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火車怪客 | 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紀念版  (「交換殺人」的開創之作,心理驚悚的永恆經典)

Strangers on a Train

 

每個人心中,都藏有那個想殺掉的他——

《天才雷普利》、《鹽的代價》作者海史密斯
名列20世紀五十大犯罪小說家,長篇小說出道作!

「未來一百年,我們會繼續閱讀她的作品。」
——全球暢銷懸疑小說《列車上的女孩》珀拉.霍金斯盛讚

✦希區考克一見傾心搬上大銀幕,成就影史經典《追魂記》
✦紀念版收錄詹宏志專文導讀及珍藏影像資料
✦作家生平 × 經典年表,一次收藏海史密斯的創作軌跡
✦絕版十四年,讀者引頸期盼,全新譯本推出
✦開創「交換殺人」手法——沒有動機,天衣無縫

                                                                                                                 
火車上相遇的陌生人竟成一起下地獄的好夥伴?!

一場毛骨悚然的殺人邀約,
是通往自由的鑰匙?還是墜入深淵的陷阱……?

年輕帥氣的建築師蓋伊,困在妻子長年出軌的婚姻牢籠;富家子布魯諾,則恨透了父親的掌控,渴望擺脫束縛。在開往德州的火車上,兩人意外相遇,布魯諾向他拋出可怕的提議:

「交換殺人吧!我殺你老婆,你幹掉我爸。」

蓋伊當然拒絕,卻怎料布魯諾擅自行動,真下了手,而這只是惡夢的開始。布魯諾偏執糾纏,寄來一封封殺人計畫,步步緊逼,窮追不捨向他索求「回報」。蓋伊拚命掙脫、試圖逃離,卻發現自己早已深陷這場交易的羅網,直到無法回頭的那一刻——

蓋伊和布魯諾,究竟是敵是友,還是彼此深藏的另一面?
罪惡感如影隨形,這場愛恨交織的夢魘,又該如何醒來?



◤海史密斯逝世30周年紀念 
——獻給顛覆20世紀犯罪小說的獨行者◢

絕版十幾年,經典回歸!《火車怪客》與《雷普利》系列五部曲隆重再現。此次全新版本為紀念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特別收錄重量級專文導讀、延伸閱讀、珍貴影像資料與作者生平年表,帶領讀者深入她的創作世界。
她書寫犯罪,實則解剖人心;她筆下的謀殺,終究繞不開「罪惡感」的糾葛。她曾說,自己這輩子從未寫過「犯罪小說」,只是講述一個故事,而故事裡有時出現暴力,有時則發生謀殺。在保守的50年代,當犯罪小說文壇仍由男性主導,她打破推理/偵探小說的既定框架,將目光投向犯罪者內心,讓讀者從本來正義的位置,逐漸與主角遊走在道德的邊緣,感受那份無可逃避的不安。

 

/ᐠ。ꞈ。ᐟ\ 本書紀念版附贈限量精美藏書票——作者親繪「伴讀貓咪」!

除了大眾熟悉的寫作才華,海史密斯其實也熱愛繪畫。她在日記與速寫本中留下大量素描與插圖,畫過朋友、貓咪,甚至是蝸牛,年輕時還猶豫過到底該當作家還是畫家。對這位資深貓派來說,貓咪是最忠實的創作夥伴。她曾說,貓能給作家一些人類無法提供的東西,一種安靜、不打擾、不帶要求的陪伴。這隻出自她畫集封面的小貓,如今化身為限量藏書票上的「伴讀貓咪」,將靜靜守在書頁角落,陪你踏上一場膽戰心驚的犯罪之旅。

 

| 內容節錄 |

 

1
 
火車以不帶規律的節奏狂怒疾駛。遇上越來越多必須停靠的小站,火車只會不耐地稍等一會兒,接著又繼續往草原突襲。不過幾乎感覺不到前進了多少路程,草原只是起伏,宛若隨手一抖的暗粉紅色大毯。火車行駛越快,起伏跟著高漲起來,彷彿在挑釁。
 
蓋伊將目光從車窗移開,挪動坐姿,靠向椅背。
 
他心想,蜜莉安充其量就是拖著不離婚。說不定她根本不想離,只是想討錢。真的有辦法跟她離得了婚嗎?
 
他這才發現,恨意癱瘓了他的思考能力,本來他在紐約依著邏輯釐清的方向,現在只剩暗巷死胡同,根本沒有出路。他可以感覺到蜜莉安就在前方,距離沒那麼遠了,膚色泛著粉紅,帶有暗色雀斑,散發出不怎麼健康的過高體溫,就像窗外的草原,同樣陰鬱,同樣不講情面。
 
他無意識地伸手拿菸,卻再度想起,普爾曼車廂不能吸菸,這事他已經提醒了自己十遍,但還是掏出了一根。他用細細的香菸輕輕敲了手錶表面兩下,傍晚五點十二分,彷彿時間在今天具有什麼意義似的。他用嘴角叼起香菸,一手護著火柴,一手點起菸來。原本拿火柴的手現在夾著菸,他抽起菸來從容不迫、氣息平穩。他的棕色雙眼一次又一次凝望向窗外那片迷人且分毫不肯退讓的土地。用來固定柔軟襯衫領口的扣帶一側翹了起來。他的倒影逐漸浮現在薄暮時分的車窗玻璃上,貼著下巴的白衫尖領散發出上世紀的風格,同樣復古的還有他那頭黑髮,頂部蓬鬆留長,後腦勺緊貼頭皮。高起的頭髮加上直挺長鼻的斜角,讓他看起來似乎身負使命,一副勇往直前的模樣,只是,從正面看,沉重濃密的一字眉與不帶表情的雙唇又加了一抹鎮定與矜持。他的法蘭絨長褲需要熨一熨,纖瘦身軀上披掛著深色外套,光線照射之處顯露出泛紫的色調,隨手繫上的是番茄色的羊毛領帶。

 

他心想,除非蜜莉安自己想要孩子,否則她不會願意生,而這也代表她的情人準備娶她。只是,她找他來是為了什麼呢?要離婚,他不用在場啊。為什麼此刻心中又升起同樣乏味的疑問,就跟四天前,剛收到她來信時一模一樣?蜜莉安圓滑花俏的字跡寫了短短五、六行,只說她懷孕了,想見他一面。他推斷,她懷孕了,這婚保證離得成,但他又在緊張什麼呢?他大概是吃醋了,這種質疑從連他自己都無法碰觸的內心深處泛起,最最折磨他的莫過於她拿掉的是他的孩子,現在又要替別的男人生小孩。他告訴自己,不對,惹怒他的只是羞愧罷了,羞愧自己居然愛過蜜莉安這種貨色。他在暖氣格柵護蓋上捻熄香菸。菸屁股滾到他腳邊,他將其踢進暖氣下方。
 
現在生活又有了指望,離婚、在佛羅里達州的新工作,董事會基本上應該會通過他的草圖,這週就會知道結果,還有小安。他跟小安可以開始計畫未來。這一年多來,他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就等著「這件事」發生,好讓他恢復自由。內心的喜悅欣然爆發,他在厚絨座位一角放鬆心情。說真的,這一刻他其實等了三年。他大可花錢離婚,只是他還沒積攢到那麼多錢。沒有加入事務所的建築師起步時不好幹,未來也不輕鬆。蜜莉安沒跟他要過生活費,但她會想別的藉口糾纏他,好比說,在梅特卡夫談起他,假裝他們依舊琴瑟和鳴,假裝他北上紐約只是為了打拚一番事業,終會回到她身邊。她偶爾會寫信向他索錢,金額不大,但令人不悅,他都讓她得逞,畢竟對她來說,在梅特卡夫扯他後腿太輕鬆也太自然了,何況,他的母親也在梅特卡夫。
 
金髮高個年輕人坐進蓋伊對面的空位,往窗邊角落挪,他身穿鏽棕色的西裝,微笑的神情還算友善。蓋伊瞥了男人又小又蒼白的臉一眼,發現男人額頭正中央有一顆巨大的痘子。蓋伊又將視線轉去窗外。
 
對面的年輕人似乎躊躇著,是要開口攀談呢?還是要小睡片刻?他的手肘沿著窗臺滑動,每當短短的睫毛打開時,充血的灰色雙眼就會望向蓋伊,淺淺的笑容也掛回臉上。這人大概是有點醉了。

 

蓋伊攤開書,但看不到半頁,他的心思就飄走了。車內天花板上的白色日光燈閃爍亮起,他此時抬起頭,任由目光遊蕩,後排座位上有隻瘦骨嶙峋的手,手裡拿著尚未點燃的雪茄,雪茄隨著對話的節奏轉動,他也注意到面前的年輕人,打著一條綠色絲質領帶,上頭還有突兀的手繪橘色棕櫚樹。他的領帶上頭有一條金鍊,鍊子上掛著一個字母吊墜,微微擺動,是CAB三個字母的名字縮寫。鏽棕色西裝下的修長身軀毫無防備地癱坐著,頭還往後仰起,額頭上那顆不知是大痘子還是疔瘡的東西成了他身上的制高點,好像要爆炸似的。蓋伊覺得這臉生得有意思,卻又不知為何。這張臉看起來說不上年輕或年邁,更看不出睿智或愚笨。額頭窄窄的,但很飽滿,戽斗的下巴也相當立體,居中的臉頰線條凹入,直至細扁的嘴唇為止,凹陷最深的莫過於青藍色的眼窩,小片眼皮的皺褶像是扇貝的外殼。皮膚如女孩般光滑細嫩,甚至可以說是雪白潔,彷彿那顆疔子吸光了臉上所有的汙垢雜質,等著爆破。
 
蓋伊又小讀片刻,文字讀起來又通順合理了,也緩解他的焦慮。只是內心的聲音問起:但柏拉圖對你與蜜莉安的關係能有什麼幫助呢?這個聲音在紐約時就問過同樣的問題,而他還是執意要帶上這本昔日的高中哲學教科書,算是大老遠跑來見蜜莉安的補償吧。他望向窗外,看著自己的倒影,理了理捲起的領子。小安老是替他理平領子。她不在身邊,無助感忽然襲來。他調整坐姿,不小心碰到熟睡年輕人伸出來的腳,他著迷地看著對方睫毛眨啊眨,接著眼睛睜開。那雙充血的眼睛很可能在隔著眼皮的時候,就直盯著他了。
 
「抱歉。」蓋伊咕噥。
 
「沒『四』。」那人口齒不清地說,隨後坐直身子,甩了甩頭。「我們到哪了?」
 
「正要到德州。」
 
金髮年輕人從內袋取出隨身金色酒壺,扭開瓶蓋,親切地將酒壺遞過來。
 
「不了,謝謝。」蓋伊說。他注意到走道對面的那位女士從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市就忙著打毛線,沒抬起頭過,卻在酒壺沒拿好、發出液體碰撞金屬聲時望了過來。
 
「你要去哪裡?」笑容成了細薄黏膩的眉月。
 
「梅特卡夫。」蓋伊說。
 
「噢,梅特卡夫,好地方。出差嗎?」那雙疲憊的雙眼眨啊眨,很客氣的樣子。
 
「對。」
 
「哪種生意?」
 
蓋伊心不甘、情不願地將目光從書上移開。「建築。」

 

「噢,蓋房子什麼的?」年輕人露出嚮往的興致。「對。」
 
「我想我還沒自我介紹,我姓布魯諾。查爾斯.安東尼.布魯諾(Charles Anthony Bruno)。」他稍微欠身。蓋伊短暫握起對方的手。「蓋伊.海恩斯。」
 
「很高興認識你。你住紐約?」沙啞的男中音聽起來有點裝模作樣,彷彿只是想透過講話讓自己清醒一點。
 
「對。」
 
「我住在長島。要去聖塔菲度個小假。聖塔菲,你去過嗎?」
 
蓋伊搖搖頭。
 
「放鬆的好地方。」他笑了笑,露出狀況不是很好的一口牙。「我猜那邊大多是印第安建築。」
 
列車長駐足在走道上,翻索起車票,對布魯諾開口:「這是你的座位?」
 
布魯諾霸占住他的小角落。「隔壁車的臥鋪包廂。」
 
「三號包廂?」
 
「我猜是吧。」
 
列車長繼續他的工作。
 
「這些傢伙呦!」布魯諾嘟囔起來。他湊上前,朝窗外看,一副自娛自樂的模樣。
 
蓋伊繼續閱讀,但對面那人顯然無聊得發慌,想著對方又要開口攀談,讓他實在無法專心看書。蓋伊想著要不乾脆去餐車?但不知為何還是繼續坐在原位上。火車又慢了下來。布魯諾露出想開口的神情,這時蓋伊起身,走避到另一節車廂,火車還沒完全停下,他就跳下階梯,踩在土地之上,沙沙作響。
 
大自然的空氣在向晚時分感覺凝重,好似一把悶住他的枕頭。味道浮現,太陽曬燙的礫石與飛塵味,結合了機油與炙熱金屬的味道。他餓了,他在餐車外頭逗留,雙手插在口袋裡,踏著緩慢的步伐踱步起來,雖然不喜歡這個氣味,但他還是深深吸了幾口。紅、綠、白光組成的星座嗡嗡朝南邊的天空飛去。他心想,昨天小安去墨西哥的時候,大概也是走這條路線。他本可以跟她同行。小安希望他至少陪她到梅特卡夫。若不是顧忌蜜莉安,他說不定會開口請小安在此逗留一天,見見他的母親。如果他是另一種人,如果他能完全不在意,那他甚至根本可以不用考慮到蜜莉安。他跟小安說過蜜莉安的事,幾乎什麼都說了,但他實在無法忍受她們實際見到面。他想要一個人搭乘火車,就是為了可以好好思考這件事。至今,他想通了什麼?只要牽扯到蜜莉安,思考與邏輯派得上什麼用場?
 
列車長喊起即將發車,但蓋伊還是踱步到最後一刻,然後才轉身跳上車,抵達餐車後方的那一節車廂。

 

服務生才剛替他點完餐,金髮年輕人就出現在車廂門口,嘴裡叼著短短一截香菸,看似一副挑釁的模樣。蓋伊原本已經將這傢伙拋到腦後,現在這高䠷的鏽褐色身影彷彿是不太愉悅的回憶。對方注意到蓋伊,露出微笑。
 
「以為你沒上車呢。」布魯諾歡快地說,自顧自地拉開椅子。
 
「布魯諾先生,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暫時獨處一下。我有些事情需要好好思考。」
 
布魯諾大力捻熄燙到手指的香菸,還用茫然的眼神看著蓋伊,喝得比剛剛還醉。他的臉看起來有些浮腫,輪廓不太明顯。「可以去我那邊用餐,那邊可以獨處,聽起來如何?」
 
「謝了,但我寧可待在這裡。」
 
「噢,但我堅持。服務生!」布魯諾拍了兩下手。「可以請你將這位先生的餐點送去三號包廂嗎?順便幫我送三分熟的牛排配薯條、蘋果派過去?還要兩杯威士忌蘇打水,動作快點,好嗎?」他望向蓋伊,笑了笑,露出和善且嚮往的微笑。「這樣可以嗎?」
 
蓋伊仔細想了想,隨後起身,跟他過去。有什麼關係呢?反正他自己一個人也待膩了。
 
要不是為了酒杯與冰塊,不然根本不用點那兩杯飲料。四瓶黃標蘇格蘭威士忌在鱷魚皮行李箱上排排站好,這是小空間裡唯一整齊的地方。行李箱與衣櫥箱到處霸占通道,只留下地板中央一小塊有如迷宮般的區域,箱子上是散落的運動服與用具,網球拍、袋裝高爾夫球桿、兩臺相機,還有一個藤籃,裡頭是擺在紫紅色紙上的水果與葡萄酒。窗邊座位上凌亂地擱著當期雜誌、漫畫書與小說。還有一盒糖果,蓋子上綁著一道紅緞帶。
 
「我猜這裡看起來散發著熱愛運動的氛圍。」布魯諾忽然充滿歉意。
 
「不成問題。」蓋伊緩緩微笑起來。這個包廂逗樂了他,私密的遁世氣氛也相當討喜。微笑讓他的深色眉毛鬆懈下來,整個人的神情也不一樣了。他的目光開始向外探望。他輕盈地走在行李箱之間空出來的小道,一一檢視起這些物品,有如好奇的貓。
 
「都是新的,連球都沒碰過。」布魯諾抓起一支網球拍交給他感受一下。「這堆東西都是我媽逼我帶的,希望我可以少上酒吧。錢花光了,還能拿去典當。我旅行的時候就喜歡來一杯,酒精能夠增添風味與情趣,你說是不是?」高球杯送到,布魯諾又加了自己的酒,讓酒水變得更烈了一些。「請坐,把外套脫了吧。」

 

只是,他們依舊站著,他也沒脫外套。他們一度尷尬了好幾分鐘,彼此無話可說。蓋伊拿起一只高球杯,喝了一口,口感像是純的威士忌,他低頭望向雜亂的地面。蓋伊發現,布魯諾的腳生得很奇怪,也許只是鞋子的關係。小小的淺褐色鞋子,鞋尖細長樸素,形狀像是布魯諾的戽斗下巴。這雙腳看起來很老派。布魯諾也沒有他一開始以為的那麼纖瘦,長腿沉甸甸的,身軀也算圓潤。
 
「我去餐車的時候,希望沒打擾到你。」布魯諾試探地說。
 
「噢,沒事的。」
 
「你知道,我覺得寂寞。」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1921年生。自愛倫坡以降,美國數一數二偉大的犯罪小說家,曾被《泰晤士報》評選為當代五十大犯罪小說家第一名。她的首部小說《火車怪客》於1950年出版,隔年即由希區考克翻拍成同名電影,後續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之一。


1952年,她以化名發表《鹽的代價》,成為當時女同志小說中首度以「圓滿結局」收尾的開創性作品,其後改編成電影《因為愛你》。


她最重要的犯罪小說代表作《天才雷普利》,曾榮獲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及法國偵探文學獎,並以雷普利為主角持續出版了共5本系列作。該系列的首部作品《天才雷普利》在1960和1999年分別翻拍成電影,前者由法國第一美男子亞蘭德倫主演,後者則為麥特戴蒙和裘德洛,風靡一時。2024年,又改編為Netflix迷你影集,榮獲4項艾美獎。


海史密斯一生創作超過二十部作品,以犯罪小說與短篇小說聞名。曾獲歐亨利獎、波蘭文學獎大獎及英國推理作家協會獎等多項殊榮,並與《三口棺材》作者約翰・卡爾同為少數獲准加入英國權威性極高、極為封閉的「推理俱樂部」的美國作家。1995年於瑞士辭世,所有手稿資料悉數典藏於瑞士伯恩。其後,她的生命歷程與書寫被拍成紀錄片《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台灣曾在2023年上映此作。

| 譯者簡介 |

楊沐希,宅居文字工作者,譯有《第八號證人》、《翠林島》、《魔鬼的代言人》、《來自星星的奇蹟》、《第十三位陪審員》、《女孩之城》等書,及多部史蒂芬.金的作品。
 

 

火車怪客 | 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紀念版  (「交換殺人」的開創之作,心理驚悚的永恆經典)

HK$180.00價格
數量
  • 作者 | AUTHOR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

  • 出版社 | PUBLISHER

    貓頭鷹

  • 書號 | ISBN

    9789862627679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8/09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