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書連前言在內包括二十篇學術論文及較短篇的論述,討論對象為狹義及廣義的散文,從不同角度反思所謂「散文非虛構」的性質。新文學四大文類中的散文固然是非虛構,非虛構寫作卻不限於狹義的散文,本書納入了不特別強調文學性的日記和回憶錄,旨在拓寬討論範圍,以期推進對「散文」的理解。

 

 

| 目錄 |

 

前言:翻覆波瀾真亦幻

 

輯一 世相

 

香港散文的生產與變遷——一九二〇年代至一九四一年

如果遠方沒有戰爭——《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散文卷一》編後感

抗戰時期見於香港《立報》的「五四」紀念

人在亂離時——一九五○年代香港散文的歷史呈現

文學史「如何香港」的設想

 

輯二 人相·我相

 

三位散文家筆下香港的山

也斯中國風景之發現

不盡「浮」生怪事——論淮遠散文

笑人與自笑——從幽默諧趣看余光中散文創作與理論的變遷

讀書、政治與寫作—— 從《日記》看一九四九年後的葉靈鳳

迴夢竟滄桑——易君左兩個回憶錄系列與一九五〇年代香港文化空間 

易君左《海角天涯十八年》的台灣立場和香港視角

 

輯三 眾生相

 

希臘回來的人——讀鄺健行教授《摘藝西東 希臘 中國》隨感

時代新鮮人——序西西《牛眼和我》

散文家小思——《中學生文學精讀·小思》前言

在歷史的皺褶裏散步——盧瑋鑾(小思)先生

舊日 decent——讀伍淑賢《夜以繼日》

於不齊處見精神——序張婉雯《參差杪》

務必記下此刻面貌——《非常時代:文學碎音》推薦序

 

編後記|許迪鏘

各文初刊處一覽

 

| 內容節錄 |

 

輯二 人相、我相

迴夢竟滄桑 | 易君左兩個回憶錄系列與一九五○年代香港文化空間

五、香港一九五〇年代的歷史回憶潮(節錄)

 

鄭樹森認為一九五〇、六〇香港政府「無民主、有自由的統治方式,使到香港的文化空間在當時海峽兩岸之間,是最開放和包容的。不論是國民黨或共產黨、右傾或親左,甚或是不見容於海峽兩岸的托派,都能夠在香港自由活動。香港文化人均可自行選擇,並各自宣揚信念或落實創作理想」。新聞學者李少南則指出,「香港威脅新聞自由的法例一直有很多,······在眾多限制新聞自由的條例中,以一九五一年五月制定的《刊物管制綜合條例》最為全面及苛刻。此例授權港督會同行政局,禁止任何可能損害本港安全、導致罪案發生、影響公眾秩序、健康或道德的刊物進口。任何報刊會導致他人犯罪、支持非法的政治團體、影響公眾秩序、健康或道德者,法庭可根據律政司申請查禁或暫停違例報刊出版六個月。此外,任何報刊惡意散發可能導致公眾不安的虛假消息即屬違法。此例還規定不得發表任何煽動正常社會秩序的言論」。此條例在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七年曾兩次執行。然則當時香港的言論空間當如何評價?

 

李少南接着的說法值得深思:「香港政府在維持本身的統治權威上,十分強硬。它可以容忍香港報章『教唆』香港人對中國不滿或憎恨,除非中國施加壓力,否則它不會採取干預行動。但若是香港報章對港英統治不滿或造成威脅,它可隨時按例對付」。在本文關注的易君左和遭遇相似的離散文化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言論空間的絕對大小,而是他們想說的話是否能夠公開發表,鄭樹森的「最開放和包容」正宜從這角度理解。再進一步思考,公開發表所涉及的條件,除了香港的法例,還包括其他因素,例如園地的有無、讀者的興趣,以至香港以外政治及其他勢力的支持或反對等。

 

南來文化人沈燕謀在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的日記裏説:

 

駱仰止過訪,持金雄白著《汪政權之開場與收場》四冊歸還,蓋自始借第一冊至今,已四踰寒暑,不特仰止詳閱一過,展轉為戚友傳觀亦反復幾度矣。仰止夫婦在倭人入寇時遠走華西,於倭人在淪陷區域之肆威,國人身受之痛苦,偽政權號稱和平之經過,與夫戰後劫搜【收?】之慘酷,審理漢奸之壞法,其所耳聞者不盡完,其所目睹者不可解,得雄白書讀之,亦可略見當年史實之一斑。 

 

這段話很能反映歷經動盪時世者渴求了解真相的心理。金雄白是汪精衛政府的核心成員,汪政府倒台,服刑完畢南下香港,一九五七年應《春秋》半月刊之邀「以此中人寫此中事」撰寫回憶錄,兩年後結集出版第一冊《汪政權之開場與收場》,最後共出了六冊。其實受歡迎的不僅此書,例如學者、政治家左舜生的《中國現代名人軼事》印過三次,合共七千冊,擴充為《萬竹樓隨筆》印過兩次,合共四千冊,增入十多篇,再推出新版,書中所談的人物都和左舜生有過往還;同樣,退職記者(朱振聲)的《哀江南》結合作者個人經歷見聞及書刊材料而寫成,由一九五八年中至一九五九年底在《星島晚報》連載,後來結集為十冊出版,作者說常常收到港澳各地讀來信鼓勵,一位美國讀者訂閱的報紙有五天寄失了,特地托朋友登門補抄云云。此外還有雷嘯岑的《三十年動亂中國》、李誠毅的《三十年來家國》、缶齋的《政海舊聞錄》等。一九六〇年代趨勢未改,南宮搏《塵沙萬里行》、張贛萍《彈雨餘生述》六集、子家(金雄白)《民國政海搜秘》等接連推出。以上只舉出尤為著名的幾種,僅在報紙或雜誌連載、沒有結集成書的更不可勝數。

 

除了回憶錄,另有數量不少的「政治歷史」或「政治野史」小説。後來較多人提及的是左派作家唐人(嚴慶澍)的《金陵春夢》。《金陵春夢》全書八卷,以蔣介石從幼年到敗走台灣的事跡為主線,寫出一部「民國史的『演義』」。有論者說《金陵春夢》「並不是單純的政治傾向的產物」,而是「作家在掌握了大量史實的前提下,以豐富的素材獨特的形象來發言」,也有論者說「七分是實,三分是虛」。此外,又有宋喬(周榆瑞)的《侍衛官雜記》、南郭(林適存)的《紅朝魔影》等,分別從左右派立場講述蔣介石、毛澤東政權的秘辛。誠如黃繼持所説,這些作品「雖或哄動一時,過後多無餘味,作者亦不以『文藝』自居」,但「哄動一時」足以説明當日的閱讀口味。小説的虛實參錯與回憶的建基事實雖有不同,一般讀者未必有興趣或能力仔細分辨,他們只想通過那些「逸史」揭露的「內幕」,得到一些説法來理解影響個人生命軌跡至巨的近世激變,或者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寄託,因此這些書籍既「可作歷史掌故讀,又可當作小説看」,甚至有些不曾經歷戰亂的年輕世代也受到吸引。

 

必須指出的是,上面舉出的幾種小説或支持、或反對內地新政權,回憶錄的作者則是離散文人,雖可以統稱為非左派,彼此立場仍不盡一致,例如左舜生曾批評蔣介石和國民黨,退職記者更對兩者難掩失望之情,張贛萍則極為尊重蔣介石,但不滿台灣政府。他們劫罅逃生,難消創痛,儘管沒有條件撰寫正式歷史著作,卻不甘心謠言掩蓋了個人認定的事實,故堅持留下見證,其精神莊嚴可敬,於史學也自有貢獻。然而在能夠貢獻於史學之前,還是先要得到發表的機會。那麼,獲報刊編輯的賞識、合一般讀者的口味,就有其必要了。的確,當時廣受歡迎的回憶錄,不是以內幕秘辛為號召,

 

不相同。可就是以奇聞異事來取勝,或者兼而有之。上文引述的廣告把回憶錄與掌故、小說相提並論,可為佐證。因此實在需要結合香港一九五〇年代歷史回憶大量湧現的背景,才能真正了解易君左「迴夢」的旨趣和言論的尺度,亦即易君左作為離散文化人的一員,在種種制約下個人的出路選擇。

 

——摘自本書 P436-440

 

 

| 作者簡介 |

 

樊善標,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退休教授。研究興趣包括香港文學、現代散文及建安文學。著有學論文集《諦聽雜音:報紙副刊與香港文學生產(1930-1960年代)》、《清濁與風骨——建安文學研究反思》、《爐外之丹——文學評論及其他》,創作集《發射火箭》、《暗飛》、《力學》,主編《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散文卷一》、《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〇——一九六九·散文卷一》等,合編《西西研究資料》、《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墨痕深處:文學.歷史.記憶論集》等。

真亦幻——香港散文及非虛構寫作探析

HK$160.00價格
  • 作者 | AUTHOR

    樊善標

  • 出版社 | PUBLISHER

    見山書店

  • 書號 | ISBN

    9789887588481

  • 出版日期 | PUBLICATION DATE

    2024/02

  • 出貨地 | PLACE OF DEPARTURE

    香港

順便看看

繼續瀏覽
bottom of page