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假消息?假新聞如何烙印到你的記憶裡?
◎什麼是「另類事實」?什麼又是「後事實」?
◎偽草根運動如何製造風向?
◎民粹主義者及說謊媒體:到底誰在罵誰?
◎記者要做些什麼?記者必須遵守哪些規則?
◎過濾後的資訊──什麼是「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
◎「回音室」(echo chamber)裡會聽到什麼聲音?……

了解這些問題的存在,便是踏出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本書將引領你對數位媒體多樣性、契機和危險等方面有基本的認識,
並且妥善地理解和使用各種媒體!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中正大學胡元輝教授精闢導讀。
◎承繼「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一貫風格,以簡單明瞭的語言,搭配得獎插畫,在具體明白的提問中,為年輕讀者清楚說明與媒體有關的各種演變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不只談如何辨識假新聞並與之對抗,也談及網路霸凌和網路成癮的問題。
◎「媒體識讀」已成為德國教育系統的核心課程,台灣方於108課綱納入。本書共分成7大主題,66個子題,含括各種關於媒體的基本知識: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民粹主義和新媒體的關係,乃至同溫層、演算法,每個篇章皆適合做為課堂延伸討論的題目。

● 胡元輝:
日新月異的數位傳播科技確實為人類創造無比便利的溝通工具,亦確實讓我們陷入垃圾與不實訊息的泥淖,關鍵仍在我們是否能透過成熟的素養,發揮新科技所帶來的正面潛能,抑制新科技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沒有資訊,我們固然沒法參與公共生活;但如果沒有優質與真實的資訊,我們也不可能擁有美好的公共生活。我們以前常說陽光、空氣與水是生命的三要素,如今,資訊已是現代人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第四要素。要在數位時代真正成為傳播的主人,扮演好傳播主人的角色,就必須具備現代公民的媒體素養!

 

目錄

總導讀1 「借鏡」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總導讀2 一份給青少年參與社會討論的基礎知識  陳中芷(德國畢勒佛大學、維藤.赫德克大學文化反思學院歷史系博士生/自由寫作者)
專文導讀 數位時代更須要做好傳播的主人  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
● 前言
◎第1章 舊媒體與新媒體
.到底什麼是媒體?
.哪種媒體最常被使用?
.媒體是做什麼的?
.消息和意見如何被人包裝?
.新聞工作的核心:什麼是新聞?
.誰走在報紙森林中?
.消息的販售者:什麼是新聞通訊社?
.電視與廣播:為何我們要付費?
.社群媒體方面有些什麼?
.為何YouTube如此受歡迎?
.Instagram──網紅都在做些什麼?
.社群媒體真的社會嗎?

◎第2章 假新聞。巨大的不確定性
.什麼是假新聞?
.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假新聞呢?
.假新聞如何烙印到你的記憶裡?
.我該如何揭破假新聞?
.什麼叫做「另類事實」?
.感覺的真實──什麼叫做「後事實」?
.公司、企業的假新聞──「漂綠」是如何運作的?
.來自外部的假新聞──誰在發揮影響?
.酸民在酸民工廠裡做些什麼?
.為何你該小心軟體機器人?
.草根行銷──如何由下而上製造輿論?

◎第3章 假新聞一直存在
.謊言如何流傳千年?
.為何我們總該看仔細?
.假新聞與迫害及歧視有什麼關係?
.謊言是如何點燃人們仇恨猶太人的心態?
.藝術在哪裡終止,假新聞又在哪裡開始?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圖也沒真相了呢?
.戰爭和假新聞有什麼關係?
.廣告公司如何讓一場戰爭受到歡迎?
.記者如何被人利用?

◎第4章 民粹主義者、政治人物與媒體
.誰是右派、誰是左派?
.民粹主義者與謊言媒體──誰在罵誰?
.為何Twitter如此受民粹主義者歡迎?
.為何民粹主義者否認氣候變遷?
.什麼是一個國家的第四權?
.記者要做些什麼?
.記者必須遵守哪些原則?
.什麼是聯邦新聞會議?
.編輯──對抗假新聞最好的方法?
.人人都能經營部落格。但你該注意些什麼?

◎第5章 你的個資與新媒體的力量
.新媒體、新公司──什麼是「新經濟」?
.網路媒體企業如何利用你的數據?
.為何Instagram和WhatsApp如此強大?
.誰是媒體世界裡的間諜?
.最高機密──你該如何設定安全的密碼?

◎第6章 歡迎來到智慧型手機的世界!
.你能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搜尋引擎?
.如何抵抗過多的資訊?
.什麼是媒體使用協議?
.數位排毒──你如何從科技中自我「解毒」?
.成癮危險──從何時起依賴會對我們造成威脅?
.什麼是演算法?
.當別人替你選擇時──什麼是「過濾氣泡」?
.你在同溫層裡聽到了什麼?
.同溫層與過濾氣泡會造成什麼問題?
.你該如何擺脫資訊氣泡?
.點擊誘騙──你的好奇心如何被人利用?
.刪除程序之後──你是如何迷失在網路上?

◎第7章 網路霸凌與仇恨言論
.為什麼是我?
.自我保護──你該如何讓自己不容易受人攻擊?
.急救:你該如何保護自己?
.懲罰:什麼能夠威脅霸凌者?
.為何網路上會有這麼多的仇恨?
.你能如何對抗仇恨言論?
.對抗網路仇恨的政策是什麼?
〈諮詢與協助的資源〉
〈點擊小建議:關於媒體的一切〉
〈搜尋引擎:Google的替代選擇〉
〈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的替代選擇〉
〈十分有益的App與程式〉
◎詞彙表 

 

專文導讀:數位時代更須要做好傳播的主人

──胡元輝

媒體如何運作?媒體工作者又是什麼樣的一群人?如果拿此問題來詢問我們身邊的朋友,答案可能頗為紛歧,即使不是言人人殊,至少沒法定於一尊。從某個角度而言,此係多元社會的必然結果,但究其實,卻可能反映了大眾對媒體與媒體工作者的各種錯誤認知。

早期有不少人將新聞工作者視為報導內幕、揭發真相的英雄,他們為了向社會傳遞真實的訊息,甚至不惜讓自己身陷險境。如今,新聞工作者的「無冕王」的稱號已經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則是「無腦人」的形象,似乎這群工作者所在意的只是閱聽眾的歡心,甚至為了爭取大眾的眼球,可以枉顧真實,泯滅良心。

新聞工作者究竟是一群捍衛真相的英雄?還是一群爭奪眼球的狗熊?熟悉媒體工作實況的人皆知,以上兩者都是不切實際的圖像。因為媒體組織中的新聞工作者,不僅受到內部層層節制,更受到外部政經結構的影響,非一人可以決定新聞的樣貌。大多數記者的日常工作與處境,遠比英雄與狗熊這兩種迥異的圖像來的複雜,來的多元。

同樣的,在數位時代的今天,如果要說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都可以是作家,應該不算虛言,但此類描述所帶給人們的「光明」前景,卻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憧憬。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們已逐漸發現網際網路等新興媒介雖然給予人們無比的表現機會,亦提供民主無限的運用潛能,但虛擬世界未必開放無礙,更常常是理盲當道,它似乎也「複製」了實體世界的種種遊戲規則。

令人擔憂的是,社會大眾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新興媒體的功能與限制,不能有效培育自身在新傳播時代所需具備的素養,那麼新興科技所可能帶來的好處勢將消失殆盡,所可能肇生的傷害則與日俱增,此則不僅是傳播科技的遺憾而已,更是人類文明的重大損失。「假新聞時代下的媒體素養」這本書正是植基在此種憂思下的著作,希望為處身於新傳播時代的每個公民提供最關鍵的傳播素養。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即使是數位時代的今天,傳統媒體並未完全離我們而遠去,新興媒體亦未占據我們生活的全部。或者更精確地說,許多新興媒體逐漸成為傳統媒體,而我們一直處於新舊媒體並容的傳播時代,也因此,我們乃是標標準準的「資訊雜食動物」,試圖從各種媒體與平台吸取所需的生活資訊。

不僅如此,在新傳播科技的協助下,我們既是資訊的接收者,亦為資訊的生產者,不僅每天從各處採擷資訊,而且往往將採擷來的資訊予以再製,甚至主動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傳播出去,成為道道地地的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或生產性使用者(produser)。因此,與傳統傳播生態系統大不相同的是,數位時代的公民在傳播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所擁有的影響力亦愈來愈大。

相對於過去的第四權──媒體,已經有不少人將網路上的積極公眾、公民記者、意見領袖等稱為第五權。此一新興的「第五權」既是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的最終監督者,亦為媒體第四權的有力制衡者。在學者所稱的新時代「公眾自我傳播系統」中,公眾媒體素養的良窳已愈益成為民主品質的關鍵指標。畢竟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的,公民一旦擁有更大的傳播權利,其所承擔的責任亦勢必愈大。

假訊息的問題即是數位時代此種權利義務對等論的最佳註腳。許多民主國家都正面對假訊息所帶來的困擾,亦為如何解決此一課題困擾不已,經過多方討論與研究之後,幾乎各國都承認,公民若能培養成熟的數位素養,讓自身擁有抗拒假訊息的免疫力,乃是破解假訊息的根本之道。因此,世界各國莫不積極推動媒體素養教育,視媒體素養為當代最重要的公民素養之一。

每有一種新興傳播媒介出籠,我們都不免陷入一種「科技迷思」,以為所有的傳播規律都將改寫,以致往往迷失在新興傳播生態之中,不知如何自處。但徵諸傳播史的發展,其實媒體生態雖然推陳出新,基本的傳播理則並未完全改變。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要了解媒體是如何運作的?新聞是如何產製的?媒體及新聞又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或操縱?

數位工具興起之後的今天,公眾不僅要知道如何近用媒體,更須要具備製作媒體、傳播訊息的能力,亦更須要擁有保護自己免於隱私暴露、霸凌攻擊與對抗仇恨言論的能力。這些正是身為公民的我們所需具備的基本媒體素養,亦為現代公民必須上的公民思辨課。曼弗瑞德‧泰森(Manfred Theisen)與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兩位作者所撰寫的「假新聞時代下的媒體素養」,為這些基本能力提供了精彩可讀的素材。

對人類而言,科技可好可壞,我們既不必抱持過度的科技樂觀主義,以為傳播科技無所不能,卻亦不必陷入科技悲觀主義的愁雲,拒絕新興傳播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的數位傳播科技確實為人類創造無比便利的溝通工具,亦確實讓我們陷入垃圾與不實訊息的泥淖,關鍵仍在我們是否能透過成熟的素養,發揮新科技所帶來的正面潛能,抑制新科技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

沒有資訊,我們固然沒法參與公共生活;但如果沒有優質與真實的資訊,我們也不可能擁有美好的公共生活。我們以前常說陽光、空氣與水是生命的三要素,如今,資訊已是現代人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第四要素。要在數位時代真正成為傳播的主人,扮演好傳播主人的角色,就必須具備現代公民的媒體素養! 

 

作者簡介

曼佛雷德.泰森 Manfred Theisen,政治學家、自由撰稿人。曾為德國聯邦內政部前往蘇聯進行兩年研究,以及在近東與非洲從事研究工作,並於當地為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服務。至今已舉辦一千多場關於家園、移民與融合等主題的活動及專題研討,始終與讀者保持密切聯繫,亦致力於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寫作。曾獲德國薩爾蘭(Saarland)邦政府頒發年度最佳兒少書籍獎。

作者專頁:www.manfredtheisen.de

譯者簡介

王榮輝,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繪者簡介

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出身德國劇場和演藝世家,從小展現出對線條造型和顏色極高的天分,畢業於慕尼黑美術學院,是童書與青少年叢書插畫界中極具分量的老手,偶爾也創作讀本。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德國少年文學獎」的肯定。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HK$100.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曼佛雷德.泰森 Manfred Theisen

  •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 書號 | ISBN

    9789863446927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3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