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小龍逝世半世紀,有關他的傳說仍眾說紛紜,網絡愈發達,資訊愈混亂,真假難變、良莠不齊。
- 李小龍人生唯一一次正規擂台比賽,傳聞一秒就KO西洋拳冠軍,係真唔係?

- 李小龍個性囂張,華埠橋領周露比嬲到不提其名,終生不相往來,到底當中有何深仇大恨?

- 始創截拳道的引發點,是因為比武「爆軚」?

- 樹大招風,想挑戰李小龍的人排住隊上,尤其以三屆拳擊冠軍劉大川最轟動,究竟有冇打過?結果又如何?


作者歐錦棠為資深「龍迷」,曾接觸李小龍太太、兄弟、朋友甚至包租婆,他以第一身道出與李小龍的淵源,組合多年從詳細資料搜集和研究所得,拆解鮮為人知,又流傳已久的秘聞傳言,一錘定音,以正視聽。              

 

| 內容節錄 | 

 

 

序言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名著《牡丹亭》的序言中寫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大概這是我半世紀以來對李小龍無上景仰的最貼切寫照。

 

過往接受過不少傳媒訪問,當問到為什麼我對李小龍可以投入到如此尊崇的時候,我當然可以如數家珍,一一列舉事例理由佐證,也可以簡單的概括:李小龍以生命全然投入武術,以哲貫武,還先知先覺地把他自己的武術特質和風格哲理,都使之形格化地融入光影之中,永恆傳世。

 

而他對生命的奮鬥和堅強的內心,凡事持之以恆,即使面對如滔天巨浪的壓力,抑或臨到無可挽回的絕境,他都必定以永不言敗的精神回敬,這更是活出最璀璨生命活生生的絕佳例子。我曾經告訴幾位來採訪的記者,其實你們自己去找資料研究一下真正的李小龍,便會得到答案。結果不出所料,他們在真正研究過後,不約而同地,都無可避免跟我一樣深入地迷上了李小龍。

 

今年(2023)是世紀巨星、偉大武術家、武術革命先鋒、兼截拳道始創者李小龍逝世50周年。還記得50年前的7月21早上,當時因就讀下午校習慣起的我仍在熟睡,猛然被姊姊拍醒,接著眼前視線被充滿的,就是一份報章的頭條,標題框內黑色托底白色粗線字體寫出五個極具震撼性的大字:

 

 

李小龍暴斃。

 

姊姊還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驚訝語氣向我再強調一次:

 

李小龍死咗!

 

其實當下我甚麼都聽不進去了。

 

第一次親身感受到甚麼叫呆若木雞。

 

想不到生平第一次接觸到「暴斃」這個字眼,已經深深明瞭它裡面所承載的那種絕望、終結、無可挽回的連串失落和疼心感所撼動。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1973)才看過他的《猛龍過江》,一個英雄在羅馬鬥獸場以中國功夫大戰空

 

手道,那種勇敢創新、跨越界限、打破常規的戰鬥場面,為國片前所未見。事實證明,亦已經成為經典名場面。而該片首天上映票房已達百萬港元的紀錄,前無古人。在李小龍之前,香港有為數不少俗語稱為「打仔」的武打演員,在李小龍面前,他們猶如在巨人面前的小人國,小龍簡單一下揮手踢腿的動作,他們望塵莫及,連尾燈都見唔到。

 

還有,報章雜誌不是不斷報道他的第一部荷李活電影《龍爭虎鬥》將要推出,而他正要全身投入拍攝他最新作品《死亡遊戲》嗎?不僅如此,想到他靜如止水,瞬逾奔雷的拳腳動作,和那一身魁梧結實有如鋼鐵鑄造、活像一尊肌肉憤張的古希臘英雄神像般的超人體魄,竟然同樣以一個令全世界措手不及的方式告別,相信這絕非常人在一時之間所能夠接受。

 

曾經與不少人談及在接收到李小龍逝世的那天當下的感受和反應,包括了梁家輝、已故演員李兆基,和當時身在美國的導演鄧洐成,發現原來大家那時的情緒感覺基本上是一致的,綜合他們的說法,地球在那一刻因李小龍的突然逝世而靜止了。

 

就和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李小龍忍無可忍,咆哮出手

痛擊惡人一樣,那種震撼感終其一生也不能忘懷,只是沒想到這種一始一終的落差有如天壤之別。

 

李小龍的突然暴斃,自然成為坊間茶餘飯後的話題也造就了不少材料及傳媒大書特書的機會,一時間,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關於李小龍生平,尤其對他「離奇死亡」的「爆料獵奇式」的單行本雜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我手頭上收藏中有一本的標題如此形容李小龍:

 

生前光明磊落,死後撲朔迷離。

 

撇除對他不幸死亡的主觀條件不說,就有關於李小龍生前種種,包括他的傳奇人生、武學世界、人際關係、以致大小傳聞等,即使過了半個世紀,互聯網絡發達,資訊氾濫流通的今天,情況卻比想像中還要翻了幾翻。人們對於李小龍的評價更趨兩極化,時代進步了,理論上眼光理應更擴闊了不少,但可惜受眾存在不少誤解和謬誤的仍不在少數。

 

正如在本篇第一段裡所形容,單單指李小龍是偉大武

術家,就會有人嗤之以鼻,更曾經有人以歷史名人如成吉思汗與他比較,誰才更屬於真正的「偉大」。

 

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範疇,各有人生目標,所謂偉大與否,老生常談,連小學生也隨口而出的一句:歷史自有公允。但普世價值認同,應該建基於某人生平所作是否對人類在實際生活上、或心靈上發揮積極貢獻,並且可持續發生影響,和足以流傳後世而作出判斷。

 

不要以為影片存量越豐富,畫面質素和搜畫速度可隨意自主就等於凡事「睇真啲」,實際上仍有一堆人對李小龍實戰能力抱有懷疑。認為他只不過是個演員,演戲用的功夫不能與真實打鬥相題並論,甚至動不動就穿越時空。以假設性問題,提出李小龍必定不過拳王泰臣一回合等等的無知論調。


撇除把已故半世紀的人和仍在世之人在想像中對戰的不設實際,連Pound to Pound(同等重量級別)以衡量拳手的優勢這最基本的搏擊界知識也欠奉,這些人根本已經沒有話語權。

 

另一個極端,則是把李小龍「神人化」,特別是把他實根據的武功誇張失實,無限放大,但其實以訛傳訛,缺乏事實根據O

 

對於以上種種沒有充分理據支持的個人理論,很難站得住腳,在情況許可下,我也毫不猶豫必定會據理力爭以實例舉一反三,嘗試悍衛並還原最接近真實的李小龍。

 

李小龍實力如何,功夫如何了得,不要人云亦云,亦大可不必盡信自己雙眼,試圖從電影片段中窺探他異於常人的速度和力量是否真實。即管查看與李小龍同時期,多少世界級冠軍高手,如七屆空手道冠軍羅禮士、有「金童子」之稱的公認全美最強空手道達人祖路易、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等,無不折服在他武功之下而成為門徒莫逆;試想想為什麼直到現時國際職業搏擊擂台的頭號冠軍人馬都承認受到李小龍的影響,而努力不懈成為拳手,繼而走上拳王之路,例如UFC雙級別冠軍Conor McGregor 康奈麥基格、Georges St - Pierre 佐治聖皮雅、日本第一代虎面人兼修斗始創者佐山聰等。

 

這種隔代都持續發揮的影響力和實力,真正專業的武者都懂得思考和欣賞。

 

李小龍是人。

 

但他絕對超乎常人。

 

各位細看下去,從我在本書中列舉的某些例證就會認同。

 

盡量把李小龍還原,是我的工作,亦是我一直的意願。

 

——摘自本書P4-10
 

| 作者簡介 |

 

歐錦棠,演員、編劇、武者,長年多功能集於一身,投身業界;自幼追求文武二道,孜孜不倦。中學時期成為雜誌見習記者,開始筆耕生活,往後多年在各大報刊雜誌撰寫專欄文章及創辦雜誌。自成立劇團「劇道場」,十年以來創作數十個舞台劇本,包括五部音樂劇,近作為音樂劇《十誡》、電視劇《打天下1、2》、和最新出版《真係好鍾意舊香港》。

 

歐氏是資深「龍迷」,半生鑽研並致力保留及還原李小龍歷史,曾私人開設香港第一所李小龍記念館《小龍館》,並拍攝紀錄片《李小龍之道》在全線九巴車上播放。

李小龍——哲·拳背後

HK$168.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歐錦棠

  • 出版社 | PUBLISHER

    好年華Good Time

  • 書號 | ISBN

    9789887662754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3/10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