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愛書人珍藏的重磅之作,研究近代日本文化史必讀之書}
歷經大火、震災與戰爭劫後的神保町,
如何蛻變成愛書人爭相朝聖的世界第一書街?日本文壇奇才、明治大學教授鹿島茂
揭示鮮為人知的書業興衰史,深度刻劃神田古書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將神保町這個世界罕見的獨特『舊書街』置於涵蓋產業、經濟、教育、飲食、居住等多種面向的巨大脈絡下,以社會發展史的觀點進行鳥瞰,期盼除了能點出神保町的獨特性,更能透過其獨特性釐清日本近代的樣貌。 」
──鹿島茂
神田神保町號稱世界第一的古書街,也是最具規模的書業聚集地,實體書店如三省堂、有斐閣、東京堂、岩波書店等,以及日本出版界著名的「一橋集團」(小學館、集英社等)都在此營運,是愛書人的必訪聖地。
回溯神保町發展史,曾遭地震、大火與戰爭劫難,但這個地方始終未曾衰敗,儼然以一種頗具毅力的姿態,令東西知識與世界觀在此融合,凝聚書業、大學與外語學習機構扎根於此。神田神保町究竟有何獨特之處,能夠成為堪比「世界遺產」的知識匯聚地?
書中作者考察神保町從幕末到現代的史地變遷,一窺異國文化和日本精神在神保町的碰撞與流動,企圖完整描繪神保町文藝社會樣貌。除了書業之外,亦論及明治、大正時期劇場與電影院在神田區域的蓬勃發展,因中國留學生到來而形成中華街,還有「御宅族」給神保町古書街帶來的重大轉變等,都是過去研究神保町較少觸及的面向,饒富趣味。
本書為二〇一〇年至二〇一六年,鹿島茂教授於《筑摩》雜誌共七十回的連載集結,可說是值得所有愛書人珍藏的重磅之作,也是瞭解近代日本文化史的必讀之書。
〈有斐閣〉
「有斐閣一開始是扮演『學生銀行』的舊書店,等這些學生出了社會,開始寫作後,有斐閣又以出版社的身分陪伴這些學生,日後的岩波書店等也群起效法這種模式。因此,在神保町書店的『某種走向』上,有斐閣可謂領頭羊一般的存在。」
〈轉為經銷商的東京堂〉
「據說每當外地的書店店員來東京採購書籍時,博文館的業務人員山本留次都會將對方帶來東京堂,推薦對方在此採購博文館以外的書籍、雜誌。透過東京堂與博文館的攜手合作,東京堂順利成為其他出版社的經銷商,一口氣拓展銷售通路。」
〈一誠堂的舊書教育〉
「一誠堂是『舊書店學校』的原因之一,是出於初代店主酒井宇吉允許店員在神田地區獨立開業的寬容方針,然而光是這樣或許還無法孕育出這麼豐富的人材。要成為『舊書店學校』,就得進行『舊書教育』。而一誠堂正是一所對店員們進行了『舊書教育』的機構。」
〈神保町的大火與岩波書店〉
「岩波茂雄緊急取消了原本計畫好的夏季旅行,在七月二十九日這天辭去神田高等女學校教職,參加退職送別會。接著他立刻前往舊書市,買進裝滿一整個人力拖車的舊書,在八月五日正式開業。店名取為『岩波書店』是因為夫人表示『不希望世人只知道店名而不知道店主是誰』。」
| 目錄 |
推薦序/ 邱振瑞 (詩人、作家兼翻譯家)
Ⅰ
1神保町地名由來
神保町的地理概要2蕃書調所的設立
昌平黌與兩所官立學校
在護持院原上的確切地點
從蕃書調所到洋書調所,再演變為開成所3東京大學的誕生
高等教育的開端
最初的外國語學校
讀《高橋是清自傳》
東京大學誕生的背景4《當世書生氣質》裡描寫的神保町
花街與丸善
淡路町的牛肉鍋店
書生的經濟狀況Ⅱ
5明治十年前後的舊書店
促成舊書店街形成的條例
有斐閣
三省堂書店
富山房
東京堂書店
轉為經銷商的東京堂
中西屋書店的記憶
中西屋的威廉.布萊克6明治二十年代的神保町
白樺派與東條書店
無賴.高山清太郎
「競取」的濫觴
《蠹魚昔話 明治大正篇》Ⅲ
7神田的私立大學
明治大學
中央大學
專修大學
日本大學
法政大學
東京外國語學校與東京商業學校
共立女子職業學校的誕生8漱石與神田
成立學舍的漱石
「少爺」的東京物理學校9神田的預備校.專門學校
駿台預備校
百科學校.東京顯微鏡院.郵輪俱樂部自行車練習場.東京政治學校.濟生學舍Ⅳ
10神田神保町斯土斯地
神保町的大火與岩波書店
神田的市區電車11儼然中華街的神田神保町
夢幻中國城
松本龜次郎的東亞學校
中國共產黨的搖籃
古書店街是中餐廳街12法國區
兩間三才社之謎
聚集於三才社的人們
法英和高等女學校
約瑟夫・柯特和雅典娜法語學校13御茶水的尼古拉堂
奇特的建築Ⅴ
14古書肆街的形成
大火前後
關東大地震後的古書泡沫時期
競標會的修練
一誠堂的舊書教育
九條家藏書收購始末
《玉屑》和反町茂雄
聚集兩百間古書店的街區
在百貨公司賣古書
從巖松堂到巖南堂
古書街拯救的生命16神田與電影院
三崎三座
神田環景館、新聲館、錦輝館、東洋電影院……
皇宮電影院與銀映座
東洋電影院的後來17神保町的地靈
駿河台的屋敷町Ⅵ
18戰後的神田神保町
《植草甚一日記》
空前絕後的古典籍大移動
記錄者.八木敏夫
折口信夫與《遠野物語》的邂逅19昭和四十至五十年代:轉捩點
中央大學遷址與滑雪用品店的進駐
鈴木書店盛衰史
一橋集團的今昔
現代詩搖籃期
古書漫畫熱潮的到來
次文化、御宅族化的神保町
| 內容節錄 |
1.神保町地名由來
神保町的地理概要
我想撰寫關於神田,尤其是神保町(官方名稱為「神田神保町」,以下除非有特別註明的必要,否則皆稱「神保町」。「小川町」、「淡路町」等亦同)的文章,但並不是散文,而是從社會與歷史的角度來書寫。我的構想,是將神保町這個世界罕見的獨特「舊書街」置於涵蓋產業、經濟、教育、飲食、居住等多種面向的巨大脈絡下,以社會發展史的觀點進行鳥瞰,期盼除了能點出神保町的獨特性,更能透過其獨特性釐清日本近代的樣貌。
* * *
首先從「神田」這個地名說起。
說到神田,大家最先聯想到的無非是學校、包餐的學生租屋處和書店,沒有人會聯想到稻米吧。古時每一國都會指定某一片田地來種植供奉大神宮的稻米,這片田地就叫做神田;而武藏國的獻米田就位於今天的神田。(矢田插雲,《從江戶到東京(一)麴町.神田.日本橋.京橋.本鄉.下谷》,中公文庫)
順帶一提,古代將「神田」讀作「MITOSHIRO」,因此若使用古代的讀音,「神田美土代町」會讀作「MITOSHIRO.MITOSHIROCHO」。不過「神田美土代町」其實是在明治五(一八七二)年更名時,將「神田」的訓讀(MITOSHIRO)以借字表示而新建的城市,因此並非自古相傳的名稱。
接下來介紹神田「神保町」這個地名的由來。
現在的一橋、神保町、猿樂町、駿河台、小川町、錦町、淡路町一帶,在江戶時代是旗本、御家人居住的武士住宅區;即使同為神田,此區屋宅的占地比美土代町、多町、須田町、司町以東的庶民住宅區要大上許多。這是因為當時幕府允許旗本、御家人建造整個家族的住宅和馬廄。
町名源自表神保町北側的「神保小路」。元祿二(一六八九)年,旗本神保長治拜領位於小川町的住宅土地後,才有此稱呼。(北原進監修,《大江戶透繪圖:從千代田看見江戶》,〈第二部 千代田區町名由來事典〉)
幾乎所有提到神田神保町的書籍皆採用上述說法,而有趣的是,儘管同為「神保小路」,在慶應元(一八六五)年的地圖裡,它卻分別被標上「表」和「裏」,被視為兩條不同的路。現在鈴蘭通所在的位置是「表神保小路」,而現在的靖國通在地圖上則是「裏神保小路」。據說這是因為神保氏的宅院廣大,正門和後門相隔一個區塊,因此將正門外的路稱為「表神保小路」,後門外的路稱為「裏神保小路」。
慶應四年,在戊辰戰爭中落敗的德川家於七月撤退回駿府,旗本、御家人也隨之遷移,江戶城四周頓時出現大量空屋,「表神保小路」和「裏神保小路」附近當然也不例外。這些空屋儘管不如大名邸舍一般廣闊,卻也有不少上級旗本居住的大房子;屋主離開後,這裡儼然成了荒涼的鬼城。
北村一夫在《江戶東京地名辭典 藝能.落語篇》(講談社學術文庫)中引用「王子的幫間」這部落語,劇中有個橋段是一名謎樣女子約一名男子「來小川町神保町的新開」。根據作者的說法,「新開」並不是餐廳的名稱,而是指「新開地」。明治初期,「表神保小路」和「裏神保小路」都是有化身女人的狐狸精出沒的荒涼地帶。
不過,明治二年為配合天皇巡幸東京,太政官(維新政府)遷至江戶城(明治二年改稱皇城)後,便將鄰近的「表神保小路」和「裏神保小路」周邊武士房舍徵收為官有地,出租或出售給新科太政官,這一帶的人口也逐漸增加。
澀澤榮一正是當時移居此地的新政府官員之一。
慶應三年,德川昭武代替將軍出席巴黎世界博覽會,澀澤榮一也隨行,在當時先進的法國增廣見聞。明治元年底歸國後,幕府已經瓦解,澀澤成了「無依的喪國之臣」。其後,他並未至新政府或靜岡藩求官,而在靜岡設置常平倉,成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先驅。之後,因為維新政府缺乏人才而苦惱的大隈重信找上了他,任命為大藏省租稅司正。
當時澀澤先暫住在湯島天神中坂下,但大藏省官員日以繼夜的繁重公務,令他深感湯島的住所實在太遠,因此考慮搬家。最後他選擇的住處,就是位在「裏神保小路」的一棟原為官員高津氏所有的房子。
《澀澤榮一傳記資料 第三卷》中,記載著有關澀澤遷居的過程。
青淵先生(澀澤榮一)在前述的湯島天神中坂下住了整整兩年,明治四年十二月,將這棟房子賣給尾高惇忠氏,同時搬到神田小川町裏神保小路。
澀澤榮一向高津氏買下的新居(土地為官有地,故僅能租借)總坪數五百四十三坪,建坪一百一十八坪,相當於一百二十張榻榻米;正門兩側各有建坪二十三坪的長屋,除此之外還設有倉庫。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顯然是一戶氣派的豪邸。不過,當時皇居周圍仍是一片荒煙蔓草,使房子感覺上似乎沒那麼大。
具體而言,澀澤的房子究竟位於「神田小川町裏神保小路」的什麼地方呢?這篇報導的作者參考東京市役所編輯的《東京市史稿.市街篇》中復刻的明治四年東京大繪圖,撰寫了以下段落:
我在地圖上找到青淵先生房子的賣方,也就是前一位居住者高津氏的姓氏。地圖下方中央為土屋相模守的宅第,從轉角直通九段坂的那條路,便是裏神保小路;位在轉角處的是岡部日向守的宅第,而隔壁寫著「TAKATSU」的,就是青淵先生向高津氏購買的邸舍。這條路最初屬於小川町,稱為裏神保小路;後來脫離小川町,成為裏神保町;在道路拓寬,開始有電車經過之後,裏神保町反而成為主要道路,使得町名變得不自然,因此改稱通神保町。震災後重新區劃土地,道路再次拓寬,再加上表神保町與南神保町合併,故改稱神保町至今。
在探討澀澤榮一第二個住處位於何處的過程中,町名變更的經過也意外獲得釐清。為求正確,在此補充說明:澀澤搬來時(明治四年十二月)仍屬於「小川町」的「裏神保小路」,是在隔年,也就是明治五(一八七二)年實施市區改正之後,才變成「裏神保町」的。
政府除了拓寬表神保小路(現在的鈴蘭通和櫻通),也再度拓寬裏神保小路,將其改為九段通(現在的靖國通),「表神保町」與「裏神保町」因而誕生;同時政府也一併設置了「南神保町」與「北神保町」(現在神保町二丁目的一部分),打造出四個神保町。
在一年七個月後的明治六年六月,澀澤榮一從大藏省退休,為了設立第一國立銀行而搬到銀行附近的日本橋;此時澀澤榮一的住址已不是「小川町裏神保小路」,而是「裏神保町一丁目」。
之所以能掌握上述資訊,是因為明治六年,澀澤將土地與建物以一千一百兩賣給當初購屋時替他居中斡旋的鈴木善助,當時的「地所家屋讓渡書」保存至今,上面記載的地址為「第四大區小一區裏神保町一丁目三番地」。
順帶一提,澀澤在明治四年購買裏神保町的住處時,土地為官有地(僅能租借);但在明治六年出售時,土地已歸澀澤所有。當時澀澤已經官拜大藏大丞,也就是相當於現在局長級的職位,應有足夠的財力直接買下土地。另一個可能是:澀澤的父親澀澤市郎右衛門於同年十一月辭世,澀澤購買土地的資金或許來自他繼承的遺產。
話說回來,從神保町不動產價格變遷的觀點來看,「總坪數五百四十三坪,建坪一百八十坪」,位於神保町一丁目的土地及房屋買賣,在明治六年以一千一百兩成交的這個事實,也非常耐人尋味。順帶一提,「兩」就是「圓」;當時在土地買賣中仍以「兩」為單位。明治六年的一圓,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大約是兩萬圓,因此一千一百兩,就相當於兩千兩百萬圓。現在神保町一丁目靖國通的房價,每坪最便宜也要價約五百萬圓,因此就算用一百倍,也就是二十二億圓可能也買不起。
回到正題,明治六年的「第四大區小一區裏神保町一丁目三番地」日後又歷經數次町名變更,門牌號碼當然也早已不同。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鹿島 茂,法國文學家。明治大學教授。專精十九世紀法國文學。
一九四九年生於橫濱市。一九七三年東京大學法文科畢業。一九七三年同校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現為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院教授。曾以《職業別巴黎風俗》獲讀賣文學獎評論、傳記獎,獲獎無數。擁有龐大古書收藏,於東京都港區開設書齋工作室「NOEMA image STUDIO」。近作有《「歪腦筋」的逆襲》(清流出版)、《聖人366日事典》(東京堂出版)等。
Twitter:@_kashimashigeru
| 譯者簡介 |
詹慕如,自由口筆譯工作者。譯有多數文學小說、人文作品,並從事各領域之同步、逐步口譯。
臉書專頁:譯窩豐 www.facebook.com/interjptw
周若珍・Narumi,日文教師,日文翻譯。對教育充滿熱忱,並從事各領域的口筆譯工作。
深愛動物,支持以領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
FB粉絲頁「なるみの楽しい日本語教室」https://facebook.com/narumi.nihongo
神保町書肆街考:世界第一古書聖地誕生至今的歷史風華
作者 | AUTHOR
鹿島茂
出版社 | PUBLISHER
馬可孛羅
書號 | ISBN
9786267520918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5/31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