主地消散了,消散了,消散了。
11
我是一枚炸彈。人們替我取個綽號,叫作「土制菠蘿」。我覺得這個名字比「炸彈」文雅得多。當人群因警方發射催淚彈而向橫街疾步奔去時,有人將我放在那輛電車的前面。電車司機已受傷,被救護車載去別處。大街一下子靜了下來。我的周圍沒有一個人,那隊員警也離我約莫七八十碼。我覺得孤獨。那種凌亂的場面忽然缺少生命的動感,使我對這個世界益感困惑。剛才還是鬧哄哄的,此刻只剩難忍的寂靜。我不知道在等甚麼。不久,有一個軍火專家穿著近似臃腫的衣服走來了。
12
我是街燈。對於這天晚上的事,我看得很清楚。八點鐘之前,一切都很正常;電車駛來駛去,人們沿著人行道走來走去。一切都很正常。八點敲過,有幾百個人拿著刀子、炸彈、鐵棍、石頭、汽水瓶、削尖水喉鐵、火油、木條等物從橫街像潮水一般沖出來。這時候,員警隊還沒有開到,只有一個三劃警目在向街邊小販提出警告。當人群開始搗毀吃角子老虎與交通燈與垃圾箱與郵筒時,十幾個人疾步走去追趕三劃警目。這三劃警目是個小胖子,奔不快,急中生智,進入一輛沒有司機的計程車的車廂,企圖乘車離去。群眾將計程車團團圍住,用火油從車頂澆下。點上火。那三劃警目拔出左輪,發射一槍,一名男子腿部受傷,人群散開。一輛電車駛來了,人群用鏹水擲向車廂。電車司機受了傷。員警大隊分乘五輛警車瞬即開抵。員警們在街中心排成隊形,群眾向員警投擲石頭與汽水瓶。站在最前面的那個員警,用擴音機勸告群眾散去。群眾不散,繼續用石頭、汽水瓶之類的東西向員警擲去。警方再一次用擴音機向鄰近居民提出警告,要大家關上窗門。鄰近立刻起了一片關門窗聲。催淚彈爆發。人群散開。救護人員將受傷的電車司機抬入救護車。救護車響起尖銳的警鈴聲。緊張的情勢漸告緩和,騷動似已平息;但是街中心還有一枚炸彈。警車裏走出一個軍火專家,將那枚炸彈爆了。炸彈爆開時,有不少彈片從我身旁飛過。我沒有受傷。我看到騷動過後的凌亂與恐怖的寧靜,恨不得將光芒收斂起來。約莫一小時過後,警隊離去。人們又從屋內走出。就在漸次恢復正常的時候,一個人被另一個人用刀子刺死。
13
我是一把刀。警隊離去後,一個青年將我插在另一個青年的腰部。那被刺的青年跌倒在地,不久便停止呼吸。我在血液中沐浴。
14
我是一具屍體。雖然腰部仍有鮮血流出,我已失去生命。我根本不知道將我刺死的人是誰,更不知道他為甚麼將我刺死。也許他是我的仇人。也許他認錯人了。也許他想借此獲得宣洩。也許他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總之,我已死了。我死得不明不白,一若螞蟻在街邊被人踩死。這是一個混亂的世界。這個世界的將來,會不會全部被沒有生命的東西占領?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二日,香港)
註:六七暴動,一九六七年發生在英屬香港的反政府暴動。香港左翼組織響應同期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共及相關團體的策動下,引發一連串騷亂。由於暴力及罷工得不到多數市民的響應,後來升級成為襲擊平民的恐怖活動。該年五月至十二月,香港各區至少被放置八千個爆裂物,其中有一千多枚是真炸彈,被稱為「遍地菠蘿」。港府於同年十二月平息這場導致多人傷亡的暴動。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字昌年,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二○一八年六月八日逝世。一九四一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一九四八年底定居香港。文學與出版編輯為其一生志業。
一九四一年至二○○○年,先後於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及雜誌總編輯。一九八五年一月創辦《香港文學》並擔任總編輯一職,直至二○○○年六月退休。
一九三六年發表首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一九四八年於上海出版首部作品《失去的愛情》,迄今出版數十種文學著作。主要作品包括小說集《酒徒》、《對倒》、《寺內》、《陶瓷》、《島與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
二○一五年,紀錄劉以鬯創作生活的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二」《1918》於台灣上映。
寺內
作者 | AUTHOR
劉以鬯
出版社 | PUBLISHER
聯合文學
書號 | ISBN
9789863235606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3/09/18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