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人:我們最愛的放鬆方式,就是「穿著內褲在家裡喝酒」!
義大利人:與其一年出國一次紓壓,我們寧可在日常生活中儲存「幸福額度」。
冰島人:從小接受「韌性訓練」,所以不論天氣多糟,我們的心情絕不會受影響。
不丹人:有什麼方法可以獲得快樂?快樂沒有方法,快樂就是方法!
瑞典人:我們熱愛獨處,心情不好時,我們會去一個沒人知道的「野莓之地」充電。
日本人:欣賞生活原本的質地,擁抱瑕疵的美,就是侘寂的祕密......etc.
━━━━━━━━━━━⊱⋆⊰━━━━━━━━━━━
來場尋找幸福的環球之旅
完整公開各國關於快樂的代表文化!
━━━━━━━━━━━⊱⋆⊰━━━━━━━━━━━
是什麼使一個人快樂?每個國家的文化,會如何影響當地人的幸福觀、人生哲學?法國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如何排解情緒、轉換心情?
「快樂學」專家海倫·羅素為了尋找獲得幸福的方法,於是展開了一個橫跨30國的「環球幸福關鍵字」計畫。她親自探訪這些國度、訪問當地人、請教朋友、專家,並請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詮釋專屬於該國文化的幸福關鍵。
從澳洲到威爾斯,從不丹到巴西,從敘利亞到俄羅斯,羅素細細梳理深埋在各國文化、風俗背後的幸福祕密,揭開讓全世界人民快樂的終極祕方!
Plus+
條列式整理幸福祕訣,引導讀者獲得幸福的直接方法
| 目錄 |
前言
1 澳洲 Fair Go2 不丹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3 巴西 Saudade
4 加拿大 Joie de vivre
5 中國 幸福
6 哥斯大黎加 Pura Vida
7 丹麥 Arbejdsglæde
8 英國 Jolly
9 芬蘭 Kalsarikännit
10 德國 Gemütlichkeit
11 希臘 Meraki
12 夏威夷 Aloha
13 冰島 Þetta reddast
14 印度 Jugaad
15 愛爾蘭 Craic
16 義大利 Dolce far niente
17 日本 Wabi-sabi(侘寂)
18 紐西蘭 Tūrangawaewae & Haka
19 挪威 Friluftsliv
20 俄羅斯 Azart
21 南非 Ubuntu
22 西班牙 Tapeo & Sobremesa
23 瑞典 Smultronställe & Lagom
24 瑞士 Federerism
25 敘利亞 Tarab
26 泰國 Mai Pen Rai
27 荷蘭 Gezellig
28 土耳其 Keyif
29 美國 Homeyness
30 威爾斯Hwyl
| 內容節錄 |
FAIR GO 凡事講求公平
Fair go,
形容每個人與每件事都該得到其應有的機會。這個片語的首次文字紀錄出現在1891年的《布里斯本郵報》(Brisbane Courier)中,當時正在罷工的羊毛工人,未經搜索令的宣讀就遭強行逮捕,他們向管理者抗議道:「這樣公平嗎?」(Do you call this a fair go?)該次罷工是澳洲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罷工,後來還因此催生了澳洲工黨的誕生,並促進澳洲社會的平等。在澳洲,公平、運動家精神和正面積極的態度是最高指導原則。
澳洲
直到今日,一部影集片頭的鋼琴和弦仍令我感觸良多,它總能把我帶回年少時那無數個夏天,以及我認識海灘生活、衝浪和「Fair go」的經驗。身為八◯年代出生於英國郊區的小孩,頭兩點跟我距離太過遙遠,但第三點卻造就了我現今自認自由的人生觀。澳洲電視劇《家有芳鄰》(Neighbours)首播那年,我六歲。澳洲肥皂劇喜氣洋洋的G大調與C大調片頭曲(有點像木匠兄妹合唱團的《靠近你》)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每天帶著我走入劇裡的拉姆齊街(Ramsey Street)朝聖。《聚散離合》(Home and Away)在英國開播時,我也看了。也就是說,在人格發展的六歲到二十一歲之間,我總共接受了3,510小時的「No worries」(不要擔心)澳洲陽光文化還有「Fair go」(公平精神)哲學訓練。
來自布里斯本的朋友雪瑞登說:「這時間花得值得」!因為友善、陽光和Fair go是澳洲人的生活動力,所以,對身為業餘人類學家和幸福研究學者的我來說,其實只是提早學習相關知識而已。
Fair go在生活中的體現
Fair go的觀念在澳洲真的非常重要,Fair go的意思是機會均等、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機會,雪瑞登說。來自阿得雷德(Adelaide)的珍也認同:「Fair go就是不管你來自何方、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你能勝任這項工作,那麼就沒道理你不能做這項工作──這個概念再向外延伸就是,要給每一件事情『Fair crack』(同等的機會),做每件事情都要盡最大的努力。」這樣你便會感覺快樂──因為你會覺得沒有哪件事情是辦不到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澳洲在幸福國家排行榜上經常名列前茅,大家也一向認為澳洲人是樂觀、友善的。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和睦相處、公平競爭、參與」是最重要的價值觀。「老師們很注重這個原則,」來自墨爾本的班說:「也會鼓勵所有人參與。我記得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教室裡左撇子剪刀的數量和右撇子剪刀數量一樣多。我常拿到綠色那把左撇子剪刀,然後卡住……」
盡全力,比擁有天賦更重要
澳洲人對公平的講究,在全國人都著迷的一件事上最為明顯──體育競賽。班說他曾在足球比賽中因為雙手抱胸而被拖下場。「我跟教練說『我表現得明明還可以!』但教練說:『不好,你就只是站在那裡,你沒有努力!(giving it a fair go)』做一件事情時,你得試著做到最好,這才是關鍵!」這比施展天分還重要。
澳洲所有孩子的童年,都是冬天打籃網球(netball)或踢足球、夏天打板球。「在澳洲,板球是近乎神聖的活動。」班說,這也就是為什麼2018年澳洲板球國家隊的作弊醜聞,重重打擊了許多澳洲人。國際板球協會罰澳洲隊禁賽一次,但是澳洲國家板球協會卻決定自行禁賽一年。「我們給自己的懲罰,比世界給我們的懲罰還要嚴厲。」班說。在今天這個充斥著禁藥和尿液造假的時代,我覺得「用砂紙磨球」這類的違規還算小事,不過班很堅持地告訴我,這是大事。「作弊完全牴觸公平競爭的澳洲價值觀。在澳洲,一切講求公平,所以國家電視台上才會看到有人因為球員作弊的行為而哭了。」因為他們破壞了「Fair go」的原則。
體育競賽在澳洲有著崇高的地位,澳洲足球聯盟舉辦總決賽之前,維多利亞州會先放一天假(國定假日),墨爾本盃則是全國人民都可以放假一天。「我們也喜歡橄欖球(聯盟式和英式都愛)、游泳、網球……」,來自伯斯(Perth)的麗茲說説:「你不用擅長體育才能當體育迷。」我們都知道參與體育活動可以刺激腦內啡的釋放,讓我們更健康、快樂,但是經過證實,當個體育迷也可以讓我們更快樂。粉絲文化給了我們群體感,這種「歸屬感」可以增加我們的幸福指數。美國莫瑞州立大學(Murray State University)的體育心理學者發現,體育競賽粉絲的整體幸福程度比較高,孤獨程度比較低,社交生活明顯比較好,與其他人也較有共同的語言。
澳洲人似乎在好多年前就已經意識到這點。班告訴我,澳洲的體育社團會帶新移民去看足球賽,讓新移民能更認識這個文化,也有話題可以和同事、同學聊。「這真的很重要。」班強調。不過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澳洲比較少看見支持某隊的鐵粉或只支持自己喜歡的球隊的人,這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我們支持居下風的球隊,」雪瑞登說説:「一定挺他們呀,不然不公平,哪天搞不好換你失利。另一支隊伍若也能有『Fair crack』,就值得我們給他們『Fair go』。這就像是我們國家的座右銘。」
每個人都有Fair go的權利
現實與理想之間總還是有落差,綜觀澳洲歷史,確實有些人沒有得到公平的機會──像是原住民,自1788年英國殖民澳洲起,在你能想到的各個方面,原住民幾乎都一直受到根深蒂固的差別待遇,正如雪瑞登所言:「澳洲一直以來都不太傾聽原住民的聲音。」直到今日,一月二十六日仍是「澳洲國慶日」,向第一艘登陸澳洲的船艦「致敬」,不過現在也有許多澳洲人希望可以把這天更名為「入侵日」。
澳洲在「LGBTI」(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者、intersex:雙性人)人權上一直都表現不佳,即便雪梨被譽為全世界對同性戀者最友善的城市。不過在2017年,澳洲有許多人投票支持婚姻平權,讓每個人的愛情終於能有「Fair go」,平等的機會。2018年3月,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成為澳洲最後一個通過同性伴侶領養平等權利法,讓同性伴侶得以合法領養的區域。今天,根據維多利亞州《世紀報》的調查,「Fair go」的權利被澳洲人視為最高道德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澳洲社會如此反對階級制度的原因,因為沒有人比其他人優秀,既然如此,憑什麼用不同的標準待人呢?
No worries(別擔心)的思考模式
每個澳洲人身上都帶著反獨裁的基因,而澳洲喜劇的一大特點就是揶揄自大的人(《凱西和金》〔Kath & Kim〕還有《烏托邦》是我最喜歡的兩部澳洲劇)。這種態度使得澳洲英語在用字遣詞上特別奔放不羈,和其他洋流方向相反的英語國家,那些性格壓抑的表兄弟們大不相同。舉例來說,我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想起澳洲這句超現實的可愛俗語,心情就會非常愉悅:「他頂上的牧場丟了幾隻袋鼠」──意思是說某人腦子裡的袋鼠失蹤了,所以他腦子壞了;或是這句很棒、很草根的:「我們不是來這裡搞蜘蛛的」指的是「我們不是來這裡瞎搞的,最好趕快把手上的事情處理掉。」我想大家都同意,大聲說這句話其實有點尷尬。
「我想我們挺擅長自我解嘲,」雪瑞登説:「我們也不會對自己太嚴厲,整體而言我們的確樂觀積極,不過我們放很鬆。因為『no worries』(別擔心)。」現在到處都在講「No worries」,美國、英國、紐西蘭、南非,甚至是加拿大都會,但「No worries」是澳洲文化的象徵,代表著好友齊聚、瘋狂搞笑還有輕鬆樂觀。「『No worries』是澳洲人內建程式,這是一種思考模式,告訴我們事情再糟,最後都會沒事的(she’ll be right)──又一句澳洲常用語,用於句末。充滿希望、充滿信心。」
我點出澳洲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情值得擔心──鯊魚、水母、蛇、鱷魚、「蠍子魚」(顯然真有這種東西),還有致命的蜘蛛。這些東西你一樣都不擔心?我試探性地問。班聳聳肩。「反正是人都會死啦……」是班給我的答案。「『No worries』就像是一種特殊的信念,讓我可以無所畏懼地活著、愛著,就算結果不一定理想。」
身為一個無時無刻都在擔心的人,這種「No worries」的人生觀,我覺得很好。在一個石頭底下不會藏著致命生物的國家,按照這種人生觀過生活,應該很愜意。但若遇到困苦艱難的時候,要如何保持樂觀積極呢?「陽光幫助很大,」雪瑞登說:「陽光讓你心情穩定,而且這裡還有晴空萬里的藍天。」季節性情緒失調──在冬季陽光不足時會出現的臨床症狀──在四季都豔陽高照的澳洲非常罕見,雖然天氣也偶有例外。「但就算熱帶颶風來襲,」雪瑞登說:「降下的大雨也不冷。」
還記得好幾年前我在雪梨碰到大雷雨,但感覺就像是淋了一場提振精神的熱水澡。沒錯,在澳洲就連雨水都很友善。看我這麼羨慕他們的人生,雪瑞登的話稍稍安慰了我,他說四季如春的天氣也有其麻煩之處:「在澳洲:『life’s a beach』(譯註:「沙灘人生」取「Life’s a bitch」〔人生好難〕之諧音)──就算不是無時無刻待在沙灘,也算是一天到晚跑沙灘了。昆士蘭的氣溫落在攝氏36〜38度之間。我皮膚很白,又有雀斑,所以我人生的頭十六年都穿著海灘短褲,長袖防曬上衣、戴著帽子,有時候我也會撐傘遮陽,但看起來就像是十八世紀的女人跟霸子.辛普森〔Bart Simpson〕的綜合體。」
我很同情她,我告訴她我的皮膚也不喜歡太陽,但我的靈魂很喜歡。班懂我:「陽光『打』在臉上的感覺最棒了──那一瞬間好像一切問題都沒了。」澳洲人並不把好天氣視為理所當然,澳洲政府甚至會提供體弱多病的人補助金,讓他們可以到更溫暖的澳洲北部待著。「我們知道陽光對人類很有益處,」班說:「能有陽光,我們自覺相當幸運,所以我們自稱為『幸運國度』」。
待在戶外、多交些朋友
「幸運」這詞用得很精準,澳洲有很好的社會福利體制,健保免費,大學以前的教育都免費,大學後的教育也有零利率就學貸款,包含學費和生活費。多數人下午五點就下班,85%的澳洲人住在距離海邊五十公里的範圍內,國內共有一萬個美麗的海灘,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大搖大擺地走到海邊衝浪。澳洲也有很多呼吸的空間,平均一平方公里只有三個澳洲人,而他們大多也都待在室外。
「這種天氣會讓你想要待在戶外,而且你不會想要單獨待在戶外,這就成了一個很好的社交環境。」雪瑞登說。友情對澳洲人來說真的很重要。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94%的澳洲人認為,出現緊急事故的時候,他們有可信任的人可以投靠。「在澳洲,我們跟人有很強烈的連結,而這一切『得來相當容易』。」雪瑞登告訴我:「如果有人不想跟我交朋友,我會覺得:『你有什麼毛病?』」這很有意思。相較之下,在英國,甚至是丹麥,交朋友要由至少兩位親戚替你正式引介,或是你已經跟某人同校好幾年了,不然就是要從推特認識。班也說,澳洲人比較願意透過面對面的互動來認識新朋友。
「在澳洲,咖啡師替你泡咖啡時,你會跟他聊天,他可能會回你:『要不要一起去喝杯啤酒?』」然後你就會去?我簡直不敢相信有人這麼有社交自信。「去呀!」不是因為對方是辣妹,你很哈她?我認識班只有一個月,但這舉動感覺很像他已經自我放棄了。班說:「會去啦……」但又馬上補充:「70%的情況下是會去啦!澳洲人有很多共通點,所以你一定可以跟他們聊體育、咖啡或海灘……」雪瑞登也一樣不怕生:「我們跟誰都能聊──髮型師、咖啡師、店員等,都可以跟他人輕鬆建立起友誼。如果發現跟對方很合,進一步發展也不奇怪。」麗茲連跟在公車上坐她旁邊的人都可以變成一輩子的好友(這些人非常幸運,麗茲真的是非常棒的好友)。澳洲人對待友情和他們對「no worries」的態度一樣──大方付出、盡情散播,但也並未因此而少了一份真誠。
我忽然驚覺,能這樣活著應該很美好──想著生活中你遇見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在等著要跟你做朋友。在友善、輕鬆、熱愛戶外活動、充滿陽光、秉持公平信念的環境中,怎麼能不幸福?展望未來,讓我們追求公平、廣結善緣、每件事都全力以赴吧。記得,我們不是來搞蜘蛛的。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海倫‧羅素 Helen Russell,英國記者、「快樂學」的專家。曾擔任Marie Claire英國雜誌的編輯,現居住於丹麥,擔任《衛報》的北歐特派記者,並同時為《電訊報》(Telegraph)撰寫關於丹麥的專欄,以及為《時報》、《觀察家報》、Grazai、《華爾街日報》以及《獨立報》寫特輯。另著有《HYGGE! 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地平線文化)、Leap Year等書。
| 譯者簡介 |
高霈芬,傳播學士。翻譯碩士。習舞人士。希望成為文字煉金術士。神是,我不是。
E-mail: kathykurious@gmail.com
地球上最幸福的字:解鎖世界30國的快樂秘方! Atlas of Happiness: The Global Secrets of How to Be Happy
作者 | AUTHOR
海倫‧羅素 Helen Russell
出版社 | PUBLISHER
創意市集
書號 | ISBN
9786263152342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1/20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