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進入《食字餐桌》奧妙而飢餓的文學餐桌時刻
**請勿空肚閱讀**
57款|主菜X點心X飲品,
大啖中式、西式、日式文字與影像
跟著食譜,動手配搭
保證愈看愈滋味,愈讀愈餓這是一本會因為想看文學而令你動身走進廚房的書。
作者延續上一部作品《食字餐桌》的風格與人間情味,並增添更多味道和菜式。本書以食物種類分輯,大大小小的菜餚都承載了不同年代的文學、流行讀物、影視文本的小故事,以及作者與身邊親友學生的溫馨互動時光,讀者可以自行配搭每個餐單:想要湯水的話有療養你的胃的清甜椰菜湯;海鮮部有千百種煮法,總令你滿足的三文魚/鮭魚;粥粉麵飯部有《龍珠》的天津飯或者聖誕限定的火雞粥,加上麥東記插畫,更加令你更垂涎三尺。
如果工作、寫作累了,不如就接通不同的年代,品嚐不同的文字滋味。要是愈讀愈餓不能自拔,就不如自己動手做菜——書中附有小食譜,讓你可以和作者一同留住篇章中一些珍貴的味道和時刻。
滋味推薦:
陳靜宜(飲食作家)
饒雙宜(廚師,文字工作者)
| 內容節錄 |
第一部——湯水部
紅青蘿蔔
看到一則一九七七年的經濟版消息,内容回顧了一九七三年香港股災前夕,股民如何眉開眼笑、魚翅當例湯。我和P從來不點魚翅、燕窩來吃,只在飲宴時被動吃些,註定沒有賺大錢的氣勢。正月訂的盆菜中有一束「魚翅」,一看就知道是明膠做的仿翅,大家淡定夾到骨碟上。
哪種湯是最常見的香港例湯呢,從前我不知道;但吃了整個二〇二〇年的餐廳外賣後,我現在知道是紅青蘿蔔湯。仔細回想一下,快餐店、茶餐廳、酒樓的例湯,一年四季都供應紅青蘿蔔;連上港式上海菜館也喝過幾次。兩份紅蘿蔔配一份青蘿蔔,天天把整個香港煲給你。
其實是甚麼例湯都不要緊,反而例湯的味道都一樣。不論是煲唐排牛尾,煲出來都是人工雞湯味。價錢愈低,雞湯味就愈濃。有些餐飲業者在網上討論區跟大家説,只要把紅蘿蔔、青蘿蔔用清水焙爛,再倒進人工雞湯中,「例湯」就差不多好了。寫出來已覺得口渴。
我喜歡喝(沒有人工雞湯的)紅青蘿蔔湯,但成家後從未煲過;因覺牛腩很貴,用來煲湯有點可惜。我在街市買牛肉時這樣對P説。P卻說他家從來只用豬肉來煲紅青蘿蔔,沒喝過用牛肉來煲的,因家人覺得牛肉不健康。
回家問問文友,果然有的用牛肉,有的用豬肉。同樣在「後話」出版散文集的康哥說,他家人拜佛不吃牛肉,所以從來不煲牛腩。再問問小說和詩,辛其氏寫的是「紅青蘿蔔」,禾廸寫的是「青紅蘿蔔」;海辛寫的是「青紅蘿蔔煲瘦肉」,周漢輝寫的是「青紅蘿蔔煲牛腩」。
青蘿蔔除了做老火湯外,平日很難用上。舊報紙會教主婦用青蘿蔔來燜鴨、扒肉丸;我都沒吃過,也未見方太、李太介紹過。它們平日乾乾淨淨地伏在菜檔的一角,等待那些突然想喝例湯的人。青蘿蔔固然寂寞,但我難以為它的寂寞而改口稱「紅青蘿蔔」為「青紅蘿蔔」,因這叫法讓我聯想到「青紅皂白」。青色,紅色,白色,黑色,紅青蘿蔔湯裡都有,我們卻看不清湯裡的一點一滴人工調味。
翌日去買一塊豬腱來煲紅青蘿蔔,口味與用牛腩來煲的自然不同,湯色也淡些。隔天心癢難止,又去買一塊牛腩再煲。依舊只放陳皮、蜜棗南杏,不到半小時就出現了記憶中的深褐色。喝著喝著,覺得陳皮的味道有點像羅漢果。
喝不完的變成隔夜湯,煲一次隔一夜,這樣喝了四天紅青蘿蔔。第五天不想煮飯,P就去附近的壽司店買外賣。他回來後告訴我,店家說為了要維持食材的質素,餐牌已回到前年的價錢,不再提供外賣折扣了。光顧的人多嗎?我問。很多,很多食客在門外等座位,跟從前差不多。P說。
原來我們已經回到從前。從前豬腱比牛腩便宜;現在豬肉很貴,令牛肉看起來好像變便宜了,我們失去了一個不吃牛肉的理由。我們喝了四天沒有雞湯的紅青蘿蔔,生活彷彿很好,好得像一束仿翅。
——————————
紅青蘿蔔牛腩湯 (二至三人份)
材料
紅蘿蔔:600克
青蘿蔔:300克
牛腩:600克
陳皮:2瓣
蜜棗:2顆
南杏(或南北杏):3湯匙
做法
1 陳皮、蜜棗、南杏沖水後,用清水泡軟。
2 陳皮泡軟後,用小匙刮去果囊(可保留)。
3 牛腩洗淨,切成大方塊。冷水汆後再次洗淨,晾乾備用。
4 紅青蘿蔔洗淨去皮,切成厚片。
5 所有材料置於鍋內,添清水至材料三倍高度,大火煮沸。
6 沸騰後以大火加熱十五分鐘;轉小火、上蓋煮至少一小時,直至牛腩變軟。
7 大火加熱五分鐘,以鹽調味即成。
——摘自本書P27-29
| 作者簡介 |
鄒芷茵,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職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從事香港地誌、報刊及飲食文學研究。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創作包括現代散文、現代詩、現代小說。
小食部
作者 | AUTHOR
鄒芷茵
出版社 | PUBLISHER
後話文字工作室
書號 | ISBN
9789887500261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3/09/30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