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破解多年來流傳的各種軍事謠言,建立基於事實根據的軍事常識。
  ◎ 處在緊張的美中對峙,美日歐澳印圍中勢態,台灣處在第一線,必須更清楚理解我們所在的實際處境。
  ◎ 培養基礎常識,判斷局勢變化,不被各種假訊息、資訊戰謠言牽著走,免得順了對手的意。

  你所知道的軍事情報大都是謠言
  重新建立對台海軍事現況的認知


  破除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
  1|彈道飛彈無敵論
  2|千台無人機癱瘓防禦論
  3|空降部隊奇襲斬首論
  4|直升機快速打擊部隊斬首論
  5|民航機奪取機場論
  6|萬船齊發攻台論
  7|航空母艦夾擊論(台灣東部淪陷論)
  8|貨櫃改裝飛彈船突襲論(美軍航母擊沉論)
  9|近年正夯的巡弋飛彈與長程火箭彈襲台論
  10|萬年不變的經典謠言——封鎖台灣

  軍事謠言是造成台灣失敗主義的溫床

  台灣大選之前,必會出現軍事謠言大量散布。

  以往都是少部分的中國網民,配合台灣統派譏諷貶低台灣國軍,散播吹捧解放軍實力的農場文。但在二〇二〇年總統大選,此趨勢已擴張到一般民眾,透過LINE、Facebook等封閉群組的特性,中國加強資訊戰的力道,力求讓台灣民眾普遍相信,中國解放軍的實力不僅可以三兩下打敗台灣,更可以超英趕美,不出數年就可成為新霸權。也就是要台灣人早點認清現實,快快投降。

  但仔細想一想,這類謠言的目的是什麼?

  謠言是動搖對手民心的武器,是在沒有把握、無法有效直接進擊時,靠謠言來動搖對手的信心,創造打擊的有利條件,甚至想以恐嚇的方式讓台灣乖乖就範。因此,謠言所代表的是造謠的一方沒有必勝的把握,試圖透過謠言創造對其有利的情勢。

  建立基礎軍事常識,培養全民認知戰力

  然而,這些謠言之所以能歷久不衰,代表的是台灣人對軍事常識的認知不足。更頭痛的是,政治上藍綠對抗的結果,讓雙方支持者對於理應客觀面對的軍事議題,採取政治立場優先的態度。錯誤的認知,在心戰的層面來說對台灣當然是不利的,更糟糕的是,會影響到我們對國防建軍需求的判斷,產生不切實際的看法。不管是認為解放軍無敵,台灣怎麼做都沒差,不如放棄軍備,還是反過來覺得台灣必勝,所以武器亂買也沒差,這兩種想法都會危害到國家安全。

  要建立對台海狀況合理的判斷,就需要先釐清謠言。本書先針對近三十年來常見的軍事謠言加以解析、破除,讓讀者了解各種謠傳的攻台傳聞,若不是成功機率極低,就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配合,絕非所向披靡的神兵利器。透過破除謠言來建立較完整的軍事觀念,認識解放軍為了提高勝算會使用的戰術,合理的範圍會到哪裡,以及台灣所擁有的防禦力量。接著再解釋中國想要侵略台灣會使用的方案,以及過程會面對什麼樣的挑戰。書中也討論在非軍事作戰外,中國一直在對台灣採取哪些沒有煙硝的侵略手段。

  從台海情勢到地緣戰略,大方向解析局勢

  除了以戰略觀點分析局勢,更從民眾的角度來看日常面對的中國攻勢,書中也包含了台灣人最關心的議題:如果戰爭爆發,生活會變成怎樣。最後,用較寬廣的視野看國際戰略,介紹台灣及周邊國家,以各國的利益與立場會怎樣規畫長期戰略。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會發現許多謠言完全與各國的戰略衝突。本書同時也以解放軍的角度來分析,建軍的目的究竟劍指何方。台灣人處在相對弱小的位置,常看貶自己、被謠言蠱惑,忘了中國也會害怕被侵略。立場對調,站在北京的角度,將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不過分奢望台灣是軍事強權,畢竟我們不侵略他國,但建立足以自衛與嚇阻入侵者的防衛力量,首先要國民擁有基本且實際的軍事認知。要能夠客觀理性評估我方與敵方的優缺點,才可以在鋪天蓋地的謠言恫嚇認知作戰下,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全民具備該有的正確認知戰力,台灣也才得以在面對複雜的世界局勢時走穩自己的路途。

  「中國的未來目標是積極的擴張,以成為世紀霸權,制定世界新秩序。台灣一旦被拿下,變成中國的軍事基地,下一步就是指向東亞全體與西太平洋,到時台灣真正的戰禍才要開始。
  「那麼,不顧一切發動戰爭攻下台灣,真的是中國統戰台灣的唯一目標嗎?其實,透過買辦跟被收買的內應來買下台灣,永遠比打下台灣划算。」——〈結語〉

  「要先知道合理的手段,才會曉得該怎樣因應,不然老是用台灣必敗的角度,去預設中國所有的武器與戰術都必定成功,這叫作失敗主義。讓台灣人落入失敗主義,覺得做什麼都沒用,這樣中國就可以用最節省的方式攻下台灣,這才是這些謠言想要達到的目的。」——〈謠言就是要讓人變成失敗主義者〉

  「偏保守與右派的,最容易被陰謀論以及刻板印象吸引,使其走向極端化,滲透進去非常花時間,但若成功則會有堅定的支持者。自由與左派,則最容易被看似理想的言論所吸引,輕易相信證據力薄弱的個人說法,要滲透非常的簡單,只是成功後的堅定支持者少且分散。俄羅斯以此方法拿去對付烏克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效果相當卓著,就目前所知,用反戰、和平當作口號,透過接近共產主義的進步派,最容易裂解民主國家,只要讓進步分子做永續抗爭就可以。」——〈資訊戰〉

  「各國的戰略構想,最重要的是『既有架構』,若在既有秩序下是得利者,就沒有破壞秩序的誘因。要改變原有的架構,挑戰者就得要提出更佳的條件,至少在整個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間,中國都是挑戰者,而非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當然有權力挑戰這個架構,但沒道理別人就一定要買單,尤其是受惠於原有體制的國家。」——〈各國戰略總結〉

 

 

| 目錄 |

推薦序——瓦解認知戰攻勢於無形(余宗基)

推薦序——面對解放軍的挑戰:恐懼來自於無知(林穎佑 )

 

導論

 

第一部 破除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

一、彈道飛彈無敵論

二、千台無人機癱瘓防禦論

三、空降部隊奇襲斬首論

四、直升機快速打擊部隊斬首論

五、民航機奪取機場論

六、萬船齊發攻台論

七、航空母艦夾擊論(台灣東部淪陷論)

八、貨櫃改裝飛彈船突襲論(美軍航母擊沉論)

九、近年正夯的巡弋飛彈與長程火箭彈襲台論

十、萬年不變的經典謠言——封鎖台灣

第一部總結:謠言就是要讓人變成失敗主義者

 

第二部 中國侵略台灣的戰術

十一、攻台劇本假定

十二、戰前準備

十三、開戰初期

十四、制空與制海權爭奪階段

十五、登陸強攻階段

十六、最終階段,建立灘頭堡後向政軍重地進發

 

第三部 持續進行中的戰爭

十七、資訊戰

十八、戰爭不是立刻斷垣殘壁

十九、除了正規登陸作戰,中國可能採取哪種戰爭手段

二十、不使用武力攻台,而採用封鎖或是經濟作戰

 

第四部 台灣以及周邊各國的真實戰略構想

二十一、美國的戰略構想

二十二、日本的戰略構想

二十三、南海周邊國家的戰略構想

二十四、印度的戰略構想

二十五、澳洲的戰略構想

二十六、中國的戰略構想

二十七、台灣的戰略構想

各國戰略總結

 

結語

後記

 

| 內容節錄 |

 

導論
 
這本書的緣起始於總統大選前的二○一九年。依照往例於大選前,必會出現軍事謠言傳播賽,而以往這都是少部分中國網友配合台灣統派譏諷貶低台灣國軍,散播吹捧解放軍實力的農場文。但在這次大選,此趨勢已擴張到一般民眾,透過LINE、臉書等封閉群組特性,中國加強資訊戰的力道,要讓台灣民眾普遍去相信,中國解放軍的實力不僅可以三兩下打敗台灣,更可以超英趕美,不出數年就可成為新世紀霸權。
 
這些謠言的目的就是要台灣人早點認清現實,快快投降。
 
情勢渲染到這種程度,就不能再等閒視之,更讓人傷透腦筋。經典謠言之所以歷久不衰,代表的是台灣人對這些軍事謠言的認知不足。更頭痛的是,在台灣長期藍綠政治對抗的結果,竟然讓兩邊支持者對於理應客觀面對的軍事議題,採取政治立場優先的態度。再加上封閉群組特性,極度不易傳達正確認知的澄清文,於是就有了著書說明的想法。
 
不同政治立場卻同樣缺乏軍事常識
 
仔細檢視這些謠言,可說是數十年不變,但因為大眾缺乏基礎軍事常識,導致應該是可以清楚理解的概念,卻往往有極大的認知偏誤。不僅僅是泛藍的群眾,連泛綠的支持者也常是如此。錯誤的認知,在心戰的層面來說對台灣當然是不利的。更糟糕的是,這會影響到我們對國防建軍需求有不切實際的看法。
 
這些看法,不管是認為解放軍無敵,台灣怎麼做都沒勝算,不如放棄軍備;還是反過來覺得台灣必勝,所以武器亂買也沒差,這兩種想法都會對國家安全產生障礙。
 
筆者在寫作此本「軍普」讀物時,最大的困擾在於軍普跟科普不一樣。科學觀念通常是一個理論、一條公式去表達一個現象,可透過嚴格控制的實驗與對照組,看出相關變化。但軍事知識卻不是如此,軍事類的題材每一個都涉及多個面向,就算是最基礎的射擊,槍枝射擊要射得準,就不只是瞄準、扣扳機這麼單純。

 

這反映在我們周遭生活更是如此。許多人對於軍事概念,最多是自身及親友服義務役的經驗,且都是負面觀感,集中在不合理的訓練,與老舊易故障的設備等印象上。對這些人來說,「國軍本來就很爛」是一個體驗到的事實,這非常難以扭轉。但客觀來評論其他國家的義務役軍隊,會發現只要沒有正在經歷實戰的軍隊,普遍跟台灣國軍一樣爛,頂多差在爛的方向不同而已,更不用說解放軍的一般部隊同樣很爛。其實就算是美軍,也是有不少軍人常會抱怨進行無意義的工作,只是再怎樣美軍都是可能上戰場的,所以擺爛的比例就低很多。
 
但就破除謠言的角度來說,沒有比這種先天認定國軍很爛更難加以說服的背景。這讓筆者在寫作上,只能優先破除謠言較為基本的部分。那些被多重轉化到很複雜難解的謠言,本質上都是訴諸無知論,用你不可能證明的地方,反過來強迫你相信他們的假設。
 
試圖將軍事常識解說得簡單易懂
 
無論如何,該做的事還是得做,所以在朋友的鼓勵下,筆者開始在部落格與臉書粉專上連載一些常見的謠言,以及如何破除謠言的文章。本書是在這些連載文章的基礎上,重新整理並修正部分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多加了解兩岸軍事的基本觀念。
 
本書的難易度,基於普及化寫作的角度,會站在基本科學事實上,試著以中學理化就可以簡單計算的範圍,把謠言超過物理限制的部分,予以一一破解。但筆者也希望讀者可以體諒,要把內容深度控制在中學程度就可以理解「整體」,實在異常困難。因為軍事本身就涉及許多社會經驗與常識,若為了求真而把難度提高,願意且能夠理解的人就會變少;若把難度降得太低,又會使破解謠言系列像是軍方文宣品,這又不是撰寫這些文章的初衷了。
 
本書一開始直接切入近三十年來常見的軍事謠言,以及如何破解。再下一部分接著解釋中國若想要侵略台灣,最正常保險的戰術是什麼,然後再補上非軍事作戰外,中國究竟對台灣採取了哪些非軍事戰爭的侵略手段。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王立,部落格與臉書粉專「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理科人出身的教書匠,以天橋下說書人自居。研究古典戰略為主的相關學說,戰史、武器、系統沿革,與社會制度變化影響。從二〇〇七年開個人部落格後,以每周最少一篇三千字的自我要求,定期更新部落格至今多年,八百多篇文章從書刊介紹到各種理論簡介,希望能把社會人文科學轉化成科普等級,中學生都可讀的文章,持續進行一個人的作戰。

 

二〇一六年開辦臉書粉專,除了定期文章外,也在方格子開辦系列專欄,協助普及性的觀念推行。近年主要進行軍事常識普及化的任務,旨在破除中國資訊戰滲透,對台灣民眾觀念誤導的更正。

 

  王立第二戰研所:

  www.facebook.com/eoiss.blog

  vocus.cc/eoiss/

  medium.com/@eoiss

 

沈伯洋 (協助撰寫第三部),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碩士與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學術領域關注刑法、法律社會學、刑事政策及白領犯罪的課題,近年主力研究資訊戰與假新聞。目前是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

HK$127.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王立, 沈伯洋 

  • 出版社 | PUBLISHER

    大塊文化

  • 書號 | ISBN

    9789860777819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