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般人以為歷史、《聖經》十分嚴肅(即是艱深、沉悶),望而卻步,一本將兩者拉在一起的書,簡直就是沉重X2。其實不然,因為陳偉雄除了愛看書之外,還愛講故事。他有豐富的想像力,及一顆赤子之心,講起故事來特別動聽,忽然之間,世界充滿了趣味,令人好奇心大增,要看個究竟。

——吳靄儀 執業大律師


陳偉雄在中國歷史和《聖經》之中,選取了一系列情節極為相似的故事,寫成此書。書中的故事再一次證明,如有雷同,不屬巧合,而是人類擁有不少共性。

——張學明 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博士

 

我發現原來在中國歷史裡,跟《聖經》的記載有何其多相似的片段。這讓我想起《聖經》〈傳道書〉裡一節金句「在日光之下無新事」。同時更令我想起一個蛋型朱古力廣告的口號:一次過滿足你三個願望一讀中史、看《聖經》、思考人生。

——王正傑 阡陌社區浸信會牧師

 

| 內容節錄 |

 

如何令一個盛世王朝瞬間滅亡?隋煬帝和羅波安示範怎麼做

 

旅行的時候,遊覽一些歷史名勝,見識到其巧奪天工和宏偉壯觀,總會嘆為觀止。可是回想當時,技術不發達,要做這些偉大建設,代價就是要動員數以萬計的平民,花費數以年計的時間。因為這樣,民變的發生,甚至王朝的覆滅,很多時與這些浩大的工程有關。

 

在中國歷史上,在最短時間內興建最多大型工程的,非隋朝第二任——亦是最後一任皇帝隋煬帝莫屬。

隋煬帝,本名楊廣,中國歷史上其中一位暴君。諷刺的是,他的父親,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卻是中國歷史上其中一位名君。在先名君後暴君統治下,隋朝只有三十八年國祚,為中國歷史上第二短命的王朝(第一是國祚十五年的秦朝)。如此急遽的由盛轉亡,當中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話說隋文帝結束歷時三百多年的外族入侵和國家分裂,即與民休養生息,最能顯示其盛世的,有兩個數字。第一,隋朝的人口,從開國時的四百多萬,增長至八百多萬;第二,國家儲積的錢糧,足夠五、六十年使用。


到隋煬帝繼位,同時也繼承了如此豐厚的國家實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含住金鎖匙出世」,這位二世祖得到這麼大筆遺產後,即窮奢極侈起來。從即位起短短四年間,他動員了五百四十萬民眾從事一系列大型工程,包括開鑿兩條大運河通濟渠(長約2000里)和永濟渠(長約 1900 里)、修築長城和興建洛陽城作為第二首都(其實隋文帝在位時已經建成大興城作為首都,大興城的規模和規劃,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如此繁多和巨大的工程,人民怎會捱得住?據史書載,因為服役而死的百姓近半數,以致後來出現男丁不夠用,要徵女工服役的荒謬情況。而且正如之前提過,人民是古代社會生產力,特別是製造糧食的主力,越多人民跑去做別的事,不耕田,糧食便越少。所以即使隋文帝儲了五、六十年的錢糧,到隋煬帝時,反而有不少地方爆發饑荒。


除此之外,煬帝還發動對高麗(即今日韓國)的戰爭。第一宗民變,就在災荒最嚴重,同時又是遠征軍集結地山東爆發,那時是煬帝當皇帝的第七年。然後各地百姓相繼起義,煬帝就在當上皇帝的第十四年被殺,這樣一算,他在位期間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民變裡度過的。

 

據歷史記載,在民變四起時,煬帝還南下江都,結果被叛軍截斷歸路,滯留江南。期間他不時拿鏡子出來照,對鏡裡的自己說:「多好的一個頭哦,不知將來由誰砍下來呢?」他最後是被一個叫令狐行達的叛軍將領絞死的。(故事出自《資治通鑑》〈隋紀〉)

 

要是早點覺悟,該不會落得如斯下場吧?

 

《聖經》裡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發生在所羅門王之後。但結局還好,未至於隋煬帝那般悲慘。

 

所羅門王,大衛王之子,以色列國第三任國王。以色列經前兩任國王掃羅和大衛經營後,成為中東地區一個軍事和經濟強國。大衛在位期間,有意替神興建聖殿,但神不允許,說聖殿要由下一任國王所羅門建造。大衛知道自己不能建殿,沒有撒手不管,而是為建殿蒐集材料,好讓兒子所羅門繼位後可以立即動工。

 

所羅門登基後,不但繼承了這個強大的王國,也憑著他的智慧把以色列的國勢推至頂峰。他在即位後第四年開始興建聖殿,用十四年時間完成。與此同時他為自己興建宮殿黎巴嫩林宮,用十三年時間完成;又築米羅城,作為國都大衛城的防衛城市,等等。

 

雖然不知道當時所羅門王動員了多少百姓去做這些大工程,但人民感到吃力是必然的。就在所羅門王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位。民眾聚集起來,對羅波安說:「你父親令我們承擔重役,現在求你減輕你父親加給我們的苦工和勞役。」羅波安沒有立即回答他們,著他們三天後再來見他。

 

民眾離開後,羅波安去找昔日服待他父親所羅門的年長大臣,問他們該怎樣回覆百姓。他們獻計說:「若果王你現在好像僕人一樣服待百姓,說些好話回覆他們,他們就會永遠做王的僕人。」

 

但羅波安聽不入耳,於是轉頭跑去問那些跟他一同長大,現在當他待臣的年輕人。那些年輕侍臣说:「你就跟百姓說,我的手指尾比我父親的腰還要粗(真誇張又囂張),我父親要你們做苦工,我就要你們做更多、更重的苦工。我父親用鞭子罰你們,我就用蠍子來罰你們!」

 

三天後,羅波安就用年輕待臣的話回覆百姓。百姓聽羅波安這樣說,就各自回去,惡果隨即而來。羅波安派一位監工去某個地方督促百姓做工,百姓把這位監工殺了。羅波安深知不妙,立即逃回首都耶路撒冷,百姓則擁立另一人做國王。

 

自此,原本統一的以色列王國,就南北分裂了。北邊是反羅波安而成立的以色列國,南邊是羅波安仍然據有的猶大國。(故事出自《聖經》〈列王紀上〉第12章)

 

一個王朝要在短時間內從頂點跌到滅亡,是很艱難和罕見的。如果做到,肯定是做了太過份的事了。

 

——摘自本書 P151-156

 

| 作者簡介 | 

 

陳偉雄,80後,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從事政治工作,基督徒。獲第31屆青年文學獎散文組季軍。著有政治小說《曾大帥屎片醫生回憶錄》(筆名劉大娘,次文化堂出版)及彩繪小說《交換》(筆名阿雄,Unique C出版)。

 

經歷太相同——讀中國歷史看聖經故事

HK$98.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陳偉雄

  • 出版社 | PUBLISHER

    壹壹陸工作室有限公司

  • 書號 | ISBN

    9789887923701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0/06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