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存在主義大師沙特
最廣為人知的存在主義經典劇作合集
「他人即地獄」洞悉存在與自由本質的名句出處


≡≡≡沙特誕辰120週年紀念≡​​​​​​​≡≡​​​​​​​ 
★名家全新法文直譯  唯一合法授權繁體中文版★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羅仕龍──專文導讀

 

◇◆《密室》拋出震撼文壇名句「他人即地獄」  剖析人性本質的獨幕劇傑作◆◇
◇◆《蒼蠅》高呼自由、批判政治  深切刻畫存在主義核心的首部劇本創作◆◇
 

▍本書特色
◎    二戰期間的巴黎遭納粹德國占領,當時的沙特以寫作為抗爭,陸續撰寫了《蒼蠅》與《密室》等作品。
◎    《密室》是一本原文僅八十頁的獨幕劇劇本,而《蒼蠅》則是沙特出版的第一齣劇作。當年兩篇劇本各自獨立出版,而今將二合為一冊沙特最具代表性、也最知名的劇本合集。
◎    本書由入圍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作品《嘔吐》的譯者嚴慧瑩由法文完整直譯。
◎    《密室》在一九四六年與美國首演時獲得美國劇作家史塔克.楊盛讚「本作絕對值得一看!」
◎    法國超現實主義作家米歇爾.勒西斯高度讚嘆《蒼蠅》作品中的政治意涵。
◎    亞馬遜書店4.6星高分好評 × Goodreads書評網站超過萬名讀者4.3星震撼評價。

○●○●○●

身處納粹德國占領的巴黎,沙特以寫作為抗爭,
陸續撰寫《蒼蠅》與《密室》等存在主義傳世經典劇本。


沙特最為知名的獨幕劇傑作 《密室》
沒有出口、沒有鏡子、沒有白天黑夜,只有我們彼此互相的啃蝕……


三個素不相識的男女,生命終結後卻齊聚一處密閉房間。
這個地獄沒有劊子手,只有他們三人的懦弱、虛榮與恐懼,令他們深陷泥沼,互相審判彼此生命……
當本應開不了的門突然開啟,為什麼沒有人離開?
真正痛苦的並非肉體折磨,而是心靈的啃噬與他人的凝視。
無論生死,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之中,永遠無法獲得自由。
原來,這就是地獄既沒有尖刺刑具、也沒有業火的原因──
因為「地獄,即他人」!

高呼自由、批判政治的首部劇作 《蒼蠅》
唯有自由之人,才能擺脫罪惡因果的循環與蒼蠅的威嚇,抗拒命運的擺布。


十五年後重返家鄉的王子奧亥斯特,
眼見舉國上下背負著皇后與情夫殺死老國王的罪孽,為成千百萬蒼蠅所籠罩。
當報仇之路走到盡頭,遭悔恨擊潰的妹妹竟也被成群蒼蠅給吞噬……
奧亥斯特不後悔殺了人,
他接受現實、承擔責任,因而無所畏懼,不受他人評斷,更不必尋求救贖。
他不只是自己的主人,更是真正自由的人。
如此堅定的意志令西蒙.波娃讚嘆:
「奧亥斯特口中的『自由』,宛若一枚轟然爆裂的炸彈。」

 

| 目錄 |

 

導讀 當自由成為關鍵詞/羅仕龍
密室
蒼蠅
沙特年表

 

| 內容節錄 |

 

導讀

當自由成為關鍵詞

羅仕龍(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在社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閱讀沙特的《密室》往往特別有感。

 

網路幾乎不斷訊的分分秒秒,一打開手機,我們與許多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共處在同一個框框裡,有如進入光鮮亮麗卻跳脫不了的密室。我們不吝惜在有限的螢幕裡點評各種人事物,也在螢幕裡急切等待著別人給予我們評價。然而,在這個劃定的框架裡,我們究竟如何成為我們?我們是純粹因為自我理解而存在,抑或是建立在他人的想像與投射而存在?

 

一九四四年五月底,沙特劇本《密室》在巴黎老鴿舍劇院首演。舞臺上當然沒有手機與網路,而是將劇情設定在人死後的地獄裡。這個地獄沒有令人恐懼的刑具或陰森景象,只有浮誇華麗的裝飾風格。一個男性記者、一個郵局退休女職員,還有一個有錢貴婦,三人彼此探聽對方的過去,看似敞開心扉卻又支吾其詞,不時隱瞞自己不欲為人知的祕密。三人堂而皇之的言詞裡,藏有不願被揭露的瘡疤,卻又必須在他人的評論之中確認自己曾經存在的事實,以致於即使有機會離開此地,卻又不可能真的一走了之。

 

「地獄,即他人」。《密室》劇中男主角的名言,八十多年後的今天聽來依舊如此令人心驚。他人對於我們個人至關重要,因為個人對於自我的認識,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於他人對我們的觀察。沙特曾在一九六四年接受訪談時指出,當我們談到關於自己的一切時,從來不是完完全全來自於自我的認知,其中必定摻雜了他人的評價。個體的存在,因此建立在與他人的各種關聯之上。地獄之所以是他人,乃是由於我們過度依賴他人的評價。網路時代裡,互有牽連的個人未必處於同一個實體空間內,但彼此之間的評論與觀察依存得更加緊密。地獄,或許早已經無邊無際地蔓延。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密室》則影射了二戰期間的局勢。納粹德國控制下的法國,雖然表面看起來歌舞昇平,實際上卻是令人窒息得無路可出,自由的空氣令人引頸期盼。

 

一九四三年六月初,也就是《密室》首演的前一年,沙特的另一個劇本《蒼蠅》在巴黎西堤劇院首演。沙特和他的伴侶西蒙.德.波娃因此結識年僅三十歲的卡繆,並希望卡繆演出《密室》的卡爾山一角。雖然卡繆最後並沒有演出《密室》,但沙特與卡繆這兩位存在主義作家的名字,迄今仍總被相提並論。

 

戰爭的低氣壓籠罩著巴黎。《蒼蠅》劇中台詞每一次出現「自由」的字眼,彷彿都要引起觀眾一陣騷動。正如劇中男主角奧亥斯特所說:「我是自由的……自由像雷一般打到了我。」不論此言是否劍指納粹,沙特藉由重寫希臘神話的阿特柔斯家族復仇故事,向讀者與觀眾揭示如何才能達成個人的解放與絕對自由。

 

歷來取材自上述復仇故事的劇本不少,西元前五世紀希臘劇作家艾斯奇勒斯的悲劇《奧亥斯提亞》三部曲就是最有名的例子。劇中奧亥斯特為報父仇,手刃生母與叔父,卻因此違逆萬王之王宙斯(即羅馬神話所稱的朱比特)所主張的天道,被復仇三女神追索至天涯海角。劇末雅典娜女神主持公道,以投票方式定奪奧亥斯特的懲處輕重,被後世視為人類走向文明與民主制度的發端。

 

《蒼蠅》劇情取自《奧亥斯提亞》三部曲的第二部《祭奠者》。阿加曼農已遭殺害,而自他鄉歸來的奧亥斯特正要釐清真相,採取行動。然而,《蒼蠅》劇中尚未出現手執正義天秤的雅典娜,只有反覆質疑奧亥斯特的朱比特;雅高城血流尚未成河,但屍臭伴隨著嗡嗡作響的蒼蠅聲更加難忍。奧亥斯特力抗群眾的反對,切斷兄妹手足情誼,一肩挑起復仇大業,即使他得當個沒有領地也沒有子民的國王。

 

絕對的自由帶來絕對的孤獨。奧亥斯特為了貫徹個人的自由意志,付出的代價是與眾人決裂,但同時也得以棄絕天神朱比特建立的秩序。我們不禁聯想到尼采所說的「超人」,通過其個體自由的追求而成就自我的理想,進而促進人類文明的創造與更新。就像奧亥斯特在《蒼蠅》劇末的獨白所言:「這裡一切都是新的,一切正要開始。」唯有自由,生命才能永保如新。

 

相對於奧亥斯特,他的妹妹愛勒克特懷抱著舊日的平靜與夢想,不願面對現實也不樂見血腥。她積極向朱比特懺悔,寧可屈從於祂,成為其隸屬品。從宗教的角度來看,沙特此劇可說明顯反映出他的無神論主張,認為人的存在必須先於任何觀念所定義出的本質。若從政治的角度來看,《蒼蠅》則批判了當時與納粹合作的法國維琪政府及貝當將軍。如果委屈求全,沒有奮力一搏,是否終將活在無盡的悔恨當中?若為自由的緣故,是否一切皆可拋棄?在得與失之間,自由應該位於天秤的哪一端?《蒼蠅》取自希臘悲劇經典,卻開啟許多當代仍難解答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蒼蠅》裡的奧亥斯特並無意藉由復仇行動取代艾吉斯特或朱比特,成為另一個大權在握的君王。自由或屈從的兩種選擇擺在眼前。他讓百姓自己決斷,而他自己選擇離去,哪怕身後有狂怒咆哮的復仇女神無休止地追趕。若是活在過去種種所造成的悔恨之中,注定要淹沒於各種耳語及他人論斷。雅高城不是幽閉的密室,當自由成為生命的關鍵詞,地獄的出口就在前方。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沙特 Jean-Paul Sartre,法國存在主義思想開山鼻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卻拒領的一代大師。

法國著名作家、存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也是小說家、劇作家、社會運動家。一九〇五年出生於巴黎,年少時曾於號稱法國思想搖籃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求學,後至柏林師事胡賽爾及海德格現象學。二次大戰期間參與巴黎的反德活動,也持續發表小說、劇本著作。

一九四五年,他與西蒙‧德‧波娃創立《現代雜誌》(Les Temps modernes),刊載各式文學作品與批判性的分析文章,以其戰鬥風格在新聞、政治,思想以及文學圈皆引起騷動。五〇年代後,沙特的思想逐漸左傾,曾訪問中國、古巴,發表〈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一文,並受到反對者的威脅。一九六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拒絕領獎。沙特一生從未停止積極參與政治社會運動,到了晚年仍持續支持驚動全歐的六八學運,並在一九七三年,雙眼近乎失明的情況下,擔任左派報紙《解放報》(Libération)的主編。

沙特在文學與思想上的成果十分豐厚,除小說《嘔吐》、劇本《蒼蠅》和《密室》外,重要作品包括:《想像》(L’imagination)、《牆》、《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自由之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可敬的娼妓》(La putain respectueuse)、《魔鬼與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等。


| 譯者簡介 |

嚴慧瑩,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如果麥子不死》等書。

 

 

密室與蒼蠅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存在主義巨擘沙特公認最具盛名的劇作 HUIS CLOS suivi de LES MOUCHES

HK$140.00價格
數量
  • 作者 | AUTHOR

    沙特Jean-Paul Sartre

  •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 書號 | ISBN

    9786263108639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5/29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