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反戰爭,返自然,窺裂隙

 

我總認為作家沒有所謂傳記,要瞭解一個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讀他們的書。

――2018年諾貝爾獎,奧爾嘉.朵卡萩,作家自介

 

  日常即怪誕,怪誕即真實

 

  朵卡萩的文字總有一種如夢似幻的質地。你會想,倘若佛洛伊德寫小說,大抵就是這個風格。一口氣讀畢,有如歷經一場華麗而瘋狂的夢。然而,朵卡萩身為文學大家,筆鋒卻兼寫巨觀和微觀。本書收錄作品〈綠孩兒〉中,她藉所謂世界中心的醫生,對比與自然共生的孩童,娓娓道來人類面對自然的傲慢與無知,並批判爭戰無足輕重,有如茶壺裡的風暴。〈人類假期日曆〉則壯大世界觀,創造一個似真非真的全球信仰,並依照其唯一聖人的死而復生、再死再生,規定出全人類的休憩、敬拜與工作日。最終,當故事走到高潮,關於這個信仰最大的祕密將被揭露。接著,她的筆鋒一轉,改談日常裂縫與歪曲。那是在她提出前你難以看見、提出後則難以忽略的細節惡魔。〈醃漬物〉述說啃老族在母親死後找到她遺留下的醃漬食品,並一一享用,卻從不問這些食物是母親懷著關愛留給他――還是惡意?〈車縫線〉中喪妻的老人發現身邊一切在妻子死後瞬間變樣,自己彷彿被時間和全世界拋下。但或許,只是他不想太快前進,仍想留在過往。

 

  現實世界的神話國度,超脫類型的文學奇想

 

  無論篇幅長短,世界觀是小或大,唯一相同的是開放結局。這是她給讀者的善意空白,讓思緒能夠迴盪再三。因為文學從來不給句號,而是問號,是一種開拓新思路的意圖。朵卡萩的每一篇故事都是一種叩問,她要看書的人用心接招,因作品不是印刷成冊就結束,而是必須在讀者腦中才得以完成。

 

本書特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繼《雲遊者》後,又一波蘭文直譯繁中作品。

  10個怪誕短篇,10個現實與超現實間的縫隙。

 

 

| 目錄 |

 

導讀 拆解生命的地雷:奧爾嘉・朵卡萩小說讀想

1 乘客
2 綠孩兒:即由國王陛下,揚.卡齊米日的醫生
――威廉.戴維森所記之沃里尼亞怪異事件
3 醃漬物 
4 車縫線 
5 會面 
6 真實故事 
7 心臟 
8 轉蛻
9 諸聖山 
10 人類假期日曆
―冬天.暗淡期 
―早春 
―春天.全球亮相
―春天 
―夏至.和諧期
―秋分.尊者遴選
―磨難日

 

| 內容節錄 |

 

醃漬物
 
她死後,他為她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她所有的朋友都來了――那些戴著貝雷帽、怪裡怪氣的老婦人,身上穿著散發樟腦丸味道的大衣,她們的腦袋像是蒼白巨大的腫瘤,從有著海貍鼠毛的領口冒出來。當棺材就著被雨水打溼的繩索降下,她們時機巧妙地開始低聲啜泣,然後成群擠在折疊傘的圓頂下,以最難以想像的方式往公車站移動。
 
當天晚上,他打開她存放文件的小櫃找了找……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錢、股票、債券。就是沒有電視廣告上能安享老年的保險單,那種廣告總有滿滿落葉的秋天場景。
 
他只找到一九六○和七○年代的舊存摺,以及父親的黨證。父親於八十一歲含笑九泉,一直深信共產主義是超然且永恆的秩序。櫃子裡還有他幼稚園時畫的畫,小心放在一只有鬆緊帶的硬紙板資料夾裡,讓他有點感動。因為他萬萬沒有想到她會留著他的畫。此外還有一些筆記本,上面寫滿了醃菜、醃肉和果醬的食譜。每個食譜都單頁起始,故作神祕且歪七扭八的線條點綴每道菜的名字,呈現某種廚式美感。「醃芥菜」、「黛安娜式醃南瓜」、「亞維農沙拉」、「克里奧爾牛肝菌」。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小確幸,例如「蘋果皮凍」或「糖衣菖蒲」。


這讓他興起了去地下室的念頭。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去過那裡。但她,也就是他的母親,卻很樂意待在那兒,他從不感到奇怪。當她覺得他看球賽太吵,當她越來越無力的牢騷對他起不了作用,他會聽到鑰匙叮噹,然後是門關上的聲音,接著她會消失很長一段時間,是一段讓他耳根子清淨的平靜時光。那時他能逍遙自在地沉溺於最喜歡的消遣,將一罐罐啤酒喝得一乾二淨,目光隨著兩隊身穿彩色制服的男性,從這個半場衝到另一個半場,追趕著球。

 

地下室看起來格外整潔有序。這裡有張破舊的小地毯──喔!他記得這張從小就在的地毯,上面放著一張脫皮的絨毛扶手椅,椅上有一條折得整整齊齊的針織毛毯,還有一盞連著桌面的落地燈,以及幾本被一讀再讀的書。但是令人眼神一亮的是牆架上擺得滿滿、閃閃發光的醃漬物罐。每個罐子上都貼著自製標籤。他發現標籤上的名字都是在食譜筆記本上出現過的。「史塔西女士做的醃黃瓜,一九九九」、「開胃菜甜椒,二○○三」、「柔霞女士做的豬油」。有些名字聽起來很神祕,像是「滅菌四季豆」──他根本不知道「滅菌」是什麼意思。罐子裡擠在一起的蒼白蘑菇、五顏六色的蔬菜,還有血紅的辣椒喚起了他的求生意志。他快速掃過架子,但是沒有找到藏在罐子後面的有價證券或錢。她似乎什麼都沒留給他。
 
他把自己的生活空間擴展向她的房間──現在這個地方丟了他的髒衣服,啤酒紙箱也疊在這兒。他偶爾會從地下室拿一箱醃漬物上來,用手輕輕一轉,把罐子逐一打開,用叉子把裡面的東西挖出來。啤酒、花生或是鹹餅乾棒,搭配醃甜椒或是像嬰兒皮膚一樣柔軟的醃幼瓜,可說十足美味。他會坐在電視機前,思忖著自己的新生活和剛獲得的自由。他覺得好像剛考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未來一片嶄新燦爛,彷彿更新更美好的人生才正要開始。他去年剛過五十歲,都這個歲數了,卻感覺像高中生一樣年輕。

 

雖然已故母親的最後一筆退休金正慢慢耗盡,他知道他還有做出正確決定的餘裕。他會慢慢吃掉她留下的遺產,最多只買麵包和奶油――當然還有啤酒。之後,他或許真的會找份工作。過去二十年間,對他來說找工作有如芒刺在背。或許他會去找人力仲介──像他這種五十歲的高中畢業生一定能找到些什麼工作。他甚至可以穿上那件掛在櫃子裡由她熨整過的亮麗西裝,配上藍色襯衫,在城裡奔走。只要電視上沒轉播任何比賽。
 
他自由了。只是少了母親的拖鞋擦過地面的沙沙聲,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單調聲響,伴隨著她氣若游絲的嗓音。「你應該離開電視去外面見見人,認識個女孩。你打算這樣度過餘生嗎?你應該去找間自己的公寓,這裡住兩個人太擠了。人們都結婚生子、露營度假,相約去烤肉。你呢?我一個年老力衰的女人還要養你,都不覺得羞恥嗎?先是你爸,現在是你,我要洗你們全部的東西、燙衣服、還得買菜回家。電視打擾到我了,我沒辦法睡覺,你卻坐在這兒一坐就坐到早上。你到底看什麼東西要看一整晚,就不無聊嗎你?」她就這樣唸了幾小時,所以他便買了一副耳機。這也是一種解決之道,這樣她就不會聽到電視聲,他也不會聽見她的嘮叨。

 

但現在不知道為何,卻顯得太過安靜。她曾經悉心打理的房間裡面有蕾絲織巾和玻璃展示櫃,那兒開始塞滿成堆的空包裝、罐子、髒衣服,然後出現一種奇怪的氣味──腐爛床單外加黴菌影響的氣味,像在不通風的封閉空間,事物開始變質和發酵的氣味。某次,他在找乾淨毛巾的時候在櫃子底下找到了另一排醃漬物,藏在一堆寢具下方,埋在一捲捲毛線之中,成為第五罐隊的游擊隊員。他仔細看了一遍,這些和地下室裡的醃漬物年份不同。在有點褪色的標籤上,大部分寫著一九九一和一九九二,但看起來也有更老的、獨樹一格的版本──比如八三年的,還有一罐是一九七八年的――看來它就是產生異味的主因。金屬蓋子生了鏽,空氣進入罐中,讓周圍的空氣都充斥著腐爛氣味。曾經擺在罐子裡的東西現在成了一團咖啡色的圓球。他厭憎地把整個罐子給丟棄。標籤上還重複著相同的文字,例如「醋栗泥南瓜」或是「南瓜泥醋栗」。其中還有完全變成灰色的小黃瓜。若不是那些有禮又樂於助人的字跡,很多罐子裡的內容物大概沒人能認出來。醃蘑菇成了無法透視的混濁果凍,果醬成了黑色的凝結物,肉醬則結成一顆乾掉的拳頭。他在鞋櫃和浴缸下面的收納櫃裡找到另一批,也有一些躲在她床邊的床頭櫃裡。這些收藏讓他大吃一驚。是她瞞著他吃東西,還是以為兒子總有一天會搬出去,所以為了自己先儲備糧食?或許是遵循某種自然法則──畢竟母親總是活得比兒子短。她是假設她會先走,所以要把這些醃漬物留給兒子嗎……也許,她是想用這些罐子來保障他的未來?他帶著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緒望著接二連三冒出來的醃漬物。後來,他偶然看到一個罐子(在廚房的水槽底下),上面寫著「醋漬鞋帶,二○○四」。他究竟該不該擔憂呢?他盯著成球狀的菌絲,還有漂在醃漬醬汁裡的咖啡色鞋帶,以及落在其間、黑色球狀的牙買加胡椒。他覺得不太舒服,但也僅此而已。

 

他想起當時她是怎麼對他跟前跟後。當他從耳朵上摘下耳機去廁所,她便快步走出廚房,擋住他的去路。「所有雛鳥都會離開巢穴,這是世間萬物的道理,父母應該有休息的機會,這理論適用於整個自然界,所以你為什麼要讓我這麼辛苦?你早該搬出去自力更生了。」她抱怨道。然後,當他試圖若無其事地經過她,她抓住他的袖子,音量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接近尖銳吼叫。「我應該有一個安寧的晚年,你最後就放過我吧,我想好好休息。」她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已經進入浴室,鎖上了門,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當他回來,她又試圖攔住他,但顯然沒有剛才那麼堅定。然後,她會不知不覺在自己的房裡蒸發,痕跡就此消失,直到第二天早上。她會故意敲打鍋子,讓他無法睡覺。
 
畢竟大家都知道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母親之所以為母親的原因──愛,以及寬恕。
 
所以他一點都不在乎那些鞋帶,接著,他在地下室找到了番茄醬海綿……總之真真切切寫著「番茄醬海綿,二○○一」。他打開檢查是不是真如標籤所示,接著就把整個罐子丟進了垃圾桶。他並沒有把這些怪事視為母親蓄意為自己設計的未來惡作劇。畢竟他也找到了些稀世珍品。在地下室架子上層的最後一個罐子裡有著美味的豬腳,而且只要想到藏在房間窗簾後面那罐辣甜菜根,他便口水直流。他大快朵頤吃了兩天。後來也直接把手指伸入木梨果醬的罐子,挖出果醬當甜點吃。
 
他從地下室拖了一整箱醃漬物上來,搭著看波蘭對英國的比賽,還在醃漬物旁邊放了一罐啤酒,隨意把手伸進箱裡抓出醃漬物大吃特吃,根本懶得看清自己在吃什麼。有個罐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因為母親在標籤上犯了很好笑的錯誤:「醃摸菇,二○○五」。他用叉子叉起那些柔嫩的白色小帽、放進嘴裡,它們彷彿有生命一般活跳跳,順著喉嚨溜進他肚中。就這樣一口接著一口,他甚至沒有發覺自己什麼時候吃光的。
 
晚上他去了廁所,簡直掛在馬桶上,被自己的嘔吐反射嚇了一跳。他好像看見她站在那裡,用令人難以忍受的尖銳嗓音叨念,但他也依稀記得她到底是死了。他一直吐到早上,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他用最後的力氣設法叫了救護車。醫院想幫他移植肝臟,但沒有找到捐贈人,所以他一直沒有恢復知覺,幾天後,就此死去。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奧爾嘉•朵卡萩 Olga Tokanczuk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當代最受歡迎女作家。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史詩、神話與心理學理論,融合真實與魔幻,遊走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之間。她就讀於華沙大學,主修心理學,畢業後曾擔任臨床醫師,後來轉而從事寫作。自認是榮格的信徒,常以這位心理學大師的理論來激發自己文學創作的靈感。一九八九年出版第一本作品――詩集《鏡中城市》,四年後首部小說《書人的旅程》問世,博得廣泛好評。而最讓她聲名大噪的是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與《收集夢的剪貼簿》,先後獲得波蘭權威文學大獎「尼刻獎」(Nike)。後以小說《雲遊者》獲得曼布克國際文學獎肯定,並以《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奪得二○一八年諾貝爾文學獎。

 

  在諾貝爾獎的得獎致詞中,她對文學做了以下定義:「文學以『為什麼』為起手式,即便我們僅能一次又一次以『我不知道』來回答這個問題。」她闡述文字對於世界的重要性,認為人類怎麼「敘述」世界,會為世界帶來重大意義。那是歷史之不可或缺之原因,文學亦同。

 

| 譯者簡介 |

 

鄭凱庭,政大斯拉夫語文學系學士,波蘭華沙經濟大學國際貿易管理碩士。

聯絡信箱:weronikacheng@gmail.com

 

怪誕故事集 Opowiadania bizarne

HK$127.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奧爾嘉•朵卡萩 Olga Tokanczuk

  • 出版社 | PUBLISHER

    大塊文化

  • 書號 | ISBN

    9786267118887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2/08/2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