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她處理的,其實一直是關於疼痛的記憶。」—黃宗潔

  「小說鋪陳的人生處境,突顯了過度簡化的革命語言如何在日常裡失效。」—謝曉虹

 

  《觀火》集結作者蘇朗欣廣受讚譽的得獎佳作與數篇全新創作。以二〇一九年香港社會運動為核心,聚焦於和我們一般,仍為生活煩憂的凡人,在最動盪的時刻,展現出深層複雜、幽微動人的情懷。以及事後面對運動餘緒—從暴動案審訊、疫情到移民潮—如此劇變的世局下,運動或許已經結束,但生活始終繼續,這些人、這些故事仍會被記憶,被書寫。

 

  在不同主張、對立的憤恨、激情中,小說捕捉到最細緻微妙的情感。或是圍困中彼此分享生死與共的煙、或是快意報復後的茫然與內疚感、或是為消失的貓無聲祈禱、寫給離世父親的一封書信、或者母親的一碟蒜泥白肉······在日常事物內斂收束深切的情感。

 

  「觀火」既是本書關懷香港社會運動的主題,也是警醒保持距離,透澈思考觀察運動的本質。

 

| 目錄 |

 

推薦序:或為灰燼或燎原—讀《觀火》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推薦序:人心即火—序蘇朗欣《觀火》 謝曉虹(作家)

 

打火

十三歲

時間之外    

旺角賓館

離場

靈魂通信

 

SIDE TRACK

 

蒜泥白肉

水與灰燼

 

致謝

 

| 內容節錄 |

 

打火
 
後來曉晴再見到智洋已經是十月。期中考最後一天,人潮湧出學院,曉晴在停車場裡尋到自己的單車,轉身一瞥,居然見到智洋在吸煙區抽煙。
 
智洋不高,戴眼鏡,頭髮削短,上掛一個殘破帆布袋,全身上下質樸無華。他倚坐在吸煙區的鐵椅上,左手搭上褪色的扶手,右手輕輕夾著剩下一半的香煙,擱在生鏽的鐵桌邊緣。桌子正中央是煙灰缸,已盛滿灰燼。香煙燒到盡頭,智洋目視星火散落,曲起指頭把煙頭彈入缸中,手勢俐落。
 
第一次見證那場面,曉晴愣住一下。
 
真想不到他會抽煙,她想,那麽乾瘦、無趣的一個男生。
 
然後她垂下眼眉,把背包塞進菜籃,轉身面向台灣同學,一邊跨上單車,一邊用流利的普通話談笑—從小看大陸綜藝學來的。
 
來台兩個月,作為港生的曉晴絲毫不認為跟台灣人之間會有任何溝通困難。對她來說,國語和普通話分別只在前者語氣溫柔,後者多捲舌音,僅此而已。她輕鬆融入環境,足跡遍布縱谷許許多多的什麽步道什麽湖什麽潭,她有自信自己去過的景點比得過本地人。所以,這次她們想去更遠的地方,慶祝順利熬過考試,要去瑞穗?玉里?要不往更南闖,台東三日兩夜?好啊,不然去墾丁,享受陽光海灘?
 
她夜裡躺在宿舍狹窄的單人床墊上,開始策畫一趟墾丁之旅,滑動手機查看海岸邊緣的民宿指南。
 
但智洋輕輕吐出的煙霧彷彿留在眼角,似有若無。
 
曉晴跟智洋兩個人,一個讀大學部,一個是研究生,幾近沒有相接之處。之所以認識,是因為疫情肆虐,初來乍到,每個人在機場都得先買一張電話預付卡,方便政府追蹤防疫,唯獨未滿十八歲的曉晴不能買,推拉折騰好一陣,最終找到二十四歲的智洋代辦,兩人才在五十幾位新生裡相認。
 
十四日隔離結束,新生們從宿舍魚貫離開,那陣時單車已經一輛伴著一輛停在樓下,港澳會的學長姊在停車場邊守候,手裡提著塞滿紙鈔和硬幣的文件袋。
 
當初港澳會迎新LINE群裡,學長千叮萬囑一定要買單車,不會踩的馬上去學,不騙人—畢竟這間東部大學校園廣闊是出了名—並隨訊息附上一張捷安特產品目錄。新生們慌了,趕緊下單,由學長代為訂購,聽說有特別折扣,結果還是一輛四、五千台幣,群組裡還有人猜疑是不是有詐?但得不到任何回答。3

 

現在終於摸到車子,曉晴拍拍座墊,跨坐上去,在隔離宿舍門前的迴旋處繞兩個圈,感覺不錯,才付錢付得心甘情願。
 
「同學,你的車呢?」學長朝著曉晴背後發問。
 
她轉身,發現是智洋—她不記得他的長相,卻認得一對黑框眼鏡,還有身上洗到發白的格紋襯衫—他搖頭,說:「沒買。」
 
兩人對上眼。已經不可能裝作不曾遇見,唯有尷尬地搭話。
 
曉晴勸他不如乾脆添置一輛車,一邊給他看看手上的淑女車。智洋雙手抱胸,望著她,嘴角歪歪斜斜向下垂。道路兩邊栽滿了兩人都不認識的樹,夏日陽光穿透枝葉,在智洋的窄臉上打出交錯的光影,其中一片落在他的右眼。他眨眨眼,一直搖頭,堅持走路。
 
曉晴不服輸,糾纏好久。到最後,智洋才說:「我不會踩。」
 
她沒想到,忍不住笑:「我教你,當作報答之前辦的電話卡。」
 
智洋唯唯諾諾,隨便把話題帶過,那張嘴裡沒有流露出一絲鬆懈。
 
「好吧。」曉晴知道再講便是自討沒趣,於是隨意把話題了結,伸手一指:「那我差不多走了。去那邊。」
 
事實上「那邊」是哪一邊並不重要,純粹是擺脫對話的藉口°她跨上單車,疾馳而去。
 
智洋目送她離開,拿著學校派發的校園地圖,轉身走向宿舍。他得走很遠很遠的路才會抵達宿舍。
 
開學後,兩人就沒再見面。然而那十月的一瞥裡面,當煙霧飄過,在曉晴心中種下了歹念,慢慢地她竟想抽煙。一個人留學,難得擺脫了大人,就想自己當大人,可惜朋友裡沒一個像會抽的,她便不敢問。夜晚在四人宿舍,燈光滅了,曉晴躺在上層床,直到手機用盡電源,仍睡不著,她放空腦袋,想像什麽是吞雲吐霧。
 
受不了。
 
於是深夜一個人跑去旁邊的全家,硬著頭皮問:「我想買煙。七星,藍莓。」為了不出醜,還特地上網調查品牌。
 
大學裡的超商原來不賣煙。
 
曉晴隨手買了一支瓶裝茶,沿路走回宿舍。她不甘心。難得下了決心—決心像酒後的一瞬昏頭—儘管自己從未真正酒醉—就是這個晚上,她非抽上一根煙不可。她跳上淑女車,一路加快速度,從手把鬆開雙手,感受著輕盈的失重。快要踩到校門了,她在路口停下,左右回望有否機車轉出,這時候發現了一道身影。是智洋。
 
全是因為那種想像的酒醉,曉晴想,反正她踩過去攔在智洋身前。智洋一頓,猛地後退,狠瞪曉晴,神色警戒近乎凶狠。換曉晴嚇到了,連忙道歉。

 

「我只是想,嗯,跟你買一支煙。」曉晴說。
 
「買煙?」
 
「對,我想抽煙。」
 
智洋垂下手,尷尬地撥弄衣襬,沒有說話。
 
兩人陷入沉默,最終曉晴打圓場:「沒關係,我去外面買。」
 
「不用。」
 
智洋從格紋襯衫口袋掏出一包煙,抽了一根給曉晴,接著越過她,向校園走。格紋消失於幽深的樹影底下,他似乎還是低著頭,走自己的路。
 
曉晴拿著煙踩回宿舍,才想起自己沒有火。
 
那根煙不長也不幼,有一顆紫色的小球在吸嘴底端,煙紙寫著MЕVIUS。
 
她把煙含在嘴裡,嚐到薄荷的涼。這就是七星藍莓?她一直把玩,直到臨睡前才把煙收進襯衫口袋。卡其色半透明薄紗襯衣,防曬用,明天穿著出門。朋友說好下課帶她去七星潭看海。
 
隔天上課,要是有空檔,她就到吸煙區徘徊,想問煙友借火,卻又遲疑,昨天的膽色一下子全沒了。來回直到下午兩點才等到智洋,她一見那格紋就認出來,立即迎上去。智洋替她點火,手勢熟練。
 
曉晴終於抽到平生第一口煙,吸得輕輕淡淡,她聽說要是太用力的話,會頭暈。自問做好了所有防範措施,沒料到還是會暈眩—因為逆風,煙霧撲上她的眼睛,她用力瞇眼迴避,卻因而發昏。她閉上眼,聽見鴿子在上空迴旋,聽見枝葉搖動,聽見智洋輕笑時的鼻音。
 
這樣的一支煙她吸了很久,直至朋友來電,才出發去太平洋的海邊。
 
此後借火成為日常,她想像生活是電影《志明與春嬌》,一對男女在小巷交換一口煙,呼出了愛情°智洋不是她喜歡的類型,所以她心裡幻想的是一個高大台仔,會打扮,長著一張明星臉,在同樣的枝椏下突然出現。她其實沒看過那齣戲,和智洋相遇時也不曾談論過什麽愛情。
 
他們會一起嫌棄學餐又貴又難吃,嘲笑花蓮市區某些自稱正宗的港式茶餐廳,討論最近上榜的香港流行音樂,間或由她哼出一句歌詞,等他和聲—他通常都會和聲,即使每次開始時都害羞而困惑,而且聲音永遠細得幾乎不被聽見。
 
港澳會的同學若然不在同一個系所裡,幾乎全都在開學不久即各散東西,曉晴的校園生活沒有多少講廣東話的機會—唯獨在這一呼一吸的時刻,她終於使用母語。當舌頭發出倔強的入聲,她感到非常懷念。

 

到了樹葉枯黃的季節,兩個人已是心照不宣地,總在同樣時間出現在吸煙區。所有事情都成為習慣,因此在這天陰的日子,他們在吸煙區聚頭,當智洋抽出一根煙給曉晴,她仔細看著他連番開合煙盒的食指,突然感受到他情緒的變化。
 
她把煙遞到唇邊,還沒點火,馬上就察覺到不同。太甜。她仔細看。這不是七星藍莓。應該說,是七星,但不是藍莓,末端的晶球不是紫色而是黃色。
 
「這是另一個口味?」她問。
 
「哈密瓜。」智洋呼一口煙。他的嘴裡也有甜味。
 
「咦,我沒抽過。味道如何?可以先借我試試嗎?」曉晴問。卻又感覺不好意思。轉念想,不過一口煙,為什麽要尷尬。
 
智洋安靜了一陣,搖搖頭:「我不想。」
 
「哦。是哦。也是。容易交叉感染。會沾到口水。疫情嘛。」
 
然而智洋又搖頭,喃喃說不對。
 
曉晴問:「為什麽你會買這個?你平時每次都是藍莓。」
 
「以前抽過一次,那時跟我分享的人說是哈密瓜。我一直惦記在心裡。」
 
「所以就是有跟人分過嘛,女朋友?」曉晴扯開嘴角在笑。
 
「分享同一支煙對我來說等於分享了生死。」
 
智洋回答時,眉目低垂。
 
曉晴笑著說她聽不懂,正想叫他少裝模作樣,但眼見智洋的手凝在半空,煙沉默地燒,幾乎纏纒上指節,她便不再說話了。停頓中,有枯葉飄落地上,在曉晴眼角邊緣。有人走過,踩中落葉,葉片碎開,聲音清脆。
 
智洋像是突然被挖開了話匣子似地—她以為他身上沒有這東西—滔滔不絕:
 
「十一月那時候,我在理工大學,每一條路都被封死了。我一個人坐在七仔附近,有個陌生的手足問我有沒有煙。那時學校的七仔所有物資已被搶光,連一包煙都沒有剩下來。我身上本來還有最後一根七星藍莓,但在一次突圍時弄丟了。其實抗爭之前我都沒有抽煙,全都是因為後來壓力太大了。我跟那個人站在七仔爆開的玻璃櫥窗前,都沒說話。這時候另一個手足經過,和我們站在一起,從口袋裡抽出了一根哈密瓜的七星,我們盯著他,他也回望過來。那是他最後的香煙,但他遞過來,我們三個人輪流交換著抽,抽得很慢很慢,直到最後只剩下濾嘴,它自己熄滅了。凌晨五點半,警察打進來,我們的人往學校正門拋出雜物和白電油。當時天空是紅色的。」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蘇朗欣,
一九九四年生於香港,現居花蓮。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曾獲鍾肇政文學獎、臺中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等,曾入選《九歌111年小說選》。著有中篇小說《水葬》(水煮魚文化)。
 

觀火

HK$127.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蘇朗欣

  • 出版社 | PUBLISHER

    木馬文化

  • 書號 | ISBN

    9786263146471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5/08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