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ead hole product page (4).png

成年以後,就可以投票、去銀行開戶、獨立簽約,那麼──
已經「成年」的你,就等於是「大人」了嗎?
還沒有成為大人的你,就不能談論政治這類「大人」話題嗎?

重新思考學習、工作、人生的意義
近150年來持續至今的「大人」定義即將改變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嗎?
為什麼需要關心社會?可以討論政治嗎?
學習思考,真的有意義嗎?
日本大眾哲學名家帶你上一堂「大人學」的思辨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曾經主持一般市民針對公共議題討論的「哲學咖啡館」,也參與過公民權年齡下修討論會議,在高中帶領過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實驗型哲學實作課程。長年投注大量心力讓哲學走入一般大眾的生活,落實公共哲學的實踐,期望哲學能夠落實於教育中,成為一生受用的力量。
 
   「我想透過這本書和大家談談,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成熟可靠的大人。
     而哲學,正是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只要在從小學習哲學,就能夠慢慢培養自己的觀點,
     面對這個世界時,能夠抱持自己的意見。」
                                                      ──小川仁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達法定成年年齡後,就是成年人了,擁有更多權利,也必須負擔更多義務。然而,難道一旦「成年」,就可以一夕之間變成「成熟的大人」嗎?所謂的「成熟」又是指什麼呢?三、四十歲的中年人,或是八十歲的老年人,必定擁有堪稱成熟的知識與素養?

當成年年齡下修,也就代表著這個社會即將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密切參與各種公共活動,令人不得不思考,成為「大人」代表著什麼?德國哲學家康德說,無論老少,只要不懂得運用智慧,就是未成年。換句話說,智慧是成熟大人的重要條件。在哲學中,我們可以找到培養智慧的關鍵答案。本書作者曾是職場菁英,也曾成為繭居族,他將哲學形容為改變人生的救命稻草,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從小學習哲學,培養蘇格拉底定義的「對智慧的愛好」,才能獲得一生受用的思考能力。

作者倡導從涵蓋責任與義務的「大人學」哲學思辨中,一步步養成個體精神上的成熟。生活中的大小煩惱,其實都可以從哲學當中取經:出了社會該做什麼工作?離開學校之後,就可以不用讀書了嗎?人際關係好麻煩,為什麼一定要和人相處?擁有參政權,可以怎麼樣改變社會?本書廣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女性主義代表哲學家西蒙波娃、政治哲學名家鄂蘭等哲學家的見解與人生經歷,無論是什麼樣的議題,我們都能從中獲得質疑、歸納的思辨技巧,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答案,邁向成為大人的第一步,一起打造更好的世界。

#如果成年才有投票權,未成年人就不能討論政治嗎?
民主政治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所謂的每個人,指的就是群體中的每個成員。所謂的全體國民,也包括未成年人在內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那麼,為什麼只有成年人擁有選舉權呢?我認為這是因為投票的選擇,終究需要有成年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判斷力,以及溝通討論的能力。在養成理性討論的能力之前,未成年的孩子不能擁有投票權。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正式擁有投票權之前,好好培養這種能夠與他人就利害關係進行理性討論的能力。

#責任是什麼?
社會是一個能夠讓我們實現願望的地方。你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並且做想做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有其負面影響。於是,當事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對他人造成困擾就必須賠償,如果生活變得不正常,就必須試圖改變。換句話說,在能夠承擔責任的前提下,才有自由的存在。

#為什麼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如果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是由某人刻意安排讓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或者強迫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相同的答案,那就是個大問題了。如果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就表示根本沒有其他選項。即使那個答案是錯誤的,我們也別無選擇。歷史上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例子,也就是所謂的極權主義。

#這個社會跟我有什麼關係?
各位是否認為,學生會活動或是義工活動交給別人去做就好了呢?在學校裡,或許最後總有人被指派去執行這些活動,但在社會上,卻有可能出現誰也不願意做的情況。當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事情時,社會問題就會愈來愈多,垃圾問題即是一例。垃圾可能會堆積在某個地方,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後果,最終嘗到苦果的終究還是自己。因此,漢娜·鄂蘭將參與社會活動視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類基本行為,她認為參與活動正是身而為人的條件之一。
 

>>>>>>你將從這本書讀到
☑ 1   「哲學」 這門看似高深的學科,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非常有用
☑ 2   「成為大人」代表著什麼意思──認識「公共」、「責任」、「參政」
☑ 3   「思考」如何成為畢生受用的工具,以及最容易上手的幾種方法
☑ 4   身為社會的未成年人、成年人,分別有哪些責任義務
☑ 5   給師長們在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方面的哲學思考
☑ 6   書末收錄一份提供自我精進的哲學書單

 

 

| 目錄 |

 

前言|十八歲,為何如此重要?
第一章|哲學其實是最了不起的學科

1「哲學」是什麼?
哲學真正的含義/哲學的實踐方法 
2歷史上的哲學家也曾經面臨相同的困擾 
每個人都是在困惑中成長/因為困惑而毫無困惑地成為哲學家,也因此不再困惑
3哲學拯救世界
高中生與哲學的相遇/用哲學改變世界

第二章|給煩惱的你,十八歲的哲學入門
1為何不喜歡學習
學習是什麼?/如何改變學習方法?
2霸凌問題為何無法消失 
霸凌是什麼?/現代人的心理病態:優越感與炎上
3與周遭的相處之道 
朋友是什麼?/對外表的過度關注 
4家庭是麻煩而美好的
家庭是什麼?/家庭形態的多樣化 
5戀愛與性的真諦
愛是什麼?/性是不該討論的事嗎? 
6善用手機與遊戲 
手機的便利與危險/社群媒體與遊戲的誘惑 
7思考人生出路就能了解自己 
出路是什麼?/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第三章|十八歲的你,如何與社會連結? 
1超過一百四十年的「大人」定義即將改變
究竟會有什麼改變?/做你能做的事情 
2「成為大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精神成熟與不穩定性/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 
3十八歲的「公共哲學」──私、公、公共 
大人的公共哲學/當今社會需要的公共性主義 
4十八歲選舉權改變了社會嗎? 
成為大人之後才能參與政治嗎?/十八歲選舉權與十八歲成年的關聯
5關於責任、婚姻、契約──建構「大人學」 
「大人學」教導我們的事/責任是什麼? 

第四章|去尋找,去培養「屬於自己的答案」
1質疑「別人給我們的答案」
思考是什麼?/努力看見看不見的事物 
2只要改變觀點,不可能就會成為可能 
為什麼改變觀點這麼難?/達到神一般的境界 
3語言是世界的設計圖 
透過新的詞語重新理解世界/提高語感的方法
4哲學性對話的嘗試 
如何引導對話/哲學咖啡館
5擁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反論」的重要性/《十二怒漢》 
6課題解決的時代
每個領域都有解決課題的需求 /哲學與課題解決

第五章|哲學為人生帶來奇蹟——從繭居族到哲學家,我想說的是……
1孩子就是要自由自在地過日子
孩子是無拘無束的個體/孩子的意義
2青春為何如此熾熱?
讓心靈充實飽滿/與社會碰撞 
3成為社會人士並不是終極目標
人生有終極目標嗎?/唯才主義的終結
4繭居族是成功的起點?
問題出在社會本身/不要將常態強加於人
5持續滾動下去吧
成為堅韌的通才/為人生創造奇蹟

◎給親愛的家長和老師
與「小小哲學家」對話吧!/「倫理課」與社會的倫理/改變通識教育中的哲學/令人期待的新學科「公共」/最重要的學科其實是「哲學」!?
◎讓你繼續自我提升的更多哲學好書
◎最後,想聽聽你的意見 

 

 

| 內容節錄 |

 

◎大人的公共哲學

在此想向各位介紹一門學科,那就是「公共哲學」。為了與社會妥善保持距離,我認為公共哲學的實踐是十分必要的。簡單來說,公共哲學是一門思考如何將個人與社會聯繫在一起的學科。

一般而言,我們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尤其年輕時代。因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主動思考有關社會的一切。包括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以及如何參與其中。

自社會存在以來,這種公共哲學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但並沒有正式獲得命名,可以說它是相對比較新的一門學問。二十世紀活躍於美國的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即是這門學問的先驅。

鄂蘭指出,除了勞動和工作之外,「活動」(Action)也是人類基本的行為,「活動」意指與社會相關的行為。雖然工作也與社會有關,但工作終究是為了賺錢維持生計,因此不得不做的事情。

鄂蘭所說的活動,並不是「非做不可」,而是「即使不做也可以生存下去」的行為。聽起來鄂蘭說的「活動」不做也沒關係,但是她認為,身為人類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參與這樣的活動。

這樣的活動包括參與社區自治會活動、志願義工活動,或者參與政治活動等等。這麼一想就會發現,確實,這些活動都必須有人去執行,但大部分人常見的心態可能會希望這些事情可以交給別人去做。

以學校來說,身為校園一份子的各位是否認為:學生會活動、義工活動等只要交給別人去做就好?或許最後總有人被指派去執行這些活動,但出了社會後,此類事務卻可能誰都不願意做。

 

如果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事情,社會問題就會愈來愈多,垃圾問題就是最佳例子。假如垃圾回收工作不由社區管委會來處理,而是由每個人自行處理,或許年輕人可以自行把垃圾拿到指定地點,但對老人來說可能就是一件苦差事了。這麼一來,垃圾可能會堆積在某個地方,對整體社區環境造成不良的後果,最終嘗到苦果的終究還是同在社區裡的自己。

因此,鄂蘭將「參與社會活動」視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類的基本行為,這樣的觀點也呈現在她的著作《人的條件》當中。沒錯,參與活動正是身而為人的條件之一。

當然,公共哲學的內容並不僅僅是鄂蘭所指出的活動。德國哲學家哈伯馬斯提出的溝通行為理論也被認為是公共哲學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簡單來說,這是指為了達成共識而進行深入討論的過程。在思考如何參與社會時,獨善其身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必須要與其他人一起進行討論並取得共識才行。哈伯馬斯的公共哲學正是在討論這種溝通的方法。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本書第四章繼續討論哲學對話的方式。

總之,公共哲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代變化,參與社會的程度與模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們應該根據自身所處的時代與社會情境,建立並實踐符合當代的公共哲學。

 

(未完待續)

 

| 作者簡介 |

小川仁志,一九七〇年出生於京都。日本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名古屋市立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取得人類文化博士學位。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研究員。專長為黑格爾哲學、公共哲學。現任山口大學國際學綜合科學院教授,為日本最積極推廣大眾哲學的哲學家之一。

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是商場菁英,也曾任公職,一度失志在家足不出戶,直到接觸哲學後才重獲希望,自此明白只要一生懂得活用思考的力量,人生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投注大量心力讓哲學走入一般大眾的生活,曾於商店街主辦「哲學咖啡館」,引導來自四面八方、立場各異的市民進行交流對話,落實公共哲學的實踐。

哲學著作、譯作超過七十部,著書包括《未來世代必備的哲學思維》、《翻轉思考力的日本哲學》、《哲學用語事典》等。經營同名推特帳號、「小川仁志的哲學頻道」Youtube頻道,於《讀賣新聞》、《日經經濟》、《日經商業》、《日經婦女》等媒體持續連載文章,也定期於NHK節目分享能夠應用於生活、職場、家庭的哲學思考。


| 譯者簡介 |

談智涵,曾在東京讀書及工作,現居台北,譯有多部日文小說及專著。希望未來可以一直翻譯有趣的日文小說及繪本。聯絡方式:tamjihaam@gmail.com
 

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用哲學找出你的人生答案

HK$120.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小川仁志

  • 出版社 | PUBLISHER

    麥田出版

  • 書號 | ISBN

    9786263105805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1/27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台灣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