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譜》於1970年代中創刊,是以純書法和篆刻藝術為題的雙月刊。雜誌出版的構思、資金、執行、編輯、排版,以至發行,全部來自香港本地的人和資源。創辦人的信念和目的清晰,將書法結合生活。這份通俗的雜誌面向廣大讀者,把書法從少數人書齋裡的消遣,推廣至成為眾人的生活情趣。

 

  《書譜》的通俗並非只求出位,不求質素,相反是照顧到不同讀者的需要和水平,真正做到雅俗共賞。它的成功並非個別的個案,而是那個年代香港社會文化的側影。當年香港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地位,使它成為中國與西方文化的出入口,接軌中西。本書是這側影的全面記錄,探討它成功背後的人物和時代──一本純書法雜誌的文化脈絡。

 

| 目錄 |

 

序:《書譜》對當下的反思

引言
第一章:《書譜》的源起和發展
第二章:《書譜》內容
第三章:四十九幅「書譜」
第四章:《書譜》成功的因素
結語:墨香年代

附錄
附錄一:訪問撮要:吳羊璧、葉鴻輝、 藍真
附錄二:《書譜》關鍵人物
附錄三:《書譜》資料列表 : 雜誌上刊登的部份廣告
附錄四:香港1940至1990年代視覺藝術事件列表
附錄五:香港1960至1980年代藝術雜誌一覽
附錄六:會議記錄、各界名片、相關信件來函

 

 

| 作者簡介 |

 

羅淑敏,前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副教授,藝術史學家。1980年初隨已故嶺南派大師楊善深習畫,對中、西繪畫發展充滿好奇。1994年辭去任職多年的護士工作,到香港大學藝術系修讀藝術史,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論文探討中國繪畫現代性的問題。2005年到嶺南大學任教,2007年開始研究藝術的本質和早年的香港藝術發展史,2021年退休。

 

中文著作有《對焦中國畫》(香港三聯,2009)、《張大千與現代中國畫》(香港信諾文化,2007)、《創作無障礙——一個為讀寫障礙初中生而設的藝術倡導計劃》(香港東華三院,2013)、〈「游于藝」的境界 : 曾榮光(1926­–2005)的藝術追求〉(輯於唐錦騰〔編〕,《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1》)、〈1940至1959香港親中報章刊載的藝術家活動年表〉(輯於唐錦騰〔編〕,《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1》)

 

 

| 相關資料 |

 

曾有餐廳伙計,自稱文化水平不高,但因為每天要負責寫「水牌」,所以閱讀並寄信至《書譜》,希望雜誌提供寫字的竅門。大概這便是《書譜》做到普及化和雅俗共賞的例子。羅淑敏把曾榮光的這段回憶記錄下來,她說自己當時聽到覺得很驚訝,現在沒多少人會介意自己的字是否好看,但對於當年很多餐廳伙計來說,寫「水牌」是日常工作一部分,想寫得好是自然不過的。

 

胡筱雯:〈雅俗共賞大師撰文 提供習字竅門——1970s《書譜》帶書法入屋〉,明報副刊, 2022/02/11

 

《書譜》的日子: 一本純書法雜誌的文化脈絡

HK$98.00價格
數量
  • 作者 | AUTHOR

    羅淑敏

  • 出版社 | PUBLISHER

    手民出版社
  • 書號 | ISBN

    9789887416197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5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