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彈煙霧瀰漫的街道、指間香煙上竄的屋頂天臺
被捕入獄的好友、逃離故鄉的人渣同學
疲憊遊蕩於臺北夜闇酒館的新世代無賴派
煙酒中回首記憶中的香港
《煙街》八篇小說,在政治秩序混亂的香港中突圍出一條歧路。
「管好你自己的事」小說人物如此嘲諷:「我們跟從的規範好比笑話。」
在租房、戀愛、親友死亡等主題中,透出潛藏在生活背面的巨大國家暴力。
當最優秀的青年被拋入黑夜的港口裡成為浮屍,年輕世代曾經被許諾的光明未來已不存在。
努力還能如何?一切都無所謂吧。
酒館拚酒通宵、沉溺網路交友、廉航日本……
成為這個疲憊世代從荒誕世界逃逸的窗口。
本書特色
封面、封底插畫由香港漫畫家、插畫家柳廣成繪製。
名人推薦
香港作家 謝曉虹
臺灣小說家 張亦絢
共同推薦
李癸雲、言叔夏、張惠菁、黃崇凱、廖偉棠
(依筆畫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在這本書裡,語言有時被寄望為燃燒彈,可以遠遠地投擲出去,延續革命的力量。」— 謝曉虹
「他寫出了香港人的隱隱的憤恨、自嘲與無奈,也讓我聯想到寫《鬥陣俱樂部》的帕拉尼克。」— 黃崇凱
「我非常喜歡《煙街》——不只是一般的喜歡,還是私心深深地喜歡。」—張亦絢
| 目錄 |
推薦序一:〈我們臉孔的巨大素描〉/張亦絢(小說家)
推薦序二:〈一種少數文學的逃逸〉/謝曉虹(作家,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一、在裡面
二、永遠與一天
三、為甚麼靠那麼近
四、亂流
五、在遠方
六、十九根
七、你可以抬起頭了
八、製圖
跋
| 內容節錄 |
〈在裡面〉
那段日子適逢廉價機票的盛世,幾乎每日每夜都能看見機票網站的廣告攻勢或同學正身處台灣日本韓國,那時阿傑開始染上日本癮。那本質上與煙癮賭癮無異,為甚麼有煙癮?因為抽過一包煙;為甚麼有賭癮?因為贏過一次錢;為甚麼有日本癮?因為去過一趟。阿傑持續不斷一邊上課一邊趕設計案子,賺到的錢存了一點,剩下的就用來半年去一次日本。有同學說,壓力大趕不完案子時會每天抽兩包煙,阿傑說,壓力大趕不完案子我會帶去日本做。喝日本生啤,抽日本香煙,吃拉麵吃壽司吃海鮮,看寺廟看高塔看大海,坐巴士坐火車坐免治馬桶,跟著網上評論去隱世小店,又在Instagram裡放照片與粉絲分享。在京都金閣寺前閒逛時,他甚至想到,如果這空氣能帶幾箱回香港就好了。但事實上,在那裡他一句話都聽不懂,但他能認定,這就是快樂,比在香港任何一處都快樂。
那快樂幾乎支撐了他的生活,如果生活這東西確實存在的話。他開始將日本元素加進自己設計的文案與漫畫裡,也如是認識了副修日本研究的阿靜。她是生活裡一杯解渴的啤酒。她有一襲烏亮的長髮,喜好穿露出光潔小腿的長裙,那時他們在課堂上坐在一起,他會打趣地喚她「文青妹」,她的穿著風格,閱讀的日本小說,在網路上放的照片與寫著愛好旅行與自由的圖片描述,讓她看起來就像個典型文青妹。而阿傑本身,也許就是阿靜喜愛的那款,頗有才華也熱愛日系的設計系男生。當他喚她文青妹時,她的耳垂會染上粉紅,而非當其他人這樣喊她時的面色一沉。阿靜在主修課程裡不怎麼認真,常常溜出來跟阿傑約會,但副修的日本研究一節都沒蹺過。那陣子她經常調查日本有甚麼秘境景點,翻查歷史又讀相關作品,儼然即將移民或去工作假期的事前準備。在某家酒吧裡,當他們第三次在深夜約會時,酒量頗淺的阿靜雙頰緋紅:「我在你眼裡看到好遠的地方。」他們早已忘了那晚究竟說了甚麼。他們牽著手上時鐘酒店,他撫著她的長髮,褪去她的長裙,破曉時,阿傑穿上褲子,感覺自己身後關上了一扇門。
〈永遠與一天〉
在眾多旅行中唯一留下給李浩賢知悉的細節是,父親在行人徒步區被樹根絆倒摔了一跤,那是此後十多二十年母親仍會拿來說嘴的事,說:怎麼會想到那裡居然會有樹根。雖然是黃金遍地的八〇年代,但他們仍打算省下在歐洲住院的費用,結果回到香港時,父親已終生殘疾。有次父親抽著煙說,那是在還出生時逃過的債。從此而後,他再無法踏上香港島的層層石階,每步走來也像往死亡挪近了一點,也向沉默挪近了一點。那時父親再跟母親說:我累了,並凝視著她。母親在回家的路途中本來在看著電車窗外的風景,經過一棵大樹時忽然像被雷劈中般理解了這幾年來他釋出的訊息:請與我結婚,直到我們累得失去一切力氣為止。
此後母親不再旅行,並把相簿收到櫃子裡,明信片換成月曆,郵票換成香爐,擺設換成關公,保祐一切平安。當解放軍駛入城中,英軍撤出而禮炮響起時,父親在家裡點起香煙,想及自己半生走來的軌跡,也只不過是在沉默中爆炸,在沉默中摔倒,其後消亡。婚後即使同居,母親也從沒學會過下廚,也沒有養成做家事的習慣,她把東西掃到看不見的角落權當整理。唯有煲湯,只要把食材和水丟進煲裡再算準時間就好。她想像湯的食材都來自世界各地,美國牛肉、日本豬肉、澳洲蘿蔔、俄國馬鈴薯,加幾碗水煮,藉此回到那段起飛降落的日子。但父親日漸沉默,兒子完全內向,在確定此生以後再也無法自由時,她終究發現,食材來源全是中國。她把湯全煮焦了,煲裡一團糊黑,都是中國製造。
〈為甚麼靠那麼近〉
阿嵐時常引用些翻譯文學,最初薇希就是迷上這點,但到後來發現都是些差不多的書和作家,時間已經太遲。有段時間出版商不知道是想撈錢還是怎樣,一本外國文學出七八個譯本,阿嵐就見一本買一本,一邊買一邊說:台灣書店就是比香港好。那時,阿嵐已經畢業,一反過往的優勢與喜好,習慣日睡十二小時。有時他連續數日做著相同的事,那彷彿是今天已提前把明天活過了,沒有任何一天真正具備意義。又抑或是有時他在夢中激動地講著廣東話,那措辭遣字就像在咀嚼些甚麼。薇希想,語言也應該有一種口味,而他的母語大概是苦澀的,就像每次,他們去喝奶茶檸茶,他都會說不夠香港的澀。她偶爾也會因與他做些刻版印象的事而微微內疚,比如說去飲茶,比如背誦些國語配音版的港片對白,或直接問一個字廣東話怎麼唸。
「不要問啦。」他總是快速唸了一次,然後從自己的語言逃開似的,換個不相關的事來說。有時甚至直接沉默。
兩年多前他們去看電影,這幾年的電影工業不知道怎麼搞的,一直修復過往的電影,稱之為經典復刻。流行這回事就是這樣,重複五十或一百年前的事顯得前衛,欣賞三十或八十年前的事顯得有品味,複述十或六十年前的事就只會顯得過氣。這與時代無關,只是人的記憶力有缺陷,且貴古賤今。薇希發覺自己好多事都記不起了。她載他到電影院,有品味的是《春光乍洩》。在排隊購票時,他一邊保證這是部好電影,一邊把身體挪近她,排在他身後的人臭得像剛跑完一場馬拉松。但到最後他們皺著眉縮起來,不安地挪動身體,還是甚麼都沒有做。
〈亂流〉
一個蘇聯冷戰笑話:拉賓諾維奇要去三個城市出差:華沙、布拉格、巴黎。華沙和布拉格是蘇聯控制的。他到了華沙後給單位發了一封電報:「自由的華沙萬歲!拉賓諾維奇敬上。」他到了布拉格,又給單位發了一封電報,寫著:「自由的布拉格萬歲!拉賓諾維奇敬上。」最後他到了巴黎,給單位發了一封電報,寫著:「巴黎萬歲!自由的拉賓諾維奇敬上。」
不斷往回憶深處挖掘的人是自由的嗎?相信不斷往外旅行才能心滿意足的人沒資格批判他們。
英國的奈波爾說,「如果你跟我一樣,並不了解你出生地的歷史,也沒人告訴你這段實際上並不存在,或者只存在於檔案中的歷史,當你這樣來到世界上,你就必須了解你的故鄉。這樣要花很多時間,你也沒法直接去書寫世界,彷彿一切都渾然天成,一切都已然給了你。」
我有說過要來嗎?
了解你的故鄉違反國安法並串謀顛覆國家政權。香港並不存在,它自古以來都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書寫關於香港的文章時,有沒有想過要為外地讀者帶來甚麼香港特色?
自由的香港萬歲!拉賓諾維奇敬上。
阿傑、馬修和柯梓都說想移民來台灣,也許搞搞生意或是讀個書也好。我都懶得回答他們,如果全部想移民台灣的人我都得回應一次的話,我應該搞個二十四小時熱線電話,或者開個Patreon賺賺錢。不過早就有人做了,只要你想到能賺錢的東西,一早就有人先行出發。
「香港!」
我的祖父輩從中國移民到香港,到了我們這一輩就移民他方。生命是一連串的遷移,中間插了一個名為香港的廣告。有些人信以為真,並為此丟了生命。由此可證,香港這個名字違反了商品說明條例,這個地方提供的所有東西都涉嫌虛假商品說明、具誤導性或不完整的資料、作虛假標記和錯誤陳述。
原來商品說明條例與國安法是對立的,如果香港變得更好就犯了國安法,如果嚴格執行國安法香港又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自由的香港萬歲!拉賓諾維奇敬上。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沐羽,來自香港,現居台灣。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創意寫作課程首屆畢業生。香港文學館媒體〈虛詞.無形〉編輯。曾獲臺北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中興湖文學獎等。
寫作方向主要為文學評論、論說散文及短篇小說三種,作品散見《樣本 Sample》、《字花》、《文訊》、《聯合文學》等媒體,亦收錄於《我香港,我街道》、《困頓之書》等文學結集當中。
個人網站:pagefung.com
煙街
作者 | AUTHOR
沐羽
出版社 | PUBLISHER
木馬文化
書號 | ISBN
9786263140707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5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