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要爭吵!
活用「蘇格拉底方法」,在問答中釐清迷思、找出盲點,
學習當代公民必修的對話課。
在二十一世紀的仇恨氛圍中,來自古希臘的聲音提供我們另一種選擇:真相與謙遜。──《華爾街日報》
◎收錄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講師/博士)、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專文推薦序
◎朱家安(哲學作家、哲學雞蛋糕腦闆)、林從一(華梵大學校長、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系博士)、法律白話文運動、超級歪(YouTuber)、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老師)、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各方好評推薦!
◎亞馬遜讀者4.7星好評、「哲學方法論」分類榜上長銷書單、Kindle評選「優秀非小說讀物」
▍本書特色
1. 解釋蘇格拉底思考術、拆解《對話錄》背後的方法,並以《對話錄》中的實際對話作為案例。
2. 本書對蘇格拉底思考術的拆解,呼應了作者另作《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說明後者對蘇格拉底的繼承關係。但閱讀本書不需要任何斯多葛學派的知識。
3. 作者會在每個章節提到該章節與其他章節的關聯性,供讀者做參考閱讀。
4. 作者使用清晰的語言,尤其適合希望鍛鍊思考力的高中生、大學生來讀,培養亞洲教育底下較被忽視的「發問」的藝術。
▍內容簡介
在討論淪為筆戰、質疑變成打臉的社群時代,
讓蘇格拉底教你突破同溫層,勇敢提問、接受質疑。
在開始前先想一想──
⦁ 你對某項事情的看法是否心懷先入為主的考量卻不自覺?
⦁ 你是否很少反思自己得出某種結論的具體過程為何?
⦁ 要如何檢查一種見解真的完全合乎邏輯、不與自己的其他信念矛盾?
⦁ 在辯論的時候,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來增強自己論點的效力?
「蘇格拉底方法」的四大技巧──
方法1 交叉詰問: 使用引導式問題,確認一項主張是否完全合乎邏輯。
方法2 類比:為了證明x具有y特質,以另一個類似x且具有y特質的事物作為論據。
方法3 溯源法:從許多單一例證導引出一般性的結論,又稱歸納法。
方法4 收斂與擴張思考:透過觀察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探究一項論點是否不夠全面或是太過空泛。
柏拉圖在《對話錄》中,記錄了蘇格拉底與人對話、問答的過程,也開啟人類對智慧的追尋。德州大學法學院院長沃德‧法恩斯沃斯在本書中以十八個章節,總結出五大元素、四大方法,從基本要點、邏輯規則到自我檢驗,引用超過百則《對話錄》中的精采辯論,向讀者介紹「人類史上最偉大成就之一」蘇格拉底的問答技巧與思辨策略。
作者有感於在社群媒體做為主要交流管道的當代,人與人之間正向有效的思維交流日益困難,希望能以催生哲學史的提問大師蘇格拉底為嚮導,幫助讀者練習面對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差異立場的挑戰。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二十一世紀公民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也是一條通往智慧的道路。
| 內容節錄 |
作者自序 提問與思考的手工藝(節錄)
蘇格拉底方法(Socratic method)是一種思考方式,是邁向智慧的助力,也是消除愚笨的解藥。這點必須一開始就說清楚,因為很多人只要想到蘇格拉底方法──如果他們會想到這種東西的話──都以為那是一種教學技巧。說是教學技巧其實也沒錯,但蘇格拉底方法之所以在教室裡有用,原因是這種思考方式更勝於我們慣常用以思考重要事物的方法。蘇格拉底質問別人不是為了教導我們怎麼質問別人。他那麼做是為了教導我們怎麼思考。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方法值得所有人注意,而不是一種只供專家或者特殊場合使用的工具。本書是一本實踐者指南,而第一課就是:所有人、在每一天都是實踐者,或者都可以是實踐者。
本書說明蘇格拉底方法是什麼,以及怎麼加以使用──也就是蘇格拉底在柏拉圖對話錄裡實踐的那種原始方法。這本書探討心智的運作,也介紹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蘇格拉底哲學經過如此漫長的時間之後仍然令人驚奇,原因是這種哲學思想不以確切的姿態回答困難的問題,而是一種提出困難的問題並且追尋答案的方法。蘇格拉底思想是一條通往智慧的道路,而不是速食的智慧;這種思想認為智慧不能夠以制式的方法快速供應,但有助於思考各種大小問題──大至人生該怎麼活,小至誰該帶狗出去散步。
本書也講述斯多葛主義的起源故事:至今仍有許多人對於這種古老的觀念深感著迷。歷久不衰的斯多葛主義教誨乃是源自蘇格拉底的教誨;所以如果你對斯多葛主義者所說的話感興趣,就應該要了解這種思想和蘇格拉底說的話有何關係。另一方面,如果你對蘇格拉底感興趣,也能夠在斯多葛主義當中找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蘇格拉底思想的例子。
蘇格拉底的教誨也能夠改善一切關於各種困難主題的談話。蘇格拉底方法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以無畏的姿態提出問題以及接受提問;奉行蘇格拉底方法,就是誠實表達內心的想法,也不因別人誠實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而生氣;奉行蘇格拉底方法,就是愛好真理,並且對於你是否知道真理保持謙遜的態度。換句話說,蘇格拉底方法代表了在我們當今的論述文化裡逐漸消失的一切優點。
簡述了本書的目的,以下再提出比較完整的描述。
一、大約兩千五百年前,柏拉圖寫了一套關於倫理以及其他問題的對話錄,其中大部分(尤其是現在據稱屬於較早期的作品)都採取相同的模式。柏拉圖沒有出現在這些書裡。這些對話錄描寫的是蘇格拉底和其他人的談話。蘇格拉底通常會提出談話對象自認知道答案的問題,然後測試對方的回答,拆解他們的說法,從而證明他們對於那個主題的理解其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充分。讀者看完這些對話錄之後,通常也會產生相同的感覺。這麼說雖然聽起來頗為直截了當,但蘇格拉底這麼做的方式以及原因,卻構成了思考許多事物的一種好方法。我們會把這種方法稱為「蘇格拉底方法」。
蘇格拉底方法經常被描述為古典時代人類心智最重要的一項產物。弗拉斯托斯(Gregory Vlastos)是二十世紀研究這項主題最傑出的學者,他說蘇格拉底方法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正是因為這種方法:
把道德探究變成了一種尋常的人類事業,可供所有人從事。應用這種方法不需要遵循特定哲學體系,不需要精通專門技能,也不需要習得一套術語。應用這種方法只需要常理判斷,也只需要使用通用的語言。
蘇格拉底方法可以適用於法律、政治,以及其他一切需要理性判斷的事務。彌爾(John Stuart Mill)認為蘇格拉底方法深刻影響了他的思考方式,也是一大資產,因而在一篇探討柏拉圖的散文裡指出:「人類對於他這項無與倫比的最大贈禮實在無以為報。」
所以,這個方法是蘇格拉底留給後人最珍貴的遺緒,而他又大概是西方思想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因此,我們也許會認定所有人都應該很熟悉蘇格拉底方法的主要特色。不過,大多數人都不是如此,就算是知識分子也常不覺得特別受益於蘇格拉底的教誨,至少不是直接獲益。所以,蘇格拉底方法的價值(至少是就其名聲而言)以及大眾對於這種方法的認識為什麼會落差這麼大?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這種方法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從來沒有明白解釋,只是存在於那些討論的背景裡,而那些討論又都是關於其他事物。讀者必須從蘇格拉底的言行以及他提出的理由當中推論出這種方法;如果想要在對話錄裡找到關於這種方法的直接指示,絕對是找不到的。
第二,對話錄裡的討論以及蘇格拉底本身,都可能頗為缺乏吸引力。書中人物所爭論的問題,對於讀者而言並沒有急迫的重要性;而且他們得出的結論,都只是承認自己沒有好的答案;此外,他們的辯論有時也顯得吹毛求疵或是過於拘泥形式。勉力閱讀那些爭論,以便從中體會蘇格拉底方法,並且藉由這種方法來學習,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實在不是一種易於親近的活動。
第三,蘇格拉底方法本來就不太可能廣泛普及,因為這種方法不會提供大多數人想要的東西。蘇格拉底的教誨沒有打算要讓任何人因此發財或者成名,也不提供死後的獎賞。他的教誨無法回答令我們為之煎熬的問題,也不會證實我們既有的想法是否正確。他的教誨能夠確實為人帶來的東西是智慧,但要獲得智慧這種好東西,總是必須付出不太自在的感覺做為代價。不管在古代還是今天,人對於智慧的渴求以及對於不自在的忍受度從來都不是太高。
這三點有助於解釋蘇格拉底方法為什麼不為大多數人熟知,而且學校裡也沒教導。不過,這種方法實在應該要更為普及,其中的元素簡單又有效,相當易於理解,要精通卻是深具挑戰性。這種方法就算是交給對於哲學一無所知的人運用,也一樣能夠得出結果。這種方法有助於思考或辯論時人所重視的事物,而不只適合應用在柏拉圖重視的事物上。此外,這種方法也可引領我們邁向古代人所定義的那種幸福,也就是更美好的人生,儘管心情也許不一定會改善。
由於柏拉圖的對話錄沒有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說明這種方法,因此本書的用意就是要做到這一點。本書希望把蘇格拉底的觀念,尤其是他的方法,變得更容易理解。
二、市面上還有其他許多關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書,所以應該說明為什麼我認為值得花心力寫這本書。其他那些書的作者幾乎全都是哲學系裡的學者。他們的工作是仔細閱讀柏拉圖、辯論該怎麼解讀他所寫的內容,並且教導學生從事同樣的工作。我閱讀那些學者的著作,也欣賞他們的作品。不過,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蘇格拉底方法可以怎麼應用,不只是老師,而是任何人都可以應用。我的用意是要以看待農場動物而不是動物園動物的方式探究蘇格拉底方法。這種探究方式的差異並不大;我對於柏拉圖所說的話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同樣感興趣,而且也會針對這個問題引用許多學術著作。不過,我想要聚焦於蘇格拉底方法的應用面向。本書的目標讀者,是與蘇格拉底採取相同方式看待哲學(也就是把哲學視為一種日常活動,目的在於理解人生以及如何過活),並且想要知道他針對「該怎麼以更好的方式達成這個目標」說了些什麼的人。
在實務上,本書不會像其他書籍投注那麼多時間,針對每一項議題進行完整的文本分析。柏拉圖提供了無盡的辯論機會。不論你針對他提出什麼主張,都必然會遭遇許多競爭對手與批評,因此要辯護自己的主張也就必須花費許多時間與空間。不過,我希望本書的篇幅不要太長,不太可能探究隨著討論而衍生的每一項議題。所以,本書對於許多困難的問題將會輕輕帶過,只是單純指出這些問題位於何處,並且在注腳裡說明,可以在哪裡針對這些問題取得更進一步的理解。讀者如果想要尋求更詳細的解說,有其他好幾百本書可以選擇,其中許多都列在參考書目裡。但儘管如此,我所列的參考書目仍然遠遠算不上是這項主題的完整書單或者最新書單,主要只是涵蓋本書內文所引用的文獻。不過,這些書目仍然足以為有興趣的讀者提供探究相關文獻的一個起點。
三、我在幾年前寫過一本書,名為《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The Practicing Stoic)。那本書呈現了斯多葛主義這種古老哲學當中至今仍然令現代人感興趣的觀念。本書實際上是那本書的前傳,解釋了斯多葛主義的來源。斯多葛主義者認為自己是蘇格拉底的後代子孫以及追隨者,而他對他們的影響也極為巨大;的確,斯多葛主義的倫理教誨大體上可以被視為蘇格拉底思想的闡述與延伸,而本書就說明了原因。閱讀本書,不需要對斯多葛主義擁有任何理解,但對於該主題感興趣的讀者應該也會對本書的主題感到興趣。許多讀者之所以喜歡斯多葛主義,原因是比起其他哲學思想,斯多葛主義更能夠持續不斷地實際應用於他們的日常生活裡。蘇格拉底的教誨也是如此,能夠造就一種隨時都有用的思考方式。我們後續將會看到,這就是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思考方式;而斯多葛主義的其他許多特定教誨,就都是從這種思考方式當中自然產生的細部結果。
同樣的說法大致上也可以套用在懷疑主義,這是另一項有許多現代追隨者的哲學傳統(不論那些追隨者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古代的懷疑主義者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斯多葛主義者的競爭對手。我們同樣會花點時間探討他們的觀點。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沃德‧法恩斯沃斯 Ward Farnsworth,德克薩斯大學法學院院長,並擔任約翰·杰弗斯(John Jeffers)法學研究主席。身為法律研究者,法恩斯沃斯精通邏輯學,擅長推理性思考與英文寫作。他針對法律、英語修辭學等著述頗受各方好評。
法學專業使他在研究抽象思想的同時,也重視實際應用層面。第一部哲學書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正是結合思考與應用的作品,獲亞馬遜讀者4.8星好評,位居該網站「哲學方法論」暢銷書第一名。第二部哲學著作《跟蘇格拉底學思辨》,以柏拉圖《對話錄》中的實際對話作為案例,拆解其中蘇格拉底的思考術與辯論方法,希望能幫助讀者培養發問與內省的習慣,以及面對差異與公共議題時的思辨力。本書出版後,位居「哲學方法論」暢銷榜常勝軍、Kindle評選「優秀非小說讀物」,並受到學院與讀者一致推崇,芝加哥法學教授傑佛瑞.R.史東認為,本書為尋求維護民主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誨。
| 譯者簡介 |
陳信宏,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
跟蘇格拉底學思辨:從《對話錄》學習如何質疑、怎樣探究?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寫給每個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
作者 | AUTHOR
沃德‧法恩斯沃斯 Ward Farnsworth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書號 | ISBN
9786263104013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3/03/30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