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還原歷史上真正的路德。

瞭解二十世紀出的德國學者如何形塑路德,

就更理解從一戰到希特勒崛起,現代的德國和世界。

 

  從神學脈絡談德國,以及現代化的世界

  歐洲最知名人物馬丁路德,如何被推上現代化的神壇?

  路德並非發起宗教革命的英雄;

  比起新教路德,他更是天主教的路德。

 

  本書探討路德作為宗教改革者的歷史和傳說,與西方的現代性如何產生千絲萬縷的關聯,甚至幾乎所有現代意識或價值都跟馬丁路德脫不了關係。

 

  沒有誰的故事比馬丁路德更能說明西方現代性的勝利,然而站在中世紀威權看台前宣布宗教和知識自由的路德,是如何被形塑成宗教改革者?就得要回到這個神話的發源地——19世紀後期的德國,追溯自一次大戰結束到國家社會主義興起的歷程。

 

  為什麼德國知識份子——尤其是宗教、文化和神學方面的新教學者——在這個動蕩時期,執著於改革者版本的路德故事,而將路德吹捧成推動現代化德國文化統一的神話人物?在神話的多次反覆敘述的過程中,自威瑪共和國時代起,路德取得了世界性的歷史地位。

 

  海默在新教改革者路德的結構中透過中世紀的視角,發現比起說是新教改革者,路德更是天主教的改革者。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轉換之際,德國學者尋求新的路德研究方法,試圖建構德國獨有的政治和文化精神上。當時軍事行動擴大了德國邊界,德國大學也開始成為歷史和社會科學研究最蓬勃的創新中心。在文化議題上,探討「德國在現代世界中的位置」成為德國日常的關注焦點,路德十六世紀的稱義神學和獨特的宗教經歷,被放入十九世紀後期出現的神學歷史方法中,以致路德成了當中的關鍵人物。

 

  然而,塑造路德成為宗教改革的人物後,人們對於他反猶和反天主教的態度,也不加檢視地照單全收。這埋下國家社會主義的興起後希特勒的崛起,以及在現代性擴張的脈絡下,當代我們到的對於民主抵抗的根源。

 

  總而言之,本書探討路德與現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如何關聯,以及路德如何被歷史形塑成一個宗教改革家,透過還原路德成為天主教改革者,讓我們看到歷史上路德的真正樣貌。

 

本書特色

 

  ★ 以歷史角度看路德各種形象的建構,以及對西方現代的深刻影響,尋找歷史上路德的天主教元素和中世紀元素。

  ★ 本書作者在coursera這個全世界一流大學合開的線上課程擔任「路德與西方」講師,獲得4.6的高分。

  ★ 馬丁路德是歐洲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但在中文世界還沒一本真正好的傳記,本書將補充此空缺。

 

| 目錄 |

 

推薦文 審視路德原初的立場  洪萬六|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牧
推薦文 改革者路德?路德與敘事主體的神交  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推薦文 製作馬丁路德 盧省言|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譯者序 
作者中文版序
 
第一部  導論:歷史和敘事
01 慶賀   
02 起源   
03 詮釋   
04 修正  
05 接受   
06 探索
 
第二部稱義的經歷
01 改革   
02 橢圓   
03 羅馬書  
04 柏林   
05 經驗   
06 英雄
 
第三部路德如何被建構成宗教改革者
01 敘事   
02 理性化   
03 宗教╱「宗教」   
04 一九一七年  
05 論神聖
06 倫理   
07 含義
 
第四部現代性與矛盾
01 這是我的立場  
02 反天主教  
03 精神   
04 現代性  
05 反烏托邦
 
第五部反猶主義的一個檢視案例
01 檢視案例   
02 論戰   
03 反猶主義   
04 掩蓋和迴避   
05 歷史
06 神學
 
第六部路德這位歷史上的宗教改革者
01 今日   
02 宗教   
03 重建敘事   
04 天主教改革者   
05 稱義的修訂
06 修正
 
第七部宗教改革

 

| 內容節錄 |

 

 

推薦文

 

審視路德原初的立場

洪萬六(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牧)

 

  傳統與創新之間存在著張力,也因為傳統與創新的融合,成就了社會的革新與進步;當今社會存在著科技的掌控、各種形式的暴力歧視與環境危機,無不期待二者的互動與融合,以找到變革與因應之道。

 

  馬丁路德的名言「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求上帝幫助我」,是他在面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視為異端後所發的。到底馬丁路德「這是我的立場」的創新,是否在於與當時傳統的斷裂,或是否有其他特殊的視野?

 

  《路德神話》的作者克莉絲汀•海默,重新檢視路德作為「新教的路德」改革者的歷史和傳說。藉著與二十世紀路德文藝復興思想家的對話,辨認新教路德的立場的根源,如何塑造路德為「基督信仰的改革者」的現代性先驅的英雄形象,並點出此「新教的路德」帶來的破壞性,尤其在歷史上的醜陋與邪惡面,並增強新教與天主教間對立、互相排斥的信仰,最終伴隨著種族滅絕的反猶主義,護航納粹的大屠殺,希望藉此進行除魅與解毒。

 

  其次,作者以嶄新的視野與論證,修正了路德與所處的中世紀晚期文化的關聯,認為是充滿連續性的,而不是斷裂的,嘗試呈現受壓抑的「天主教的路德」,即路德是「作為天主教的改革者」。一方面是還原路德在中世紀晚期的面貌,一如書中所述「是以激烈的辯論和富有同情心委身,深切關注天主教會真理的人物,正是這位天主教徒路德,堅定地認為使人稱義是上帝獨有的特權,才激怒了中世紀晚期的教會」;另一方面,也是在過去主流傳統「新教的路德」上的創新:「天主教的路德」探索路德作為天主教改革者的立場,回應了普世交談的渴望,即建構與推動當代新教與天主教之間更有意義的關係,而非過去重視新教與天主教根本差異下,帶來的取代或排除其他宗教的傾向。

 

  改革者路德,無論是「新教的路德」或「天主教的路德」,都是在聖經的泉源、察覺個人自身處境與對周遭的關懷,受聖靈的感動下尋找真理,並關切當代生活的時代。誠如作者不斷倡議的對話與改革,作者邀請基督徒透過與基督的互相交換,使基督的「恩典、生命與拯救」改變罪人,將人從「罪惡、死亡和詛咒」的權勢中解放出來,探索路德在當代創新的立場,也啟發讀者正視人類當代的各種不公義與生存危機。

 

製作馬丁路德

盧省言(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馬丁路德,一個全世界耳熟能詳的名字。

 

  一般人對於路德的印象大致不脫「改革者」,因為歷史課本上是這樣教的:路德於1517年在教堂門口放上了名留青史的「九十五條論綱」(即「關於贖罪劵效能的辯論」),從此開啟了讓歐洲陷入長達幾百年的另一波宗教流血衝突,即基督新教以及天主教的戰爭。

 

  歷史教科書上傳達的路德形象正氣凜然,是改革的發起者,更是創造歷史轉捩點的天選之人,而多數人也接受這樣的論述。但歷史學家從來都不是只無條件接受字面論述的一群人,我們總是喜歡在成堆的破碎史料中挖掘出令人大吃一驚的東西,而本書作者克莉絲汀•海默也不例外。海默針對十九及二十世紀的思想史和神學抽絲剝繭,告訴我門路德並非我們今日所描述的發起革命的英雄。事實上,宗教改革是更中世紀的,而天主教會本身就存在著一句格言:ecclesia semper reformanda(教會必須始終進行改革)。比起現今被奉為新教開山始祖的路德,他事實上具備更多的天主教特徵。十六世紀事實上是一個改革的世紀,全歐洲都發生不同方式的革新,從英國到法國再到德國和瑞士,還有波希米亞和西班牙。天主教做了許多改革,除了路德,還有依納爵•羅耀拉(1491-1556)、加爾文、亞維拉的德蘭(Teresa of Ávila, 1515-1582)、慈運理和十字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海默認為,路德的故事可以說成一個神學家因對所處的宗教世界有諸多儀式和神學上的不滿,進而希望天主教「修正」路線。而這些不滿充其量也只在牧靈上和政治上,路德沒有想要創立新教,事實上,路德認為自己還是一個天主教徒。因此,海默納悶,為何今日人們只看到「新教路德」,卻忽略了「天主教路德」呢?天主教的路德去哪了?

 

  從十九世界的德國新教學者蘭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開始,再到卡爾•賀爾(Karl Holl, 1886-1926),書寫路德成為德國歷史主義興起之時最受喜愛的角色,他是改革者,更是德意志之光。海默想要重新發掘那個被遺忘的天主教路德,檢視當代對現代性的詮釋。從討論十六世紀的路德,到批判現代對路德的詮釋,海默的企圖顯而易見――他要打破路德神話,回歸歷史現實。我們也可以說,海默的這本著作完美地體現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

 

  海默在本書中清楚地呈現我們今日所熟悉的偉大改革者路德是如何在十九、二十世紀中被創造出來,如同想像的傳統一般。但海默寫這本書的目的並非是要打破神話,否定路德以及新教存在的意義,而是邀請大家一起來改革,而這點,完美呼應了本書的開頭:海默講述著2017年是如何動盪,卻也是各種全球性議題被熱烈討論的時刻,人們站在改革的浪尖。而2017年正好是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五百週年。從這點來看,海默懷抱的企圖及野心,事實上關懷著當代,他要我們謹記ecclesia semper reformanda(教會必須始終進行改革)這句話。但要改革的先決條件,是要講述關於自己及社會的事實,而不是為了政治服務的美化,如同後來被推上新教創始人的路德一樣,唯有懷抱真實,才有可能進步。

 

  如果你也不害怕並擁抱事實的醜陋,那你就能成為改革者。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克莉斯汀•海默 Christine Helmer,克莉斯汀‧海默是美國西北大學德國和宗教研究教授。她是聖經神學、施萊爾馬赫研究和路德學術領域等不同著作的編輯或聯合作者,也是《聖經及其繼受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and Its Reception)基督宗教的主要編輯。她也是《三位一體和馬丁路德》(The Trinity and Martin Luther)以及《神學和教義的終結》(Theology and the End of Doctrine)兩書的作者。

 

| 譯者簡介 |

 

蔡至哲,筆名蔡安迪。臺大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國發所博士。同時就讀政大宗教所博士。學術關懷在東亞儒學、基督宗教史。現職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路德神話:德國如何發明新教改革者? How Luther Became the Reformer

HK$150.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克莉斯汀•海默 Christine Helmer

  • 出版社 | PUBLISHER

    鷹出版 

  • 書號 | ISBN

    9786269613700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2/08/31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