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外交與國防,到企業與學術機構──
你所在的單位,可能早已成為情報行動的目標!


  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戰略佈局中,情報滲透與非傳統作戰手段日益受到國際關注。本書為近年最具份量與深度的研究報告,首次以系統性的研究,揭示中國間諜作戰的結構、策略與行動細節,涵蓋情報機關組織、科技與產業滲透手法、留學生與僑社操控、跨國鎮壓異議人士等核心面向。無論你是政府公務員、企業高階主管、學術機構領導者、科學家、研究生或記者──本書都是理解當代中國影響力擴張與國際安全挑戰的關鍵讀本。

  在書中,作者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搜集超過800個中共間諜在全球活動的案件,加以分析,進而指出,在過去五年,中國國家安全部大幅改變其海外情報手法;中共也採取「舉國體制」(whole-of-society)的方式,透過金錢及其他誘因,鼓勵全民參與間諜活動。參與者包括政府機構、人民解放軍、國有企業、私人公司、中共體系單位,以及大學。而在這800多個案例中,更有約35%是針對台灣!

  本書首次出版於1994 年,被認為是首部對中國情報體系進行結構性、方法論分析的學術著作,出版後即引起國際矚目。本次新版,作者大幅增加新的案例與分析內容,為其多年研究成果的系統化總結,首度以中文出版。

  本書資料來源涵蓋美國國會報告、情報分析機構、司法起訴文件、被告供詞與媒體調查,具高度可驗證性與史料價值。針對中國國家安全部等關鍵部門的歷史演變、機構結構與對外任務,本書不僅抽絲剝繭揭露其如何滲透民主國家的學術、媒體與政治組織,更具體呈現個案操作手法,如利用在地商會掩護、設置海外警務站、以留學生身分為掩護進行科技情報轉移、透過微信與家屬監控異議人士,乃至聯合僑社發動抗議行動、施壓主流媒體。

  本書要點:
  •    國家安全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間諜行動中的分工與演變
  •    統戰部門如何建構海外情報網絡,並與外交部、僑務單位聯動操作
  •    多起已曝光的間諜案件詳解,涉及美國國防、科技、教育與媒體領域
  •    留學生、訪問學者與技術工作者被吸收、脅迫、利用的真實模式
  •    中國如何運用「合法商業交流」、「科技合作」、「文化推廣」作為間諜與影響力作戰的外衣

 

 

| 目錄 |

 

序 致堅韌的台灣人民

前言
關鍵發現
導論
分析方法說明
中國間諜行動的法律架構
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組織
經濟間諜
非法技術出口
其他情報組織
與恐怖主義相關的情報蒐集
獵狐行動
國安部組織架構的變化
情報蒐集目標
軍事作戰層級情報蒐集目標
「舉國體制」與新的情報蒐集商業模式
間諜招募動機
中國的間諜招募動機:擺脫 MICE 模型
經濟間諜的動機
經濟間諜的關鍵指標
傳統間諜行為的動機
針對台灣的間諜活動動機
傳統間諜活動的關鍵指標
違反技術出口的動機
非法技術出口的關鍵指標
理解間諜動機
對間諜動機的總結思考
國內情報蒐集行動
國安部的國內情報蒐集
公安部的國內情報蒐集
統戰部與國內情報蒐集
聯合情報局與國內情報蒐集
非官方國內情報蒐集
法律框架
國內技術性情報蒐集
其他國內情報蒐集手段
中國間諜案件分析
間諜案件分析
國家安全案件
經濟間諜
中共的祕密影響力與跨國壓迫
理解中國的間諜手法
情報手法細節
千沙理論
間諜手法
中國間諜技術的演變
間諜行動的特徵
情報員的操控方式
中國間諜活動的全球影響
經濟影響
國家安全影響
結語思考

附錄

參考資料

 

| 內容節錄 |

 

前言
 
這本著作反映了我多年來有關中國對外情報行動的蒐集、編輯、整理與分析的成果。內容也包括了文件資料來源、媒體報導,以及我在過往出版品中累積的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數千小時的研究與對中國情報人員、外交官、叛逃者以及被招募人員的訪談。
 
然而,未納入本書的內容,其重要性不亞於已納入的部分。本書聚焦於中國在全球的人力情報(HUMINT)行動,但不涉及中國情報機構的組織架構、預算、分析能力或技術情報蒐集。至於網路間諜行動,只有在特定案例中才會提及,這些案例是因人員提供內部權限才得以促成。
 
顯然,本研究只能反映已知的情報行動。即便檢視超過850起間諜案,仍有許多根本問題未能解答。例如,目前全球究竟有多少人替中國政府從事間諜活動?本書中的數百起案例,是中國全部情報行動的90%,還是僅占10% ?中國完整的情報預算規模為何?這些問題我無法回答,也沒有人能夠回答。由於中國情報作業採取分散式「舉國體制」(whole-of-society)動員的方式,因此連中國各個情報機構與中共相關部門也無法掌握所有情報行動的全貌。儘管如此,透過大量案例與對行動細節的深入研究,我們仍能對中國的間諜行動與戰術得出某些結論。
 
我必須對許多促成本書的人表示感謝。我的女兒瑪格麗特.艾夫提米亞迪斯(Marguerite Eftimiades)進行了出色的研究工作,實習生吉兒.斯潘皮納托(Jill Spampinato)亦然。特莎.艾夫提米亞迪斯(Tessa Eftimiades)負責繪製插圖。對於那些撥冗審閱本書的中國問題研究者與情報專家,我深表感激,包括:朱恩.德萊爾博士(Dr. June Dreyer)、韓連潮博士(Dr. Lianchao Han)、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亞歷克斯.喬治亞迪斯(Alex Georgiades),以及威廉.伊凡尼納(William Evanina)。
 
關鍵發現
 
本報告分析超過855件中國全球情報蒐集與祕密行動的紀錄個案。重要發現如下:
 
.過去五年,中國國家安全部大幅改變其海外情報手法。
 
.國安部利用社群媒體來鎖定、招募並操控掌握敏感資訊的外國人。

 

.中國共產黨採取「舉國體制」的方式,透過金錢及其他誘因,鼓勵全民參與間諜活動。參與者包括政府機構、人民解放軍、國有企業、私人公司、中共體系單位,以及多所大學。
 
.個人與企業會獨立竊取,並販售商業機密與異議者資訊給中國國安單位,形成一種新的情報商業模式。
 
.中國全球傳統間諜與祕密行動中,約有35%是針對台灣。
 
.中國在國外進行的科技情報蒐集行動,與其政府戰略規畫文件中所列的重點科技高度一致。
 
.中國的祕密政治行動,是以影響各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為目標,並已擴大至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州政府與地方政治人物。
 
導論
 
自有人類歷史記載以來,各國便透過間諜活動來支援其外交政策與軍事行動。然而,情報活動通常隱身於陰影之中,鮮少接受公眾檢視。間諜行動常被用來配合外交政策,本身卻很少成為外交政策的議題──但中國是個例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其龐大的「舉國體制」方式進行間諜活動,正在改寫全球對情報行動的理解與應對模式。事實上,在美中貿易戰與兩國關係惡化的過程中,有項關鍵議題正是美國要求中國停止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與商業機密。儘管中國一再否認,但近年來遭起訴的數百起間諜案件,已清楚揭示真相。中國的間諜行動正在改變全球權力的平衡,不僅衝擊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也對各國的國內安全、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形成挑戰。
 
中國間諜行動的歷史可上溯幾千年前。至於以國家力量推動商業資訊調查、蒐集西方科技的作法,最早見於晚清面對列強入侵之時。學者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中國應透過蒐集西方列強的資訊,藉「師夷長技以制夷」來復興國力與財富。然而他也遭到同時代學者的批評,認為他不該研究這些不如中國人的蠻夷。

 

當然,在歷史上曾參與這類行動的國家不只有中國。俄羅斯、伊朗,甚至一些美國盟國,也都曾參與由政府主導的系統性商業間諜與技術竊取行為。許多政府、企業與個人企業家為了獲取或販售美國科技、政府資料與企業機密,違反美國法律。在間諜行動的渾水之中,違反他國法律是常態。幾乎每一次情報機構在他國從事間諜活動,都會違反當地法律,美國情報單位在海外也不例外。不同之處在於,美國與其他許多國家的情報行動,主要是為了掌握與因應敵對或潛在敵對國家的行動。相對之下,中國的情報工作則更大幅著眼於發展自身產業、轉移外國技術與財富,以及壓制海外華人社群中的異議聲音。
 
分析方法說明
 
對於情報活動的研究,一般可以透過分析數起間諜案件,進而對某情報機構的行動模式與蒐集目標提出一般性觀察。然而,若要理解中國這個國家是否以及如何透過多樣的社會組織,系統性地執行情報工作,就不能僅憑少數案例來推論。這類理解必須建立在具體證據與充足資料的深入分析之上。過去十年間,我彙整並分析了全球共855起中國間諜活動案件,其中超過750件發生於2012年之後。詳細分析這些案件,提供了充分證據,說明中國政府不僅進行情報行動,還積極推動並支援學術界與私部門參與其中。本研究揭示了哪些組織負責這些行動、他們的情報目標、知識缺口,以及所使用的行動技術與情報手法(tradecraft)。
 
媒體、公眾與美國法律對「間諜行為」的理解差異極大。美國共有五項法律與行政規範涉及這些定義,包括間諜(Espionage)、經濟間諜(Economic Espionage)、出口管制違規(如 ITAR、EAR、IEEPA)、祕密行動(Covert Action)與學術研究違規(Research violations)。本研究將上述所有法律定義的犯罪行為統一歸類為間諜行為。這樣的定義同時考量媒體與一般社會的脈絡,以及這些行為的共通特性──即受外國政府或組織指使,或為其利益而祕密從事非法行為。至於中國的網路間諜行動,原則上未納入本研究的分析。但若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則會納入個案研究:(1)與人力情報行動有協同作業者;(2)犯罪嫌疑人於刑事起訴書或起訴文件中被具名指控。

 

本研究不採「連坐推論」原則。所有涉案個人與組織在未經法院定罪前,皆應視為無罪。我在文本中盡力保持此區分。
 
最後,本書的分析標準採用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所發布的《情報社群指令203》(Intelligence Community Directive 203, ICD 203)中的評估方法。當表達可能性或機率時,我使用以下術語:
 
.幾乎不可能(Almost no chance, very unlikely):1–5%,
.非常不可能(Very unlikely):5–20%,
.不太可能(Unlikely):20–40%,
.有可能(Likely):55–80%,
.非常可能(Very likely):80–95%,
.幾乎確定(Almost certainly):95–100%。

 

中國間諜行動的法律架構
 
中國共產黨動員整個社會體系,以支援其全球間諜行動。例如,中國所有政府部門在國家安全部要求下,皆有義務配合其情報行動。這一簡單的政策,使中國情報系統能夠有效動用大學、智庫、外交部門、官方資助的海外教育項目、軍事交流計畫、友好與公民團體、留學生協會等,進而接觸到大量外國政府官員、科學家、學者與學生。
 
除了動用政府體系,中共更藉由立法,塑造法律架構,使其情報機構能夠正當徵用民間產業,以接觸外國個人、機密與技術。例如,近年中共頒布多項法律,明確規定企業與個人有義務配合國家情報工作。2014年、2015年與2017 年,全國人大與國務院陸續通過法規,要求中國公民與企業(無論在國內或國外)必須協助情報蒐集。
 
2014 年《反間諜法》第22條規定,當國安機關進行反間諜調查時,「有關機關、組織和個人」必須「如實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
 
2017年《國家情報法》第7條(由全國人大通過)規定:
 
任何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並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祕密。國家對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的個人和組織予以保護。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 Nicholas Eftimiades,
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是美國國家安全與中國情報問題領域的重要專家,集政府官員、作家與教育者於一身。他現任教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艾夫提米亞迪斯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東亞研究系,並取得美國國防情報學院(National Defense Intelligence College)戰略情報碩士學位。他也曾在亞洲地區接受訓練,擁有深厚的跨國文化與情報背景。

他在美國政府體系中服務逾三十年,資歷涵蓋國防情報局(DIA)、國家安全太空辦公室(National Security Space Office)、中央情報局(CIA)與國務院等機構。曾領導「次世代國安太空計畫」工程團隊,也曾主導美國國家太空政策的制定與跨機構協調,為國防與情報界極具聲望的技術與政策專才。

他曾多次就國安、科技與太空發展等議題,向美國國會及高層決策官員進行簡報,亦活躍於大學與政策智庫之間,致力於預測技術發展對未來社會與戰略安全的深層影響。

| 譯者簡介 |

江冠廷,
自由譯者,相信翻譯是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橋梁,是觀察世界的窗口。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800 起真實案例,前美國中情局官員揭露全球共諜行動的面貌 Chinese Espionage: Operations and Tactic

HK$127.00價格
數量
  • 作者 | AUTHOR

    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 Nicholas Eftimiades

  • 出版社 | PUBLISHER

    有理文化

  • 書號 | ISBN

    9786269989263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9/1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