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指出,廿一世紀政治科學尤其關注規則問題,即在一個「陌生人社會」中人們如何在政治系統和政治生活中互動,公共事務須按照什麼規則來運行等嚴肅問題。在「政權」和「治理」這兩項根本議題下,政治科學正正研究這些關乎國家與社會管治最根本層面的問題。
| 目錄 |
第一章 走近政治學
政權與治理
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
尋找因果聯繫
政治學的解釋路徑
不完美的科學
第二章 發展理論:現代化之批判
「發展」的起源
南北鴻溝
現代化還是「西方化」?
批判現代化
「四小龍」的挑戰
從「市場驅動」到「國家引導」
發展型國家
「華盛頓共識」與「北京共識」
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第三章 民主和轉型理論:現實與迷思
今天的民主
民主的由來
甚麼是民主?
民主的「能」與「不能」
轉型的道路
「第三次浪潮」
三種徑路
解釋民主轉型
第四章 政權組織形式:新制度主義的框架
制度主義
「制度」的奧秘
制度怎樣影響政治?
政權的組織
政黨制度
選舉制度
第五章 國家理論:從利維坦到福利國家
政權、政府和國家
國家:一種關鍵的制度存在
國家性與國家權力
失敗國家
第六章 政治參與理論:為什麼和怎麼樣?
甚麼是政治參與?
政治參與何以重要?
人們如何參與政治?
公民
第七章 在國家和市場之外:建設美好社會
在國家和市場之外
甚麼是市民社會?
市民社會能使民主運轉起來嗎?
「獨自去打保齡球」
市民社會使民主失敗?
功能與基礎
第八章 社會運動理論:對抗性政治簡析
對抗性政治
社會革命
革命的緣由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第九章 政治認同理論:我們是誰?
永恆的追問
甚麼是政治認同?
認同政治的迷思
實踐中的認同政治
從「大熔爐」到「沙拉碗」
認同政治與未來
第十章 寫在後面的話
植根於人類歷程的政治學
政治學的輪廓
政治學與我們
後記
延伸閱讀書目
索引
| 作者簡介 |
閻小駿,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碩士。現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2012年榮獲全球中國研究權威學術期刊、英國《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年度最具原創性論文獎。同年入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首屆傑出青年學者計劃。他多年從事政治學教學工作,曾於2007年獲哈佛大學優秀教學獎,2013年獲香港大學傑出教學獎。其首部中文專著《香港治與亂:2047的政治想像》榮膺《亞洲週刊》2015年度十大中文好書(非小說類)。
當代政治學十講
作者 | AUTHOR
閻小駿
出版社 | PUBLISHER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書號 | ISBN
9789629966201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1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