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除遭廢棄之外,又被肆意的剝削,在一九八二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時,各方政客爭相以「歷史真貌」示人,大談甚麼香港空間與歷史錯誤,雖流於空泛,倒能引起短暫的「香港熱」和「香港學」潮。大學講師、碩士、和博士輩也參加剝削行列,他們為了拿一點研究基金,或者為了增加知名度,或者投機取巧,聲稱要搞香港史,著書立說,留芳萬世。但最令這批有識之士感到頹喪洩氣者,就是香港史料散佚十之八九,簡直入手無從。
......
而最諷刺的地方,香港史一直是由民間個人非學者所致力進行資料搜集和研究,默默耕耘,不懼孤掌難鳴,還幹得有聲有色,著作等身,開啟港史掌故之堂奧,令後輩汗顏。其表表者首推三人,就是吳灞陵、葉靈鳳和梁濤先生了。
——摘自《老香港》系列序言
***
香港郵遞服務效率高,但曾有一封信投遞了十二年才到達目的地,甚為誇張!香港昔日街道名字古靈精怪,當時是誰為街道命名的?準則如何?香港早期是有死刑的,在哪裏執行?執行過程如何?
| 作者簡介 |
吳昊(1947年8月11日-2013年12月16日),原名吳振邦,廣東東莞出生,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視電影系系主任、無綫電視編劇、監製,他亦是香港歷史風俗掌故專家、書本作家、專欄作家、電台節目主持、影評人及收藏家。(轉摘自Wikipedia)
再見香港
作者 | AUTHOR
吳昊
出版社 | PUBLISHER
次文化堂書號 | ISBN
9789629924799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1/07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