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惡一直如影隨形。那是因為我們知道那是惡的,
也因為我們知道那是惡的,所以我們要反抗。在反抗中,我們才得到救贖。

 

***

 

普立茲新聞獎戰地記者,報導足跡超過50個國家,
深入戰爭第一現場,寫下對戰爭之惡的反思。


赫吉斯是美國新聞記者、長老會牧師、作家和評論家。在他的早期職業生涯中,赫吉斯在中美洲擔任《基督教科學箴言報》、NPR和《達拉斯晨報》的自由戰地記者。


曾在超過五十個國家報導戰爭消息的著名戰地記者與普立茲新聞報導獎得主赫吉斯,因公開抨擊美國侵略伊拉克,而遭到所任職的紐約時報譴責,他秉於道出真相是記者的天職,選擇離開紐時。他一向以深思熟慮又挑釁的刀筆針砭社會不公與戰爭暴行,因此贏得卓越記者的一致好評。赫吉斯亦曾受頒國際特赦組織全球人權新聞獎。


自2008年起,更是以小搏大持續強力批判企業寡頭壟斷與極權資本主義(totalitarian capitalism)。洛杉磯新聞俱樂部形容他是「99%的捍衛者,1%的死對頭」,頒給他2009年與2011年年度線上記者。赫吉斯講真話、重良知、思想深厚、反應敏銳準確,至今已出版14本書。


他當然不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在中東擔任戰地記者時曾遭綁架當過人質;在科索沃報導種族屠殺,親眼看到一個接一個村莊遭到完全的摧毀;在拉丁美洲報導戰爭消息,見識到美國政府為獨裁者撐腰,導致生靈塗炭。說出一般人不願聽的真相,不會受到歡迎,但他選擇說真相,因為他以為不說真相、保持沉默是自我毀滅。

記者的筆可以是思想的劍
《戰爭是最大的惡》是一部用血淚寫成的反戰著作。


赫吉斯以出入世界各地戰爭第一現場的報導和對於士兵、居民、受難者的採訪,推論岀戰爭的惡,筆下鏗鏘有力,令人動容。


「戰爭摧毀所有維繫和培育生命的系統:家庭、經濟、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只要戰爭開打,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戰爭會如何發展,也沒人曉得戰爭會如何導致軍隊和國家走向自殺式的愚行……世上沒有什麼正義的戰爭。沒有。就連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是,但二戰如今已被洗白、神格化,用來宣揚美國的英雄主義、純潔和善良。」


「戰爭的第一堂課是我們個人都不算什麼。我們成了數字、砲灰、物件。以往神聖而珍貴的生命變成毫無意義,在戰神貪得無厭的需索下犧牲。」

戰爭的創傷永遠不會癒合。我們無法逃避那些邪惡,
經歷戰爭的人,往往以酒和藥品自我毀滅。


戰爭裡有受害者,可是受害者有兩種,一種是有價值的,一種是沒有價值的。誰死得有價值誰沒有,誰是人誰不是人,則是由政客和資本家決定的。其中的偽善讓人瞠目結舌,以前入侵伊拉克的政客,現在卻要對俄羅斯追究戰爭罪。


戰爭裡有無數的掮客,他們眼裡沒有人命、看不到血流漂杵,也對妻離子散的家庭無動於衷。戰爭就是一門好生意。


在戰爭裡有殺人和謀殺,對手無寸鐵的人下手就是謀殺,比如說美國支持的印尼政府於1965發動內戰,剷除國內的共產黨和異議人士。數百萬人被謀殺。


戰場上的士兵必須欺騙自己的良心。美國宛如宗教信仰一般的霸權主義,才是這些戰爭的影武者。

 

| 目錄 |

 

第一章 戰爭是最大的惡
第二章 預知戰爭紀事
第三章 有價值與無價值的受害者
第四章 戰爭掮客
第五章 殺戮演繹
第六章 士兵的故事
第七章 存在危機
第八章 屍體
第九章 遺體返家
第十章 無法癒合的創傷
第十一章 戰爭的陰影
第十二章 戰爭即神話
第十三章 戰爭紀念館
第十四章 英雄的黃金時代
第十五章 孤兒
第十六章 永久的戰爭
尾聲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 內容節錄 |

 

第一章

戰爭是最大的惡

 

無論是在伊拉克還是烏克蘭,以先發制人之姿發動戰爭,就是犯了戰爭罪。不管發動戰爭的原因是欺騙與謊言,比方說伊拉克的情況;還是因為違反與俄羅斯締結的多項協議,例如華盛頓打破承諾,將北約擴展到統一之後的德國邊界外、在中歐和東歐部署數以千計的北約部隊、干涉俄羅斯邊境國家內政,以及拒絕執行明斯克(Minsk)和平協議,這些都不是先發制人出兵的理由。假如沒有人打破這些承諾,俄羅斯恐怕不會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完全有理由覺得自己被威脅、背叛,並感到憤怒。但理解不代表縱容。根據紐倫堡(Nuremberg)審判後確立的法律,入侵烏克蘭是一場觸法的侵略戰爭。

 

我很清楚戰爭的手段。戰爭並不是透過其他管道來行使的政治。戰爭是惡魔般的存在。戰地記者職涯長達二十年的我,曾駐紮中美洲、中東、非洲,也到過巴爾幹半島報導波士尼亞和科索沃的戰爭。我內心承載著幾十位被暴力吞噬的靈魂,其中包含我的知心好友,路透社記者庫特.肖克,他和另一位友人米格爾.吉爾.莫雷諾在獅子山共和國的一場伏擊中喪生。

 

我能體會戰爭帶來的混亂與失序,以及持續的不確定感和騷動。在交火過程中,你只能感知到周圍幾英尺範圍內的狀況。為了不被擊中,你拚死拚活想找出砲彈發射的方向,但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

 

我感受到無助與令人動彈不得的恐懼,多年後,這種恐懼像一列貨運列車在半夜降臨般壓迫我,我被恐懼感纏繞包圍,心跳加速、汗水涔涔。

 

我聽到那些被悲痛折磨的人的哀號,他們抓著親友的屍體,孩童的遺體也在其中。到現在我還是聽得見那些哭喊。語言並不重要。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伯來文、丁卡文、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文、阿爾巴尼亞文、烏克蘭文、俄文。死亡已穿透語言的隔閡。

 

我知道傷口長什麼樣子。腿被炸斷。頭部被炸成血肉模糊的一團。腹部的大洞。一灘血泊。垂死者的哭喊,有時是哭著尋找母親。還有氣味,死亡的氣味。為蒼蠅和蛆蟲做出的最高犧牲。

 

我在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遭祕密警察毆打;我在尼加拉瓜被反政府武裝人員俘擄,他們用無線電回報宏都拉斯的基地,詢問是否該把我殺了;在伊拉克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之後,我又在巴斯拉(Basra)被俘,完全不曉得自己是否會被處決,身邊永遠都有人看守,而且經常餓著肚子,只能喝泥坑裡的水。

 

戰爭帶給我們的最大教訓,就是身為獨特個體的我們並不重要。我們變成數字、砲灰、物件。曾經珍貴而神聖的生命變得毫無意義,在戰神貪得無厭的需索下犧牲。戰爭期間,無人例外。尤金.史賴吉(Eugene Sledge)談到自己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海軍陸戰隊成員的身分部署南太平洋的經歷,「我們是可以被犧牲的,這讓人難以接受。我們來自一個重視生命與個人的國家和文化。發現自己處於一個生命看似沒什麼價值的情境,讓人感到極致的孤獨。一種尊嚴盡失的感覺。」

 

史賴吉回想起一位年輕的海軍陸戰隊隊員,他有一個「殘忍、變態的癖好」,就是朝日本人遺體的口中撒尿。

 

戰爭場面讓人產生幻覺。史賴吉稱之為「非真實的萬花筒」,註4讓人無法理解。如芭芭拉.佛利(Barbara Foley)所寫,戰爭就像大屠殺,是「不可知的」。「我們從自由主義時代繼承而來的意識形態框架,無法觸及戰爭的所有面向」。

 

交火時,你完全沒有時間概念。幾分鐘、幾小時。戰爭在一瞬間抹去家園和社群,抹去所有曾經熟悉的一切,留下烈火燃燒的廢墟以及伴隨一生的創傷。戰爭的滋味和自身的恐懼我已經嚐夠,我的身體也已經凍結成膠狀,能清楚知道戰爭永遠是邪惡的,是死亡最純粹的表達方式;我曉得戰爭被包裝成關乎自由與民主的愛國口號,讓那些天真的人買單,認為戰爭是通往光輝、榮耀和勇氣的門票。戰爭是有毒但誘人的靈藥。如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所寫,倖存者在事後拚命「重新創造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但在某種程度上,那永遠都不再有意義。

 

於內戰期間在醫院照顧傷兵的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筆記本以粗體字寫下:「真正的戰爭永遠不會出現在書本上。」

 

「戰爭的內部歷史不僅永遠不會被書寫,」惠特曼認為,「其中的實際狀況,還有行動跟激情的枝微末節甚至永不會被提及。」

 

戰爭破壞所有維繫和培育生命的系統:家庭、經濟、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只要戰爭開打,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戰爭會如何發展,也沒人曉得戰爭會如何將軍隊和國家推向自殺式的愚行,連那些名義上負責發動戰爭的人也不知道。沒有任何戰爭是好的。完全沒有。就連二次世界大戰也不是,但二戰如今已被洗白、神格化,用來宣揚美國的英雄主義、純潔和善良。假如真相是戰爭中第一個被犧牲的東西,那排名第二的就是歧義性。美國媒體所擁抱和大肆宣傳的好戰論述,將普丁(Vladimir Putin)妖魔化、將烏克蘭人提升到半神的地位,並鼓吹發動更強硬的軍事干預以及施加旨在擊垮普丁政府的嚴厲制裁,這些不僅幼稚,而且危險。而在針對這次衝突的報導中,俄國媒體主張對立論述才是正確的,這又讓瘋狂的現象更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在塞拉耶佛,我們每天被數以百計的塞爾維亞砲彈擊中、持續遭狙擊手射擊,而躲在地下室的民眾談論的並不是和平與反戰。保衛城市是有意義的;殺人或被殺都是有意義的。在德里納河谷(Drina Valley)、武科瓦爾(Vukovar)和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士兵已充分證明他們瘋狂屠殺的能力,比方說槍殺數百名士兵和平民,以及大規模強姦婦女和少女。但這並沒有讓塞拉耶佛的任何保衛者免受暴力,也就是戰爭那種摧毀心靈的力量荼毒。我認識一位波士尼亞士兵,他在塞拉耶佛郊區巡邏時聽到門後有聲響。他拿起AK-47步槍朝門的方向開了一槍。交手時,晚個幾秒鐘就有可能要人命。打開門,他發現一具血淋淋的十二歲少女屍體。他女兒也是十二歲。他再也沒有從這次創傷中恢復過來。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克里斯.赫吉斯Chris Hedges,曾在中美洲、中東、非洲和巴爾幹半島擔任戰地記者長達二十年,其中有十五年任職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並以替該報撰寫的報導榮獲普立茲獎(the Pulitzer Prize)。他著有十四本書,包括《戰爭是賦予我們意義的力量》(War Is a Force That Gives Us Meaning)、《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戰爭事實》(What Every Person Should Know About War)、與萊拉.阿爾-阿里安(Laila Al-Arian)合著的《附帶損害:美國對伊拉克平民發動的戰爭》(Collatoral Damage: America’s War Against Iraqi Civilians),以及《我們的班級:美國監獄中的創傷與轉變》(Our Class: Trauma and Transformation in an American Prison)等。


本書中的段落來自他過去二十年撰寫的戰爭敘事和報導,來源主要為Truthdig與ScheerPost兩大平台以及多場會談和講座。為了撰寫《附帶損害》,他與五十名退役美軍進行數百小時的採訪,而本書也援引採訪報導的內容。


他替ScheerPost撰寫週一專欄,並在Real News Network平台上主持Chris Hedges Report這個節目。他畢業於柯蓋德大學(Colgate University)英文系,隨後取得哈佛大學的神學碩士學位。他還以尼曼獎學金研究員的身分在哈佛大學學習古典文學。他曾於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多倫多大學任教。自二〇一〇年起,他在紐澤西的監獄機構中,指導在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就讀學士的學生。
更多個人資訊請見:chrishedges.substack.com

| 譯者簡介 |

温澤元,師範大學翻譯所畢,德國曼海姆大學語言與溝通研究所,現專職英德翻譯。譯有《大偽裝者》與《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等。譯稿賜教:lars801011@gmail.com

戰爭是最大的惡:普立茲新聞獎戰地記者的血淚紀實

HK$140.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克里斯.赫吉斯 Chris Hedges

  • 出版社 | PUBLISHER

    商周出版

  • 書號 | ISBN

    9786263186774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3/05/11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