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這演替的過程既指我的個人經驗和創作本身,亦是個人對時代的反照。若擴展及我所感受得到的人間,種種情欲、痛苦與哀傷,對,那我所寫的的確就是「生態詩」。

 

「生態演替」是一趟必經之旅,但是它的必要條件是擁有感受力的、有情生命的存在。這應該是最起碼的共識,也是所有科學與詩意的核心。
——阮文略

 

* * *

 
阮文略的詩,尤其那些長的、瑣瑣碎碎、東拉西扯、你好像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但突然來一句,你就被它打倒了!立刻就感懷身世、或潸然下淚。 我還未弄清楚他是怎樣做到的!!

——許鞍華 (電影導演)

 

 
超級穩定的高潮(climax),進入最大亂度 (chaotic),物種多樣性高但互相制衡,形成複雜的系統 (Complex);但隨著氣候變化,或者引入外來入侵品種,穩定狀態係會改變的。所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陳竟明 (生物化學學者)

 

 《生態演替》,寫的是自己的命運,香港的命運,人類的命運。每一首詩,就是一面自我鑑照的鏡子。整冊詩集紀錄著流浪與漂泊,記憶與遺忘。一個人被迫流浪與流淚時,無疑是承擔了許多不可明說的悲傷。

——陳芳明 (文學教授)

 

| 內容節錄 |

 

作者序


「生態演替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學概念,指的是生物群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由頸境因素和生物相互作用驅動,最終導致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的形成。


這一過程通常分為兩種類型:初級演替和次級演替。初級演替發生在全新環境中,如冰川後退形成的新土地;而次級演替則發生在已有的生態系統中,如森林火炎後的恢復。


演替過程中的階段:
1. 先鋒物種:在初期階段,通常是一些耐逆境的物種(如苔蘚、地衣)首先定殖,為其他物種創造條件。
2. 中期物種:隨着環境條件改善,其他植物(如灌木)和動物開始進入,生物多樣性增加。
3. 頂極群落:最終形成一個穩定且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如成熟森林,並且保持動態平衡。


這一過程不僅是生物之間競爭與合作的結果,也是環境變化對生命影響的重要體現。


詩歌作為人類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形式,常常反映自然界的變遷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複雜關係。」謝人工智能為我的序言獻字。它確實為「生態演替」這個生態學詞彙做了一個不錯的簡介,然而,我寫的不是生態詩。我不是說不關心「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複雜關係」,不過寫詩這二十五年來我有特別關注的命題,這命題隨着時代變遷在演替,而內核不變。這部詩集可以視為一個截面,截取的主要是2023年至2024年這個大概會被未來標籤為「後疫情」的時間段。我寧願是這個標籤,而不是大事前夕。


這兩年確實經歷了足以撼動人生的巨大波折,但是表面生活如常,我盡最大所能不讓其崩潰,因為仍然有太多事情想做,而且必須去完成。是的,「又沒有人叫你如此努力」,到底是為了甚麼呢,我不知道。有人說是既然活着,大概是吧,有沒有其他理由,敢情是有的。我將經歷的這一切美好到錐心從書名(呼應前作《物種形成》,沒有另一個名字比這更好了)、封面(實在唯美得令我心折,而且這封面承載了極其重大的意義,我是特意請畫師以暗綠為基調色去繪畫的),貫徹到裏面的每一個角落。你是懂的就不必問,你若不懂,這於你並不重要。


所以這演替的過程既指我的個人經驗和創作本身,亦是個人對時代的反照。若擴展及我所感受得到的人間,種種情欲、痛苦與哀傷,對,那我所寫的的確就是「生態詩」。「生態演替」是一趟必經之旅,但是它的必要條件是擁有感受力的、有情生命的存在。這應該是最起碼的共識,也是所有科學與詩意的核心。

 

* * *

 

第六輯——穩定


過青衣北橋


1.

過橋,此岸是荃灣

彼岸是青衣
走到橋上的人不顧回頭

當汽車駛過
橋面隨着震顫
我愈走,離地就愈高


2.
在橋的左側是墳場

曾經呼風喚雨的人們
守衛名將
如今在此仍守着
烽火早已散退的藍巴勒海峽


3.
潮流轉,當年愛過的人

愛過的國
還有甚麼敵得過風吹草動?
人間就是一幅危牆
任牆灰不斷剝落
我看着荃灣墳場如梯田

但種的是石頭

 

4.
石頭每年拔高
像一群快高長大的孩子

終將超越他們的父兄

當新築的高樓
向城市打下愈來愈深的椿

無數被逼倒生的樹
從噩夢裏將根鬚伸向天空

 

5.
我沿青衣橋走到海上

曾經炮火連天的海
一切風平浪靜都只能是虛偽

再人間靜好都讓人窒息


6.
唯有墓碑與島沉默相對

像人與青山的一盤棋

無關輸贏,也不求甚解
當日影漸長
鳴鳥是人間此際唯一的高音

終將滑向山後
在身旁走過年輕的母親

推車裏
嬰兒啼哭不絕

 

7.

過了橋
此岸是青衣

彼岸是荃灣

才顧得了回頭
看看有沒有放下了甚麼

有沒有甚麼
我不小心拖拉着
過了海


8.
譬如是人情

譬如

是道理
幾多愛恨跌進海裏
任浪濤吞食
幾多從夜海裏浮上來
悚目驚心


9.
想着想着
我把一盞珍重多時的煤氣燈
親手捻熄
像一手殺掉了
一個荀延殘喘的自己

又像放生了
或者其實害死了
某個應該帶着尊嚴

好好活下去的人


27-3-2025

 

—— 摘自本書 P.260 - P.263

 

 

| 作者簡介 |

 

阮文略,筆名熒惑,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醫學院)哲學博士,吐露詩社前社長,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著有八本詩集,包括《突觸間隙》、《赤地藍圖》、《菀彼桑柔》、《物種形成》等等,並於報章撰寫專欄。詩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散見於各地刊物,參與編輯書寫力量詩選《裁光作紙》。獲頒香港藝術發展獎青年新秀獎、磨鐵詩歌獎2023年度詩人及兩獲「漢語十佳詩人」、青年文學獎冠軍及亞軍、大學文學獎冠軍、中文文學創作獎季軍、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冠軍及推薦獎等獎項。

生態演替 | 阮文略詩集

HK$98.00價格
數量
  • 作者 | AUTHOR

    阮文略

  • 出版社 | PUBLISHER

    PORT

  • 書號 | ISBN

    9789881720177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5/0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