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政治發展的討論多年來離不開普選特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席,當中立法會組成的重大爭議就是功能界別的廢與存。事實上,早在80年代港英政府推動代議政制改革之時,有關功能界別的爭論已初見端倪,更為近年社會在政制發展上的分歧埋下伏線。有人指出功能界別選舉有違民主精神,是「小圈子選舉」,應予以廢除;亦有人堅持功能界別有其存在價值,是達至民主的另一路徑,倡議改革保留。

 

要議論功能界別何去何從,必先要了解其本源和影響。香港的功能界別選舉制度,以產業和專業界定選民資格,在世界各地並不常見,故此亦更具學術上的研究價值。本書先從學術理論—「法團主義」—理解功能界別制度,再就兩屆立法會選舉作實證分析,繼而闡述功能選舉制度對香港政治的宏觀影響,嘗試從學術和實證兩方面,探討香港獨特的政治生態。

 

近年社會論政風潮越趨熾盛,卻甚少針對功能界別的完整學術著作。香港正走在政制發展的分岔口,本書正好是議政論事不可少的參考讀物,讓關心社會和政制前路的社會人士,對功能界別制度有更透徹的認識。

 

***

香港的功能界別自1985年成立,不經不覺已經快要30年。一直以來,香港學界對功能界別選舉的研究非常少,除了因為功能界別選舉選民少、競爭不容易觀察外,我相信不少本地研究政治的學者,意識上都覺得功能界別選舉不是民主選舉,只是一種過渡形式,因而不願意研究。

筆者其實也不例外。自90年代開始研究香港的選舉,自問對功能界別選舉的認識非常少(即認識大多都從傳媒報道中取得),但我心中一直有兩項懸念:一是香港的功能界別選舉作為世上差不多獨一無二的選舉制度,應該有相當的研究價值;第二是功能界別制度,自1985年在立法局佔12席,逐步增加至1995年以後佔立法機關一半席位,一定會對香港政治和社會各方面,造成根本性的影響。功能界別選舉的性質及其影響,一直是我觀察和思考的課題,但一直沒有作有系統的研究。

大約到了10年前,我開始發覺很不對勁。特別是2004年人大釋法以後,我理解到功能界別的選舉制度,很可能很久都不能取消。如果是這樣,香港將會在現代政治學和選舉研究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因為只有香港會長期使用這種選舉制度,而日積月累二三十年下來,功能界別選舉對香港的政治影響自也不可小覷,並且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以及變本加厲。香港需要有人對功能界別選舉及其影響,作更有系統的研究及論述。

懷着這種有點「無可奈何」的心情,我在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開始蒐集部分功能界別選舉的資料,以及做了少量候選人的訪問。其後得到研究資助委員會的撥款資助,可以在2008年的選舉中作更有系統更全面的研究,以及分析功能界別議員自回歸以來的議會表現。

由於種種的研究局限,本書並不能算是很全面的就功能界別選舉的研究,特別是部分界別的選戰,我到現在仍然搞不清楚可以怎樣蒐集資料和「觀察」選舉工程。所以本書的結果,只能當成一種開拓性的研究。矛盾的是:作為研究者,我當然希望有後來者可以繼續系統地研究功能選舉,令相關的知識可以累積以至變成更有系統。但作為香港的民主政治的支持者,我卻希望很快我們便不需再研究這種選舉制度,對此制度有興趣的學者,能作的也只是一種歷史資料的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緒論

甲部 概念與制度

第二章  功能界別選舉的源起和演變
第三章 能代表制度在西方的概念與實踐
第四章 香港功能選舉的實踐經驗

乙部 功能選舉的選舉模式

第五章 香港功能選舉的特點
第六章 功能選舉的動員模式
第七章 界別利益與政治裂隙

丙部 功能選舉的政治影響

第八章 功能界別對議會和政黨的影響
第九章 對政府經濟角色的影響
第十章 結論:功能界別與香港政治發展

 

| 作者簡介 |

 

馬嶽,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有關香港政治的研究及寫作,包括香港的選舉、政黨與議會政治、民主化、社會運動、內地與香港關係、國家與社會關係等,並在媒體作政治評論。著作包括 《選舉制度的政治效果:港式比例代表制的經驗》、 《香港八十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反抗的共同體》等。

 

港式法團主義—功能界別25年 Corporatism in Hong Kong—25 Years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HK$120.00價格
書到通知
  • 作者 | AUTHOR

    馬嶽

  • 出版社 | PUBLISHER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 書號 | ISBN

    9789629372194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1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