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寫作這件事情,絕對是一場團體戰!

與《史蒂芬.金談寫作》齊名的暢銷小說寫作書
邪典教主恰克‧帕拉尼克解剖社群時代的創作攻略

 

所有的寫作者都是孤獨愛好者,但寫作這件事,只有單打獨鬥是不行的!

──社群時代專業寫作者的全方位自我經營

  • 找一個寫作工作坊!尋找任何可以逼你產出作品的社會結構。
  • 持續和人分享切磋,除了聽取建議,也可以確認這個點子是不是已經被用過了。
  • 拍一張恰如其分的作者照,用真實來突顯虛構作品的魔力。
  • 在別人忘記你前,維持一年至少出一本書的節奏。
  • 昏倒也好、染血也好,舉辦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簽書會吧!


──帕拉尼克的獨門寫作祕笈

  • 讓角色掏槍──請適時思考可以讓誰死掉?為故事建立緊張感。
  • 用「鐘」限制故事長度,學習《七夜怪談》的精神,告訴讀者「你將在七天內死去。」
  • 不要寫夢。小說已經是虛構的,不必用更假的玩意來稀釋它。
  • 多使用具體的動詞,讀者喜歡,而且負責你作品的國際翻譯會愛死你。
  • 別用太多逗號,句子寫短一點,讀者喜歡短句。
  • 不要用死亡來幫故事收尾。你的讀者明天還得起床去上班。
  • 別怕老哏,向經典學習,從《大亨小傳》、《飄》到《憤怒的葡萄》等三十部作品,拆解暢銷小說的公式。


本書是帕拉尼克給新手作家的教戰手冊。從影響他至深的「寫作工作坊」談起,強調社群對一個作家的重要性,包括對觀眾大聲朗讀作品的好處,以及彼此間透過討論、反覆實驗而激盪出的暢銷小說寫作原則。除了經典分析、技術指導,也分享宣傳、撰寫廣告文案等當代作家的生活面貌。在此要分享一條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理:所有的寫作者都是孤獨愛好者,但寫作這件事情,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團體戰!

 

 

| 目錄 |

 

作者的話
前言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一、質地 
 

  • 質地:三種溝通樣式  
  • 質地:混合第一、第二、第三人稱觀點  
  • 質地:大聲音vs小聲音  
  • 質地:配屬語  
  • 質地:無話可說時你會說什麼?  
  • 質地:如何使時間經過  
  • 質地:清單  
  • 質地:透過反覆來描寫一種社會模式  
  • 質地:轉述vs引用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二、建立你的權威性  

  • 權威性:權威性發言  
  • 權威性:死去的父或母  
  • 權威性:小細節要弄對  
  • 權威性:陳腔濫調的權威性  
  • 權威性:你的說故事脈絡  
  • 權威性:從非小說形式剽竊權威性  
  • 權威性:別管討不討喜了吧  
  • 權威性:在敘事觀點之內寫作  
  • 權威性:迎合你媒介的強項  
  • 權威性:如何處理不可能性  
  • 權威性:推翻讀者預期  
  • 權威性:推翻我的預期  
  • 權威性:隱藏「我」  
  • 權威性:一個角色的知識體系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 權威性:運用身體感知來創造真實感  
  • 權威性:「布克兄弟」早餐  
  • 權威性:堅守你的原型  
  • 權威性:出些錯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三、緊張感  

  • 緊張感:故事中的垂直線vs水平線  
  • 緊張感:鐘vs槍  
  • 緊張感:使用非傳統連接詞  
  • 緊張感:回收你的物件  
  • 緊張感:避免網球賽般來回的對話  
  • 緊張感:不要用對話推進故事情節  
  • 緊張感:別寫主旨句  
  • 緊張感:別寫夢  
  • 緊張感:避免「是」、「有」、「想」形式的動詞  
  • 緊張感:第二幕公路旅行  
  • 緊張感:幽默或喜悅作為一種緩和  
  • 緊張感:探討無法判定之事  
  • 緊張感:陷入瘋狂的故事  
  • 緊張感:運用否認創造懸疑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四、過程  

  • 過程:我的方法  
  • 過程:群眾散播  
  • 過程:我在廚房餐桌拿到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  
  • 過程:作為爛藝術家的好作家  
  • 過程:寫作者作為表演者  
  • 過程:透過想像力學習  
  • 過程:打造你的基礎建設  
  • 過程:公開朗讀  
  • 過程:盜版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五、賣書給美國人的幾個不敗策略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六、那何必寫?  

  • 何必寫?治療  
  • 何必寫?駕馭你的心猿 
  • 何必寫?看似小的大事  
  • 何必寫?看似大的大事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七、書單  

  • 書單:虛構文學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 書單:非虛構文學  


+ 又一張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八、檢修你的小說  

+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  

 

 

| 內容節錄 | 

 

前言
 
我大半輩子都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最後的結果太令人沮喪了:我發現自己賺的錢原來這麼少,這麼多年的人生加總起來竟然如此微不足道。
 
只要支票還能兌現,我沒興趣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多窮。那貧窮一直都在,我不想知道確切數字。基於同樣的理由,我一直在拖延,一直不想要寫書來談寫作。我知道在這方面,自己能提供的想法很少,而我不想面對這個事實。原來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和這麼多的練習,我還是這麼蠢。
 
我受的教育包含廚房餐桌藝術碩士班,先是坐在安德利亞.卡萊歐的廚房,再坐到湯姆.史班鮑兒的廚房,然後是蘇西.薇特蘿和雀兒喜.肯恩的。課程從一九八八年持續至今,沒有畢業典禮,沒有學位證書。
 
我參加的第一個寫作工作坊是安德利亞開的,裡頭都是好人。幾年後,安德利亞把我帶到一旁說話。那個星期,我交了一段情景描寫:一個年輕人拚了命想要和一個緩慢洩氣的性愛娃娃進行全套性行為。最終在十五年後,我把它放進小說《嗅》(Snuff)裡頭。安德利亞代表其他作家對我說,我不適合待在這個群體中。大家讀了這篇小說,都覺得待在我身旁不安全。為了安慰我,她建議我去向另一個作家湯姆.史班鮑兒學習,他當時剛從紐約搬到波特蘭。
 
湯姆。湯姆的工作坊很不一樣。我們在一棟破爛房子碰面,那是他買下來的,打算整修。感覺就像犯罪者,光是牴觸門口釘著的告示「危險,請勿進入」感覺就夠壞了。前任屋主是個隱士,他幫房子的內裝鋪上一層透明塑膠布,確保空氣隨時都溫暖又潮溼,這樣才能栽培他收集的大量蘭花。房子從裡爛到外,只剩幾塊地板支撐住一個人的體重。根據作家莫妮卡.德雷克的回想,她第一次去上課時發現門廊已經塌了。她在外頭晃來晃去,感到為難,不知如何移動到任何一扇門前,它們都高懸在堆滿垃圾、雜草茂盛的院子上方。對莫妮卡而言,那機會渺茫的一跳──越過碎玻璃和生鏽鐵釘的一跳,一直都象徵著成為專業作家的挑戰。
 

說到這院子,湯姆說,砍掉黑莓藤、車走一堆堆垃圾等活動會使我們團結成一支隊伍。光帶稿子來給他看是不夠的,我們得用週末挖掘鋸齒狀的濃湯罐頭、死貓,把它們全送到垃圾掩埋場去。我們懂什麼?當時才二十幾歲,我們乖乖配合所有要求。湯姆會做溼答答的鮪魚三明治給我們當午餐。他工作坊的實際進行方式比較傳統,但也只是傳統一點點。如果我們面臨創作瓶頸,他可能會求諸三錢起卦法,或要我們去找他在西雅圖最喜歡的靈媒。他會帶一些作家過來──像是彼得.克里斯多佛和凱倫.卡伯──教他教不了的事。課堂上與其說是在授課,不如說是在對話。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像那樣的對話。這些話不是我告訴你們的。若要表明出處,那麼這些話就是來自我的老師,還有老師的老師,你可以一路追溯到人類穴居時代。這些課程就像一條菊鏈,往過去和未來延伸。它們應該要由我或某人來組織、策劃。
 
但我還是天人交戰。
 
推動我寫下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因素,是我對「史上最爛寫作工作坊」的記憶。指導者是一個西岸的編輯,他用信件招攬學生。那本浮誇的小冊子把他捧成某種「明星作家的編輯」,列出一串已逝世的傳奇作家,宣稱是他把他們從朽木雕琢成器的。
 
有抱負的學生得繳數千美金接受他的雕琢,繳費期限在開課前數週。明星作家的編輯優雅降臨在舉辦工作坊的城市,待了週末三天,在豪華飯店的會議室上課。當然了,只有有錢人付得起這費用。參加者大多數是有錢人的妻子,當中還混進了幾個有終身職的大學教授──還有我。在這三堂課上,學生們每次都會集合起來,朗讀自己的作品,然後等待。大家都會望向明星作家的編輯,而他會深深嘆口氣,要求我們評論作品。
 
這策略讓其他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明智,同時也耗去大量時間。各種意見在教室裡穿梭,但沒什麼實際建議。通常是沒有任何實際建議。意見針鋒相對,你一言我一語吃掉更多時間。在學員們熱切漫談的期間,明星作家的編輯更新他的通訊錄,瞄幾眼手機上的訊息,肅穆地點點頭。
 

編輯大人在辯論的最後階段加入,帶來以下這些意見的各種變體:「這小品很有意思,展現出豐富的感受力,你應該要把它擴寫成長篇小說。」或者:「你的作品就跟(在此插入編輯大人宣稱他發現、栽培的一些已死作家的名字,例如海明威、福克納、哈里特.比徹.斯托)一樣大有前途,請繼續寫下去。」
 
握手握個沒完。一堆馬屁。到了星期天下午,他的二十五個學生都被摸頭摸得舒舒服服,沒得到任何有用的資訊。編輯大人就這麼出城了,口袋比進城時多裝了四萬美金。
 
目睹這齣鬧劇後,我決定要寫一本書。總有一天我要寫。寫一本以嚴厲體現愛意的手冊,提供的資訊要比那票獅子大開口的寫作明師還要來得實際。然而,我還是很掙扎。
 
令我卻步的,是死者。我清點了一下有哪些人,哪些書商、作家同行幫助過我,發現當中有許多已經過世了。我喜歡廣闊交友,但壞處是,這代表我得參加許多人的葬禮。寫這本書等於是還他們人情,但這也會是令人悲傷的工作。
 
使我無法著手的另一個原因,和我最優秀的寫作導師有關。當我寫這段文字時,湯姆.史班鮑兒已經放棄教人寫作了。他覺得自己像個騙子。過去三十年來,他堅信普通人,也就是白天有正職的人、出身藍領家庭的人,也可以寫出與世界產生聯繫的故事。他的許多學生成功了,包括莫妮卡.德雷克、斯蒂凡.阿爾里德、喬安娜.蘿絲、珍妮佛.蘿克,還有我。不過湯姆自己的寫作生涯委靡了。對他自己而言,教人寫小說這項例行工作開始顯得像詐欺。
 
不僅如此,湯姆的健康狀況並不算太好,但這件事太私密了,我在此不會提及。
 
湯姆傳授給學生的是實用、有效的技巧,立刻就使他們的寫作進步。有許多招數,他是從知名編輯兼作家高登.里許那裡學來的。湯姆引導讀者去接觸最高明的作家,去效法他們。他幫學生和文學經紀人、編輯牽線。這些事,他都是在那棟破爛房子裡進行的,從一九九○年開始,每個星期都如此,每堂課向學生收取二十美金。他還是會擔心學生在賣書的世界裡有沒有機會成功,他正直到這種地步。
 
拿他跟那個收了幾千塊的明星作家編輯比對一下吧。後者忽視學生的作品。只認識他們三天。告訴學生他們很優秀,還說他們可以在出版界撈一筆。然後就匆忙出城,再也沒人見過他。

 

如果我要寫這本談寫作的書,我寧願採取悲觀的立場。
 
如果你立志要成為一個作家,不管我說什麼都阻止不了你。但如果你沒有堅定的意志,不管我說什麼都無法使你成材。
 
***
 
儘管如此,如果你跑來找我,請我對你傾囊相授,我還是會告訴你:出版業現在是靠維生裝置活命的。布列特.伊斯頓.艾利斯告訴我,小說甚至已不存在於文化界的雷達上了。你來得太晚了。盜版摧毀了利潤。讀者全都跑去看影片、打電動了。我會對你說:「孩子,回家去吧!」
 
沒有人天生可以幹這行。作家是該說故事,對,但你如果要成為作家,你還得找其他作家來當你的良師益友,就像安.萊絲求助吸血鬼那樣。我很幸運。我的第一本書有四個大作家背書:羅伯特.史東、凱瑟琳.鄧恩、湯姆.瓊斯、貝瑞.漢納。我假裝感謝,實則跟蹤他們。史東有次來波特蘭參加一個談論賽爾妲.費茲傑羅的座談會。我和他在希斯曼酒店碰面時,他對我說:「耐得住風霜歲月的事物,要不是大理石造的,就是文字造的。」
 
就某種角度而言,這本書是我寫作生涯的剪貼簿。從我和大衛.塞德里在巴塞隆納教堂跳蚤市場買東西,寫到我和諾拉.艾芙倫在她逝世幾個月前於干邑喝酒,寫到我和湯姆.瓊斯、艾拉.萊文偶爾會通信的那幾年。我跟蹤過我的明師,請他們給我一些建議。
 
因此,如果你改天又跑回來請我指導你,我會說,成為作家需要的不只是才華和技巧。我認識一些優秀的寫作者,他們從未完成寫作計畫。還有一些寫作者拋出一些極棒的點子,卻無法完整地執行出來。
 
我還見過一些作家寫出一本暢銷書,但對整個過程徹底破滅,再也沒寫出另一本書。作家喬伊.威廉斯說過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作家必須夠聰明,要產得出優秀的點子──但也得夠駑鈍,才會願意做功課、敲鍵盤、編輯稿子、再度編輯、賣出稿子、修稿、修稿、再修稿、重讀編輯審的稿、檢查打樣、挺過各種訪談、寫文章打書,最後要在十幾座城市現身,幫數以千計或萬計的人簽名……
 
然後我會告訴你:「現在,你可以從我家門口滾開了。」
 
但如果你回來第三次,我會說:「孩子……」我會說:「別說我沒警告過你啊。」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恰克.帕拉尼克 Chuck Palahniuk,一九八六年畢業於奧勒岡大學新聞學系,先後當過記者、柴油機技術人員,也曾投入無政府主義社群「雜音社會」發起的一系列活動,例如在公共場所惡作劇。據說這些經歷後來都成為鬥陣俱樂部「破壞計畫」的靈感來源。

三十多歲開始寫作,偏好有力、精簡的短句以及貼近日常的敘事風格,獲《紐約時報》形容為「拳擊手小說家」。創作觀深受以「危險寫作」為宗旨的寫作團體啟發,信奉必須在痛苦的個人經驗中尋求靈感,曾說「一旦面對自己終將一死的事實,你就知道自己沒什麼好失去的。」

傅柯與卡繆的思想是帕拉尼克寫作的重要養分。儘管在《鬥陣俱樂部》之後,評論家普遍認為他是個虛無主義者,他自認是浪漫主義者,比起死亡更喜歡婚禮,並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引發共鳴。時以社會邊緣人為主要角色,並透過角色間的對話,闡明古怪荒誕、卻發人深省的理論,內容涉及死亡、道德、童年、家庭、性與信仰。

一九九六年,成名作品《鬥陣俱樂部》出版,這是他的第二本長篇小說。處女作《隱形怪物》也在他成為暢銷作家後,在讀者間引起風潮。《鬥陣俱樂部》全球狂銷上百萬冊,獲得美國西北太平洋文學獎、俄勒岡文學獎。好萊塢名導大衛‧芬奇於一九九九年改編成電影,由愛德華‧諾頓、布萊德‧彼特、海倫娜‧波漢卡特等大牌演員主演。無論是原著小說與改編電影,皆成為一代文青必讀、必看的經典,電影更長年高踞IMBD全球經典電影榜單,更獲《帝國》電影雜誌評選為百大電影第八名。其他著作包括《倖存者》、《搖籃曲》、《孤島日記》、《惡搞研習營》、《重返人間》、《鬥陣俱樂部2》、《鬥陣俱樂部3》等。

相關著作:《革命的那一天:《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以虛無主義爆擊現今民主的戰慄之作》《鬥陣俱樂部》

 


| 譯者簡介 |

黃鴻硯,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Mangasick」副店長,文字工作者。翻譯、 評介、獨立出版海內外另類漫畫或畫集,企畫相關展覽。漫畫譯作有《竹光侍》、《惡童當街》、《少女樁》、《荔枝光俱樂部》等,文字書譯作有《革命的那一天》、《圈外編輯》、《二十四隻瞳》、《九個故事》、《法蘭妮與卓依》、《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等。

鬥陣寫作俱樂部:《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拆解逾30部知名小說,從打造小說質地、建立作者權威到加強故事緊張感,全方位專業作家教戰手冊

HK$183.00價格
數量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恰克.帕拉尼克 Chuck Palahniuk

  •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 書號 | ISBN

    9789863449539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3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