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詞人潘源良一生浪子生涯,無打過長工,前《壹週刊》副總編輯余家強以訪談形式記錄,配以潘源良撰寫
回應文章,爬梳交織出一生傳記。本書側記了香港流行工業興衰史,細說不同流行行業,如電台、音樂、
電影等幕後運作,讀者除了可認識潘源良,更可了解到香港文化工業背後的脈絡。 本書同時收錄多張珍貴
圖片,以及潘源良未曾發表的詞作,別具收藏價值。

 

本書特色

  • 達明一派《今天世上所有地方》《十個救火的少年》、王菲《愛與痛的邊緣》 、王傑《誰明浪子心》等無數首經典歌曲填詞人潘源良,細說浪子生涯背後的情感誌記。
  • 前《壹週刊》副總編輯余家強,以精準易讀的文筆,書寫浪子詞人、元祖slashie潘源良傳記, 側記
  • 當代香港流行變遷及文化工業史的興衰發展。
  • 潘源良親述填詞心法、跨界打滾求存之道,入行者參考度高
  • 解說流行文化幕後運作,細說鮮為人知製作細節,辛酸八卦共冶一爐
  • 超過70張珍貴圖片,包括潘源良兒時照片、電影拍攝幕後花絮等, 別具收藏價值
  • 林夕、小克、周耀輝、泰迪羅賓、梁栢堅、黃耀明、梁芷珊、馬啟仁、李德能、劉舜文 十位名人列名推薦,作家廖偉棠推薦序

 

| 目錄 |


編者序
廖偉棠
潘源良序


0. 六十倒敘
潘記0:關於浪子


1. 黑色童年
潘記1:寫給我的父母

 

2. 吐露思潮
潘記2:就是讀了中大囉


3. 接觸填詞
潘記3:未打過長工的我,是如何活下來的?


4. 電台時刻
潘記4:關於「香港人」身份的二三事


5. 電視三遷
潘記5:我的流行文化成長史


6. 職業詞人
潘記6: 廣東歌填詞心法


7. 邁步向前
潘記7:新藝城的快樂時光


8. 一片導演
潘記8:從林子祥張國榮說起


9. 花開花落
潘記9:懷念霑叔


10. 與有榮焉
潘記10:林振強是好男人


11. 快樂足球
潘記11:因為唔想死,我去咗踢波


12. 出軌復出
潘記12:幾時開竅


13. 合拍影子
潘記13:記憶深圳


14. 謀殺春秋
潘記14:不要有「助手情意結」


15. 經驗之談
潘記15:你可以對受眾有所要求

 

16. 台港鐘擺

潘記16:羅大佑與林夕


17. 過山車上
潘記17:回到1984,不自由的戀人


附錄一:我看見的香港普及文化
附錄二:三番詞話
附錄三:關於二次創作-2012發言
余家強跋

 

| 內容節錄 |

 

4.電台時刻
潘源良投身媒體始於收音機,與《 齊唱新歌 》相關( 見上節 ),1978 年基督 教機構突破辦廣播節目《 突
破時刻 》,潘源良作為信徒熱心參與,其時他剛 由中大歷史系轉讀新聞系二年級。


《 突破時刻 》由《 空中突破 》(1975)演進而成,洽用了商業一台週一至週 五晚黃金時段,主題關懷社會
,由商台朱明銳監製,實際操作靠一班團體義 工。「 人才濟濟,較資深的有陳港開、文潔華( 後來成為大
學教授 )、其後 有年紀輕輕的黃耀明(後來成為 DJ 及歌手)、還有我和周耀輝(後來同為 填詞人)等等。」潘
源良憶述:「商台租出時段,一定不可能照市價收費了, 勝在節目具意義。年輕人投入度高,每個環節播出
半至一小時不等,由構思、 資料蒐集、訪問到剪帶搞足幾天。剪帶,指真的落刀剪用膠紙黐錄音帶,剪 接
完又檢查效果。不敢說滿足感,但有強烈的完成感,每次都想下次更好。 當年沒互聯網,能夠在收音機公
開發表是件大事。我們認真製作,記得俞琤( 商台話事人 )點名讚過我們的 jingle( 節目短序 )。


「 因為宗教協調性,不會爭功勞,往往主持只兩人,但幕後一齊開會、撰稿 的共六、七人,無話要所謂成
名的。與現在 KOL 不同,從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這稱號注定,搏出位成了常態。」


潘源良唸新聞系,本身具備報刊《 新沙田 》的編採經驗,入手《 突破時刻 》 的範疇即頗全面。順帶一提
,當日中大新聞系一屆才二十人左右,連同浸會 傳理系亦人數不多,迎向傳媒盛世,所以那幾年同學們都
迅速在業界各據要 津了。反而後來學額倍增,傳媒卻日漸式微,畢業生供過於求,入行困難。


潘源良永遠記得自己負責的環節叫〈開心關心〉、〈旺角北角沙頭角〉,名 字已經反映熱心服務,落手落
腳,日間要上堂和兼職,晚上錄音常至夜深, 也忙得快樂。為何替 TVB 新聞部兼職賺外快,替《突破時
刻》卻願意白白 付出?他坦承義工就是義工,本身就有意義嘛,做了兩三年,到大學畢業才 離開,還介紹
朋友接手。「我摸清楚自己工作興趣在有 visual 的,應該向電 視和電影發展。但電台訓練我對聲音敏感,
尤其製作 jingle,於音樂和用字 千錘百鍊,亦幫到填詞。」


等到重返收音機客串,要待千禧後作為足球評述員了,串連一群講波手足的 節目《 球迷集中贏 》,也樂
在其中。


至於作為填詞人與電台打交道,倒不熱衷,他對商台後來獨攬兩位偉文 — 黃偉文和原名梁偉文的林夕形同決定流行榜,頗有微詞( 見後文章節 )。「 等到互聯網崛起,聽歌碎片化,電台驟成夕陽行業,還剩幾多人聽呢?可能司機一族,定了型,如何尋求突破?我真不知道。

 

「 電台已經欠缺主動性,還能否助攻音樂呢?能夠固然好,大家在觀望。流 行榜和頒獎禮,有總好過無,卻先要有人注意理會,才可以談公信力。」

 

回憶美麗,那戇直那正能量,如果人生一直保持,該多好呢?潘源良苦笑說: 「 是很難保持的,曾經有過也好好。人生過程就是去發現去認識去嘗試去取 得,當我發現,基督教甚麼都講福音,其他範圍就似乎無心處理,尤其我學 傳播,不可能只傳播單一訊息。」

 

與電台生涯同期,1981,來到大學最後一年,潘源良以學生作品《 寓言 》參 加香港國際電影節,在短片項目獲獎,交流時間認識了女朋友( 日後第一任 太太 )。「 她讀浸會傳理系,也有參加比賽,談起彼此是基督徒,於是一齊 返聚會 ......

 

「 回看只覺自己是在開快車,當時太多事情,學習、做義工、求職、轉工, 天真的想法,感情唯求愈快settle 愈好,然後專心開展自己的創作和事業。 所以我當時的早婚,是個不成熟決定。講得衰 ,我利用她取得一個穩定的 名份,是滿足自己向前衝為目標。

 

「 那一輩圈子的男人很多如此,爭在認不認和離不離婚收場。」 潘源良 1983 年結婚,1986 年仳離。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余家強,
資深傳媒人,在香港長大,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新報港聞版、明報副刊,長期主編壹週刊B冊,其後轉職OTT平台總編輯,現為小說作者、專欄作家,從事多媒體創作。 於2019年年底推出首本著作《佛系推理》,於2021年推出影視評論集《大台起伏史》。學生時代,曾獲第十九屆青年文學奬小說高級組冠軍。

 

潘源良,香港填詞人、電影編劇及導演、足球評述員、書法家,有「浪子詞人」之稱。八、九十年代累積至今已作詞逾千。2015年起以筆名袁兩半填詞,首次包辦陳奕迅粵語大碟《準備中》全碟歌詞。同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最愛潘源良是誰作品展」演唱會。 2016年與藝術家游榮光舉辦聯展《光源50》, 首度展出他的書法作品。2019年舉行《潘源良生炒廣東話之有辣有唔辣二次唱作騷》。同年獲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頒發音樂成就大獎。

 

 

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

HK$130.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余家強訪問、整理

  • 出版社 | PUBLISHER

    香港文學館

  • 書號 | ISBN

    9789887988977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1/12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