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抑鬱症很可怕,因為它可以掩飾得很好。好些一派樂天的人,原來歡笑背後深受抑鬱困擾。他們不是不知自己有病,他們也會看很多資訊去幫助自己,卻就是擺脫不了抑鬱。

 

現在資訊發達,很多人情緒出現問題之後,不是去看醫生,而是上網去看資料,瀏覽過後或多或少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患病。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抑鬱?抑鬱症有什麼症狀?原來抑鬱症可分四大類?為什麼吃血清素會令心情變好?精神科藥物都是「懵仔藥」,令人精神渙散?吃藥之外還有什麼療法?你有聽過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動力療法、腦磁激、腦電盪嗎?

 

抑鬱症的治療,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

 

複雜在於,各人有不同的故事,各人的感受亦不一樣。怎樣疏導他們的情緒,怎樣解開他們的心結,每個醫生對每個病人都有不一樣的辦法。

 

研究亦發現患上抑鬱症的人,比平常人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至少高百分之五十。因此,不要以為症狀不痛不癢就置之不理,一個病有時候不是一個病,還會跟其他風馬牛不相及的疾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人天生就有機制,即便不開心,也可以自我調整和復原。但如果人長期不開心,或者開始出現功能上的問題,就要考慮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情緒病有可能跟傷風感冒一樣普遍,同時一樣有藥可醫,有方法可預防和治療,沒什麼好害怕的。

 

| 目錄 |

 

自序
角色簡介


第一章
症狀與診斷

 

抑鬱症狀可不止抑鬱
問答環節——抑鬱症狀四大類

 

自行診斷的巴納姆效應
問答環節——診斷抑鬱症的四個向度

 

一份不簡單的工作
問答環節——產生抑鬱症狀的其他身體疾病

 

現實裏的方進新
問答環節——中風後抑鬱症

 

相似的症狀,不同的病
問答環節——精神病性抑鬱症

 

還未是抑鬱症的抑鬱病
問答環節——心境惡劣障礙

 

雞先蛋先羅生門
問答環節——淺談 ADHD

 

會變心的抑鬱症
問答環節——由抑鬱症轉化而成的其他疾病
 

第二章
藥物治療

 

你們不要論斷人
問答環節——血清素 SSRI

 

上醫治未病
問答環節——增加動力的 SNRI

 

來自外星的藥物?
問答環節——性之選 NDRI

 

就像認識一個新朋友
問答環節——血清素調節劑 Serotonin Modulator

 

銷售的最高境界
問答環節——調整睡眠的 Agomelatine

 

寫文章的蝴蝶效應
問答環節——Tianeptine 到底屬於什麼種類的抗抑鬱藥?

 

第三章

藥物副作用

 

藥用多還是用少好?
問答環節——精神科藥物 Q&A

 

什麼的抗抑鬱藥才會致胖?
問答環節——抗抑鬱藥與肥胖

 

令人疲憊的抗抑鬱藥
問答環節——抗抑鬱藥與疲倦

 

不痛不癢就不看醫生
問答環節——抗抑鬱藥與性功能障礙

 

問題為本學習 PBL
問答環節——抗抑鬱藥與脫髮

 

洋人當作唐人醫
問答環節——精神科藥物的基因組學

 

第四章
心理治療

 

我的快樂時代
問答環節——心理治療簡介

 

認知行為治療的思想工作
問答環節——認知行為治療

 

寫作的心理治療
問答環節——行為激活療法

 

抑鬱症的新派遊戲治療
問答環節——其他心理治療

 

第五章
新式療法

 

昨天是毒,今天是藥
問答環節——Esketamine 簡介

 

最厲害的心錨
問答環節——Esketamine 的服用過程

 

瀨尿牛丸新藥物
問答環節——Bupropion/dextromethorphan 藥物簡介

 

歲月才是新的神藥
問答環節——rTMS簡介

 

第六章
標籤去污名

 

精神病,又如何?
問答環節——精神病再解釋

 

撕掉精神科藥物的標籤
問答環節——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生

 

家人得了精神病
問答環節——照顧者須知

 

真正的 Destigmatization
問答環節——結語

 

| 內容節錄 |

 

自行診斷的巴納姆效應

 

不管你迷不迷信,相信大多數人第一個接觸的超自然理論就是星座。

 

因為星座非常簡單,只要按照每一個人生日的月份和日子做配對,便能快速知道自己的星座。根據星座理論,每一個星座都有不同的性格,熟讀星座能夠更加瞭解自己和他人。

 

小烏醫生是雙魚座,中學時候看過不少有關星座的書籍,也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星座對於性格的描述非常準確。雙魚座浪漫?對呀,我是很浪漫。雙魚座只顧夢想?對呀,我的確經常對未來有憧憬。

 

但是日子久了,便發覺有點不妥。記得有一次在看星座的資料,覺得描述也蠻準的,但是看著看著,原來當時看的資料不是屬於雙魚座,而是相距甚遠的處女座。小鳥醫生一陣驚詫,首先是以為自己出生月份有問題,到了後來,幾番細想之後才真正發現星座的秘密。

 

現在資訊發達,很多人情緒出現問題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去看醫生,而是上網去看資料。

 

網上充斥著很多關於醫學的資訊,雖然有時候良莠不齊,但大部分也有參考價值。平時來看病的病人,有些也有瀏覽網上資訊的習慣,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瀏覽過後或多或少也有質疑過自己是否患病。

 

「情緒低落?啊,也有一點。」

「好像沒有什麼動力?平常我經常拖延,這也有點像。」

「胃口不好?嗯,昨天吃過飯後,現在胃部還是『頂住頂住』,應該也要打一個勾吧。」

「這些湊合起來便是抑鬱症了,但平時我還是會微笑對人,會不會就是這裏說的微笑抑鬱?」

 

有聽過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嗎?它指的是一種心理現象。1948年,一名心理學家安排學生做人格測驗,測驗後為每個學生提供「屬於自己特質的分析結果」。學生都非常滿意,給這個測驗平均4.26分的高分,但事實上所有人都是得到相同的「分析結果」。

 

那為什麼會出現巴納姆效應?人的腦袋很奇怪,不像電腦股公平公正,在判斷事情之時,有時候只會傾向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物,而忽略自己不相信或者是與自己理念違背的事情。這在心理學上叫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無論是星座也好,描述個人情緒或是身體其他症狀的網上貼文也好,人只會看到自己相信的、認同的,其他不利於自己、不能合個人期望的,統統置若罔聞。人只想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這就是巴納姆效應的由來。

就像最近有一個個案,一個小孩的照顧者在網上看到小鳥醫生一篇名為(BAD ADHD〉的文章,當申說到不少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症(ADHD)的患者都有可能同時患上躁狂抑鬱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BAD),照顧者看完之後,認為自己那患有ADHD和自閉症的小孩也有相似的問題。

 

小鳥醫生聽完之後覺得有點奇怪,他的小孩只有六歲,而躁狂抑鬱症多是在青少年時期病發,他怎會有這種病?只是照顧者說,小孩的情緒起伏很大,上一刻還是相當平靜,下一刻卻突然變了樣,頃刻變成張牙舞爪大發脾氣的樣子,這令他們很擔心。

 

這就是確認偏誤的一個好例子。閱讀文章的照顧者只知道孩子有躁狂抑鬱症的情緒起伏,卻沒有留意到躁狂抑鬱症多數在青少年期發生。他亦忘了小鳥醫生在其他文章曾經提及,自閉症患者普遍有情緒管理的問題,脾氣會無故爆發。他當然也忽略了 ADHD 的孩子多數反叛,情緒突然改變,有可能是故意做出來嚇人的。

巴納姆效應無處不在,随著年紀漸長。小鳥醫生也不再相信星座,只會暗暗的把身邊的人歸類成不同的星座,方便記憶他們的生日日期。至於超自然理論方面,也早改為研究八字等學說,畢竟八字學說只說名利權,有便有,無則無,騙不了人。

 

對於懷疑自己患病的朋友來說,網上資訊不是不好,自測問卷也可以做一做,惟必須緊記巴納姆效應和確認偏誤,而且參考資料也只是供參考用,最終還是要找專業人士評估方為上算。

 

——摘自本書P20-23

 

| 作者簡介 | 

 

小鳥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熱愛寫作,也是一名貓奴。在公立醫院工作多年,現已私人執業。夢想藉著文字推廣精神醫學,讓精神病患者得以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ruccello

 

抑鬱症的另類教科書

HK$128.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小鳥醫生

  • 出版社 | PUBLISHER

    花千樹

  • 書號 | ISBN

    9789888789252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2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