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年》及《山河故人》,看着看着,說不出對未來的感覺。//

──家明

 

你多久沒有進電影院看一齣香港電影?

很多人說,同一張戲票,同樣花上幾十元,寧願看荷里活大製作,怎樣也不會的香港電影。

或者,從卡士、特技的角度,香港電影無法與荷里活電影媲美。既然同為娛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看香港電影,尤其是很多香港電影也不再是拍香港的時候?

 

內容簡介

香港電影的質素參差不齊,這是事實。香港電影不少早就北望神州,也是事實。但這些香港電影的軌跡,其實同步讀到一段香港故事──電影說故事,而當中的故事,不少也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我們會看見有的香港電影很不香港,但在很多著名導演離開本土市場的時候,有一些新進導演出現,再說另一種香港故事。

 

支持香港電影,是因為不想有一天,我們戲院播的,只是那些不香港的「香港」電影,不想只有全球都在看的大製作。

 

那麼,除了看香港電影,我們又能怎樣理解香港電影所欠缺呢?

 

參考其他華語電影,或者是一項出路,尤其是台灣電影。這些年,我們看見台灣的復甦,拍出一齣又一齣叫好叫座的電影,甚至在香港引起熱潮。當很多人說要拍本土的香港電影時,究竟什麼是本土電影,是不是只有談政治的才是本土電影?

 

台灣電影告訴你,不是如此。一齣關心自己國家的電影,可以談政治,但不一定談政治,還可以談歷史,談土地,談社會氣候,這是香港電影仍然需要摸索的地方。

 

而華語電影,還包括中國電影、馬來西亞電影,還有新加坡電影。這些電影,同樣值得參考,怎樣才算是好的故事,說明不是投資愈多,等於電影愈好。

 

除了劇情片,也談到紀錄片。香港向來忽視紀錄片,官方的金像獎也沒有設置有關獎項,縱然如此,紀錄片的重要性卻無庸置疑。透過真實影像,呈現城市中被人忽視的人事,紀錄著一件件大小事件,而這往往帶著監察及控訴力量。

 

讀著家明的影評,我們了解怎樣讀電影,怎樣的處理手法是好,怎樣需要改善,這是對藝術的要求。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是很多人的休閒興趣,其實不只是一種娛樂。在光影與聲音的定格中,呈現了一個時代,紀錄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整個城市的風貌,與時代的特色。

 

更重要的是,拍電影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人,同樣的看電影的人,又應該是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如何透過看電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這是一場畢生的修為。

 

作者簡介:家明

影評人。《明報‧星期日生活》專欄作者,演藝學院講師。

 

 

推薦

舒琪(導演、資深影評人)

梁款(文化評論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

詹正德686(台灣影評人、《看電影的人》作者)

 

「除了熱情滿溢的個性,誠實是家明的電影文字的另一最大優點。誠實,不僅是對他自己、對讀者,還有(並更重要的)是對電影,由是謙遜、踏實、具說服力。這份能耐,放在日益因社交媒體氾濫而變得浮誇、張狂、以無知作有知的數據時代裡,愈見可貴。」

──舒琪(導演、資深影評人)

 

「家明評戲,注重美藝,同時關心社會。他知道美藝流派多多,社會又錯縱複雜,他的評論,往往比別家多了一份細緻迂迴的平衡感。」

──梁款(文化評論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

 

「家明的行文語調一直都是堅定有力、鏗鏘有聲,這非常難得,也是台灣電影必須一聽的境外之聲。」

──詹正德686(台灣影評人、《看電影的人》作者)

視聽之餘──香港及華語電影雜感

HK$128.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家明

  • 出版社 | PUBLISHER

    突破
  • 書號 | ISBN

    9789888562008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9/0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