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3年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
《紐約時報》百大選書
《華盛頓郵報》最佳非虛構作品
英國學院圖書獎全球文化類決選
康鐸歷史圖書獎、巴美列.捷福獎非虛構類入圍


中國漢字的近代現代化歷程
北美漢語研究圈重量級學者 石靜遠教授 最新力作
多張歷史圖片、七場奠定中國現今漢語樣貌的關鍵變革


曾被預言必將滅亡的「方塊字」,
如何駕馭字母思維打造的通訊工具,成為當今重要語言?
綜觀科技演進與歷史洪流  一部近代漢語的百年發展史


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黃大展(新竹高中歷史老師兼圖書館主任)、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謝承諭(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顏擇雅(作家、出版人)、蘇席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 漢藏語系僅次於世界上分布最廣、母語人士最多的印歐語系,是世界主要語系之一。其中又以漢語為最大的一脈分支。當漢語使用者欲追本溯源、深究漢字的變革與發展,本書作為一本別具獨創性的中國漢語文化史著作,將橫跨語言、政治、歷史與文化,引領讀者共同遊歷漢字現代化的進程。


● 從一九〇〇年統一發音,讓南腔北調的各地民眾得以跨越方言鴻溝相互理解;一九三八年編目索引系統的問世,有效提升中文典藏資料庫的管理與檢索;到一九五八年簡體字與漢語拼音更加速人們的識字率與學習效率;再到一九七九年奠定電腦中文輸入法的基礎,讓中文融入電腦、跟進世界科技的發展局勢。本書涵蓋漢語百年的七次變革,漢字的流變受到國際時局的牽動,漢字打字機鍵盤設計、中文通訊電報編碼的問世、電腦中文輸入法的推出,亦不斷帶動技術進展,為現今的漢語建立深厚基礎。


● 本書作者石靜遠為當今北美漢語學圈的重要學者,曾藉此書入圍普立茲獎非虛構類決選名單,也廣獲哈佛學會、古根漢基金會等學界讚賞。與王德威、史書美同為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大師,對華語語言及文學研究深具貢獻。

▍內容簡介

今日所謂的標準「官話」如何從大量地區方言統整而成?
原本以羅馬字母設計為主的打字機,如何打造能夠拼湊出九千多個漢字的輕巧鍵盤?
世界第一台中文計算機,竟然與林語堂有關?


在科技日新月異、東西政權文化激烈交鋒的十九世紀末,為能跟上時局趨勢,中國也企圖掌握打字機、電報等全球通用的通訊與資訊設備,此時漢語龐雜的聲調與獨特的書寫系統成了與西方世界接軌的一道巨大關卡。該如何在這些以字母思維為基礎的機械上運用獨樹一格的「方塊字」?這件事成為漢字革新的核心思考,也開啟百年來一波波的劇變。

本書分為七章,細數百年來十逾位重要人物前仆後繼推動的七場語言變革。從「統一讀音」如何由一張字母表使南腔北調的溝通成為可能,一路論及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影響中文電報問世,並促成編目索引系統。投注超過三十年研究心力的作者石靜遠引用大量文獻、搭配近二十張珍貴圖片,回溯漢字現代化歷程裡眾多關鍵時刻,包括簡體字普及、拼音系統的奠定,以及數位化時代打造字元集與背後的政治角力。

《漢字王國》展現了一個曾被預言滅亡的語言,一步步成為今日全球超過十三億使用人口的樣貌。這個複雜迷人的語言,經過無數專家、學者、仁人志士之苦心耕耘,在歷史重要時刻與時局脈動、科技變革緊密連動。本書出版後榮獲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二〇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選書與《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非文學好書,更廣獲王德威、何偉、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 目錄 |

 

序言
第一章    華語的變革(一九〇〇年)
第二章    中文打字機與美國(一九一二年)
第三章    打破電報的平衡局面(一九二五年)
第四章    圖書館員的卡片目錄(一九三八年)
第五章    當北京的拼音從「Peking」改成「Beijing」(一九五八年)
第六章    進入電腦時代(一九七九年)
第七章    數位漢字文化圈(二〇二〇年)
致謝
注解

 

 

| 內容節錄 |

 

序言                         

 

很少當代社會像中國這般重視書寫文化。中文是現存最古老且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既古老又現代,目前有超過十三億人使用,這還不包括全球將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人數。中文的書面形式自二千二百多年前首度標準化以來基本上保持不變。相較之下,羅馬字母表的字母數量一直在變動,直到公元十六世紀,字母「j」從「i」分離出來,才完成了有二十六個字母的表格。            

 

唯一仍能展示自身文化實力的政治領袖非中國的國家領導人莫屬。他們會在正式場合手持毛筆,筆走龍蛇,揮毫寫出數個漢字或吉祥話。眾所周知,鄧小平個性靦腆,但他的前任和昔日對手華國鋒晚年潛心鑽研書法,而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則喜歡在公共場合揮毫舞墨。毛澤東曾替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提寫報頭,註7如今斗大的墨寶仍高懸其上,而根據最近的電腦筆跡分析,習近平的書法雷同於毛主席的運筆風格。這些領導人平日恣意揮毫,筆走龍蛇,不僅提醒百姓他們的統治合法性,還強調書法底蘊深厚、博大精深,自古以來,統治菁英無不筆墨老練,技巧嫻熟。其實,書法是中國於二十世紀反抗封建歷史之後碩果僅存的傳統技藝。            

 

實難想像美國總統或歐洲國家元首會在國家儀式開幕會上或出訪之際執筆揮墨,一展身手。然而,在中國社會中,所謂讀書識字,不僅關乎閱讀和書寫,歷世歷代皆賦予它諸多標誌,譬如:沉浸於古籍書冊,汲取先賢智慧,同時靜思冥想,自我砥礪。文人菁英寄情於文字,藉此抒發性格、傳遞思想和自臆胸懷。            

 

若想破譯中文,不僅得靠內行,也要橫跨各洲,尋求各界合作。四個多世紀以來,西方鑽研中文之士不斷探究漢字表意背後的祕密,推測漢字的起源及其複雜的結構。誇張的主張和理論曾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歐洲以及二十世紀的美國大行其道和備受推崇。無論君王、神職人員、冒險家、學者、現代詩人和語言理論家,個個都著迷於奇特的漢字,試圖透過語法和組合法則找到破解漢字祕密的鑰匙。十六世紀的耶穌會傳教士努力學習漢字,十七世紀的學者為之著迷,十八世紀的漢學家則帶著獵奇態度來看待方塊字。            

 

對局外人而言,基督教世界之外竟然有一個文明逐漸發展出漢字之類的複雜和龐大的書寫系統,這是語言學界歷來難解的謎團。西方人探索這個問題時,無不心懷疑問:讀漢字的民族怎麼會跟我們以同樣的方式思考呢?即使到了二十世紀末期,西方不同領域的專家還在吹捧這種觀點。社會理論學家會說,西方以字母思維,方能締造科學革命。鑽研網路和數位時代的現代理論家將字母表視為一種概念技術,足以奠定西方科學技術的基石。某位古希臘學者早就在西方文明發源之際便窺見此種跡象,指出「字母思維」(the alphabetic mind)促成了西方的諸多成就。英國著名的中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畢生致力於宣揚中國古代的科學發明。他反對前述論點,卻也認為西方人若要理解中國人的思想,漢字仍是最大的阻礙。它是中國的第一座長城,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中國從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二年歷經鴉片戰爭,爾後踏上維新道路,一直與西方對抗,當年時局動盪,國之將傾,直至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仍處於劣勢,故許多人預言,漢字必將滅亡。然而,中國人仍然死抱自己的文字,卻也看到西方的各門科學以及電報為開端的新型電力通訊方式日益改變現代世界,漢語或許與中國封建帝國一樣,可能無法存續綿延。話雖如此,中文一直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數千年來,漢字早已深入中國的歷史和體制,根深柢固,盤根錯節,要想廢除漢字,著實難如登天。從基層到現代國家的層峰,知識分子、教師、工程師、黎民百姓、古怪的發明家、心懷責任的圖書館員和語言改革者便開啟了一場千年以來的顛覆性革命,從中尋求解決之道。這便是本書的主題。西方火砲敲開了中國的城門壁壘,驚醒沉睡的中國人;大清帝國搖搖欲墜,動盪不安,國之將滅,危如累卵,一股政治風氣興起,有志之士亟欲追求現代化。上述轉變發生之際,中國人也想追求另一項目標:讓他們的語言與使用西方字母的語言處於同一地位。                         

✽✽✽                         

 

然而,中西方的文字和語言系統彼此差異甚大,要想彌補這兩者之間的鴻溝似乎難以達成,而現代化的責任便落在中國人的身上。綜觀二十世紀的多數時期,所謂的現代化,就是西化。轉型規模龐大,林林總總,所涉紛雜,令人望而生畏。這項重要過程的核心,乃是中國要以何種身分自處於現代。這種同化負擔沉重,若未曾經歷,根本難以想像。各種語言會創造各自的世界。試圖跨入迥異於自身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必定會猶豫、懷疑和迷惘,而中國便經歷過這番苦楚。要想踏入一門語言,必須跨越數個門檻。            

 

在我們全家從臺灣移民到美國之前的六個月,我母親便開始教我們英語。我和兄弟姐妹(當時年紀從九歲到十二歲)以前從未見過英文字母,便在螺旋裝訂筆記本的橫格頁上學習寫西洋字母。我欣喜若狂,因為英語只有二十六個字母。我當時每晚都得握著鉛筆,在方格練習簿上練習書寫複雜的漢字,中指上節的內側邊緣便長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我們在學校裡被灌輸了數千個中文字,而相較之下,英文字母線條簡單,更容易在紙上書寫。我母親滿心期待地監督我們學習,我們就像練書法一樣刻苦學習英文字母,用的是進口的BIC原子筆,可輕易在紙上寫字,而且筆觸沉穩有力,不像筆尖鬆軟的毛筆,九歲的孩子根本無法耐心用這種筆去寫字。我還調整了寫字習慣,原本是由右至左、從上到下書寫漢字,後來變成由左至右水平書寫英文字母。「D」很簡單,「Q」是我的最愛,因為這個字的小寫最不像它的大寫。我們學會直線橫劃的字母之後,不久便練習連筆書寫。當時,NBC女主播宗毓華(Connie Chung)每晚都會出現在美國家家戶戶的電視上,而她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美國職業女性。我父親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為跟宗毓華一樣出色的記者。我要想登上美國的電視網,唯一的障礙就是英語。            

 

我們下定決心學好英語,但可能適得其反。我和兄弟姐妹很快就學會了英文字母。學這些西方字母,根本是易如反掌,用英文來說,就是「a walk in the park」(直譯為「在公園散步」,亦即做起來輕鬆愉快的事),但我老是搞不清楚這個成語,一直把它說成「a walk in the dark」(在黑暗中散步)。然而,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對西方字母沒有感覺。學習字母很簡單,但我得費盡心力才能掌握它的形式。字母表現不出什麼,發音也讓人感覺隨意且平淡,缺乏中文的四聲起伏,我一生下來便習慣這種抑揚頓挫的音感。            

洛杉磯的蒙特利公園台裔美國人眾多,號稱「小臺北」,我們移民時,就是舉家搬遷到蒙市。雖然我是根據情境學習英語,卻仍然對這種語言感到很陌生。我就讀的小學到處都是素未謀面的亞洲人,有越南人、柬埔寨人,一些日本人和韓國人。除了上英語課,沒有同學說英語。我們上英語課時會努力運用舌頭和嘴巴的肌肉,說出半生不熟的英文。            

 

學習英語的每個階段都是一次新的體驗。我透過語言理解世界的方式一點一滴發生了變化。改變的時刻出現在大學,那時必須要能逐步運用英語去分析和思考。所謂「批判思考」,就是獨特的思維技巧,要提出連貫一致且合乎邏輯的論證,而這普遍被視為唯一可接受的思維過程。我從批判思考意識到,若想沉浸在英語之中並從內部去理解這種語言,就必須果斷拋棄中文。我使用中文時,從來不必絞盡腦汁就能深入理解字義。中文和英語的世界截然不同,兩者彼此衝突。當我體驗有表現力、直覺和創造性的事物時,我會使用中文,而英語則感覺像是一種矯正裝置,可以調整和扭曲我,讓我適應新的模式。僅僅掌握詞彙以及寫作和閱讀能力根本不夠。我若想用英語思考,必須沉浸在用英語來表達和構建的世界觀,在其中俯仰呼吸。            

 

中文要想在適應西方字母的過程中存活,必須做更多的事情。幸運的是,從英語適應中文的過程不見得是一樣的,但讀者若能了解某些漢字的書寫要點是有幫助的。漢字獨一無二,有別於其他書寫系統,它由點和線構成,一筆一畫組成具有獨特輪廓的文字圖案。漢字有六大基本特徵,有別於羅馬字母,乃是其現代轉型的重點。            

 

首先,每個漢字(character)是具有意義的書寫單位,大致相當於一個英語單字,但兩者還是略有差異。漢字經常成雙成對,以傳達完整的意思,而每個漢字只有一個音節。漢字有許多不同的英文名稱,某些名稱比較有爭議,譬如:logograph(語素文字)、pictograph(象形文字)、semantogram(表義文字)、pictogram(象形圖)、sinograph(漢語書寫符號)。中國人稱它們為漢字(hanzi,根據率先將其標準化的漢代來命名)。漢字就像字母單詞,可表示意義和聲音,但兩者的直接相關和強調程度各有不同。漢字長期以來被視為象形文字,但這是被誤用的名稱。縱觀歷史,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漢字屬於象形文字或適當的表意文字。即使針對極少量的合格漢字,說它們像圖片那樣描繪物件也有點牽強,因為漢字屬於一種公認的象徵系統(system of symbols,符號系統),乃是代表而非實際描繪現實事物。「日」這個字並非真正描繪太陽,因為太陽是圓形,不是矩形,而「山」看起來更像是草耙的頂部,除非有人告訴你它是代表山脈的圖形。本書會交替使用「漢字」和「表意文字」(ideograph),藉此提醒讀者像上述的不當用詞在各自所屬的時代是具有權威的。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石靜遠 Jing Tsu,
◎二○一六年古根漢獎得主
◎現任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
◎北美華語語系文學研究的重量級學者
◎文化史學家、現代中國文學專家

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的石靜遠教授,是北美漢語研究圈的重要學者之一。她除了是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委員會成員,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顧問委員會及美國華人博物館董事會的成員。其教學方向主要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華語語系文學,研究興趣廣泛涵蓋離散與華語語系研究、區域研究、比較文學和中國科技史。石靜遠與史書美、王德威等三位教授均提倡成立「華語語系文學」,以期華語文化圈多元的創作風貌能從而獲得彰顯。

石靜遠豐碩的學術成果廣獲學界讚賞,包含哈佛學會、德國洪堡基金會、美國梅隆基金會、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古根漢基金會等組織的殊榮及讚譽。著有《失敗、國家主義與文學:中國現代文化認同的建構》(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中國離散境遇裡的聲音和書寫》(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等;曾主編《全球華文文學》(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al Essays)。


| 譯者簡介 |

吳煒聲,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目前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和淡江大學,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

HK$193.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石靜遠 Jing Tsu

  •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 書號 | ISBN

    9786263106727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6/2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